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甲型、戊型肝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孟庆华教授2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品污染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之列为乙类传染病。3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流行概况甲肝和戊肝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我国是甲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一般人群的抗-HAV流行率约为80%。近年来,甲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为1.66/10万,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低流行区水平。4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流行概况以流行为主,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后,多由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我市戊肝的报告发病率高于甲肝,2007年为3.112/10万。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与我市的临床诊断水平、网络报告水平有很大的关系。5奥运期间该病的主要危险影响因素甲、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在北京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奥运会期间存在从国外、省外的传入和本地发生病例的风险。要加强疫情监测,做好餐饮人员健康体检,做好食品卫生检查,可以切断传播的途径。6病原学一、甲型肝炎1973Feistone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从甲肝病人粪便中找到;HA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100℃5分钟灭活,对氯、甲醛、紫外线均较敏感;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传染性高于HEV。7直径27-28nm,无包膜,球形,32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8病原学二、戊型肝炎单股线状正链RNA病毒,2个亚型;基因结构:全长7.2-7.6×103,编码2400-2532个氨基酸,由5'端非结构区(NS)和3'端结构区组成(S)。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猴和黑猩猩(食蟹、恒河、非洲绿、罗、短尾、绢毛、须绒);细胞,不能大量培养。9抗原抗体系统一、甲型肝炎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10抗原抗体系统二、戊型肝炎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抗HEV-IgG:可长期(一年)存在,可用于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11流行病学一、甲型肝炎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后者数量远较前者多,患者中以儿童多见。粪便排毒期在起病前两周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高峰期后一周。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12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水产品最易引起13流行病学易感人群及免疫力感染后免疫力持久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14流行病学二、戊型肝炎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人;传染期从发病前9天至发病后8天,此期内患粪便中可检出戊型肝炎病毒。15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散发病例多由不洁食物或饮品所引起,暴发流行均由粪便污染水源所致。16流行病学易感人群: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病;易感人群为抗HEV阴性者;人类对HEV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为主;原有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后病死率高。17诊断标准一、甲型肝炎1、流行病学资料病前曾去过甲肝流行区,有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水史。多发生于冬春季,儿童多见。18诊断标准2、临床诊断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约占90%以上。起病较急,多伴有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部分病人有肝脾肿大,伴有肝区叩击痛。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黄疸型病人可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19诊断标准3、病原学诊断有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均可确诊为甲型肝炎:抗HAVIgM阳性;抗HAVIgG急性期阴性,恢复期阳性;粪便中检出HAV颗粒或抗原或HAVRNA。抗-HAVIgM阴性而抗-HAVIgG阳性则提示过去感染。2021诊断标准二、戊型肝炎1.流行病学资料病前曾去过戊肝流行区,有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水史。多发生于冬春季,爆发以水为多见,多累及成年人。22诊断标准2.临床诊断潜伏期15~75天,平均为40天。起病较急,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肝区叩击痛阳性。黄疸型病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似浓茶样,淤胆多见,可有肝脾肿大。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明显,病程6个月以内。实验室检查ALT、AS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时直TBil、DBil均升高。PT明显延长或PTA明显降低者有发展为重型肝炎的倾向。23诊断标准老年性戊型肝炎在老年肝炎中较多见,黄疸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症状不一定典型,易被误诊为梗阻性黄疸;临床以合并胆汁淤积多见,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也较高。预后较差。24诊断标准3.病原学诊断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同时血HEVRNA阳性,或粪便HEVRNA阳性或检出HEV颗粒,可确诊为戊型肝炎。抗HEVIgG高滴度,或由阴性转为阳性,或由低滴度到高滴度,或由高滴度到低滴度甚至转阴,均可诊断为HEV感染。抗HEVIgM阳性,可作为诊断参考,但须排除假阳性。25戊肝与甲肝临床特点比较甲肝戊肝成人感染率低高儿童感染率高低淤胆型肝炎少见多见病情恢复快慢孕妇及老年感染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较低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预防型疫苗有无患病后终身免疫有无26鉴别诊断黄疸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其他原因的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等27治疗原则甲、戊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28治疗原则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每日1-1.5g/kg),补足热量。药物不宜太多,对症治疗,以免加重肝脏负担。老年戊肝病人,黄疸深,病程长,并发症较多,需特别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29控制处理原则(一)疫情性质散发疫情:指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暴发疫情:指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30控制处理原则(二)报告程序任何医疗单位和个人发现甲肝/戊肝病例后,按照传染病法要求进行网络直报。爆发或可疑爆发疫情,除进行网络直报外,应尽快向病人居住地的疾病控制机构进行电话报告。区县CDC核实疫情后立即向市CDC电话报告。报告时限要求:散发病例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暴发疫情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向CDC报告。31控制处理原则(三)病人隔离处置、转运原则隔离期为自发病日起3周,可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隔离后,对其居住和活动场所尽早进行终末消毒。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基层疾病控制机构应对肝炎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对于餐饮服务业人员、保育员等,痊愈后,半年内无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持续正常,且肝炎病毒传染性标志阴性者,方可恢复原工作。32控制处理原则(四)样品的采集、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求、预防院内感染要点1、血标本: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无菌采集静脉血液5ml。2、防护措施:按照粪口途径传染疾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建议对医护人员接种疫苗。33控制处理原则3、预防控制:对于散发病例,地段保健科在接卡24-48小时内对重点人群进行初次访视。初访内容包括核实户口、核实诊断、填写调查表、登记密切接触者、指导隔离消毒。复访时间距初访日期3日,复访内容包括疾病转归、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和有无续发病例。34控制处理原则4、疫情处理:发生确诊痢疾病例爆发疫情后,由病例住址所属的区县疾控中心及医疗保健部门共同处理疫情,填写病例调查表并进行相关采样。将病人居家或安排处所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对可能遭受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35控制处理原则疫情控制措施包括:(1)隔离传染源:对病例和带菌者进行居家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尤其对可能造成污染的卫生间、厨房进行终点消毒;(2)保护易感人群:对传染源周围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接触;也可以采取疫苗接种的措施。36谢谢
本文标题:戊型肝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8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