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分析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闻一多先生画像闻一多先生纪念馆闻一多先生雕像关于作者与作品现代诗人,山东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抗战时有《从军行》《泥淖集》等,以后出版了《泥土的歌》《十年诗集》等。抗战胜利后,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臧克家(1905─2004)衰微()赫然()迭起()卓越()锲而不舍()小楷()沥尽心血()慷慨淋漓()迥乎不同()目不窥园()兀兀穷年()zhuókăiwùshuāihèdiéqièlìkāngkăilínlíjiŏngkuī(读准字音)检查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校补锲而不舍沥尽心血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漂白警报迭起气冲斗牛qiàomíwùjiàoqièlìhèjiǒngyáhánkuījiǒngpiǎodiédǒu目不窥园:诗兴不作:一反既往: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词语积累:衰微:赫然:潜心贯注:慷慨淋漓:(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用心专注而深刻。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个部分: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2.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原文答)3.说说闻一多先生的前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2.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用原文答)三个事例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领起全段,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表现他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1、作者举了哪三部著作表现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5、6两段起什么作用?小结: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不仅是写再“说”。而是把“说”和“做”糅合起来写。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的“做”?1.搞政治传单2.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3.参加游行示威后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表现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整体把握:1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从学者到斗士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锲而不舍,沥尽心血】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变化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第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2.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目,触手可及。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及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请举出几个例子。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1、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夹叙夹议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2、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3、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学者(1-7)革命家(8-18)潜心学术硕果累累嫉恶如仇勇于献身说了就做说(言)做(行)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19-20)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不同)(相同)
本文标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7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