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原试题第三章 第四章 单项 多项选择题
第三章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D)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D)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C)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21.“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表明(C)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B.改革只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C.改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改革2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B)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2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4.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25.阶级(D)A.既是一个思想范畴又是一个哲学范畴B.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思想范畴C.既是一个政治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D.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26.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B)A.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2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A.科学技术B.生产资料C.劳动者D.管理方式28.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A)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政治制度2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30.地理环境(D)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的性质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B)A.活跃的、革命的因素B.相对稳定的因素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D.始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3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C)A.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33.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B)A.科学技术B.生产力C.生产关系D.人的需要3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B)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3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决定D.经济基础反作用于上层建筑36.社会经济结构是指(A)A.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D.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总和37.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C)A.它自身的完善B.它的阶级性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38.杰出人物的产生(C)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39.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40.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决定性条件是指(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4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4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3.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C)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D.劳动群众的思想44.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的发展规律45.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在于(A)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社会改革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46.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B)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7.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C)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4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B)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49.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C)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5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D)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51.生产关系的本质是(D)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B.人们的阶级关系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52.国家是代表(A)A.统治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53.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5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55.“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C)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5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B)。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57.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D)。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58.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C)。A.产业革命B.思想革命C.政治革命D.经济革命5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B)。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6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C)。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61.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D)。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62.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C)A.改造自然B.适应自然C.制造工具D.控制自然63.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C)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6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D)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65.社会意识是(A)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66.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A)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
本文标题:马原试题第三章 第四章 单项 多项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1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