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浙江省温州中学杨振华2009-12-2一、教学依据(一)、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2》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介绍了几种最为典型的有机物的获得、性质及其应用;其特点是不仅在内容选择与编排顺序安排上贴近生活,结合实际,而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形成。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有机化学知识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包括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及有机反应原理等;二是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首先给出第一部分知识,这样就为学习第二部分知识创造了条件。教材编排的逻辑结构见下图。《有机化学基础》《化学2》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单元名称内容单元名称内容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同分异构体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化学2》与《有机化学基础》两模块有机化学各知识点对照表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脂肪烃的性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烯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天然气的利用石油炼制第二单元、芳香烃苯的结构与性质苯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注:石油催化重整和裂化)煤的综合利用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一单元、卤代烃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卤代烃的性质第二单元、醇酚醇的性质和应用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酚的性质和应用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第三单元、醛羧酸醛的性质和应用羧酸的性质和应用乙酸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简单有机物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合成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一单元、糖类油脂糖类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油脂酯、油脂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氨基酸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核酸(二)、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略)(三)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略)二、教学建议方法一、关注教材,严格遵守现行教材体系最简单易行的做法,就是按现行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先教《化学2》,再教《有机化学基础》,课本现成,教案、课件、同步练习都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省心省事,且不担任何风险。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老师来说,由于其对整个中学的化学知识体系还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准确完整的感性认识,要他们打乱现有的教材知识体系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他们来说,这种做法是非常合适的。即使这样,不少学校和老师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方案的理解,编写了许多新颖的、具有探究特点的习题,如现在不少学校正在组织老师编写(或已编写完成)新教材的配套同步练习。通过这种活动,促使老师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方法二、关注教法,对《化学2》和《有机化学基础》进行适当的整合。对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并想在教学研究中有所作为的老师来说,则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理,将《化学2》和《有机化学基础》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我们都是以《有机化学基础》为主要依据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专题1和专题2的讲授时机,这两个专题的主要目的是强调科学方法的应用,但存在问题是例证的缺乏(即使学完化学2知识知识也仍不够系统)。我的建议是:方法一:在学完烃后,再简单讲解,随后强化;方法二:不讲解,穿插进行。我更倾向于后者。例如,可以《有机化学基础》专题3至专题5的有关知识为主要载体,将《化学2》和《有机化学基础》中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一步到位,以提高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再将《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专题1和专题2中的某些内容穿插到相关内容中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总结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再用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指导后面的学习。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并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认识有机化合物人类认识有机物的历史有机物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组成研究结构研究维勒打破无机与有机界限有机合成的发展与应用有机化学与其他科学的综合反应研究李比希法钠熔法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路径研究机理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同分异构体根据官能团分类根据结构特征分类系统命名俗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我的做法是:通过烃的学习,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后,分别完成专题2的有关内容,通过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后,再去完成专题1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对专题1、专题2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赋予了将整个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巩固、提高的意义。具体的教学进程安排如下:专题单元名称内容知识点选修5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和前景;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常见有机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其发展现状《化学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选修5专题3常见的烃化2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选修5第一单元、脂肪烃天然气的利用甲烷脂肪烃的性质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脂肪烃的性质烷烃的性质;同系物选修5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的命名《化学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选修5专题3常见的烃化2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选修5第一单元、脂肪烃乙烯、烯烃乙烯的组成、结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依据烯烃的加聚反应分析有机高分子的链节和单体;烯烃的性质、命名二烯烃、炔烃不饱和烃与氢气、水、卤化氢等物质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选修5第二单元、芳香烃化2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苯的结构与性质苯芳香烃的结构特点;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苯的用途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简单的苯的同系物及其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工业上获取乙苯、异丙苯的化学工艺;绿色化学工艺的含义;多环芳烃的结构特点;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选修5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方式;碳碳单键、双键、三键之间的差异;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空间构型;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内原子成键方式之间的联系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同分异构体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碳架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常见官能团的结构;根据官能团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其它分类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系物概念和通式;常见有机物的习惯名称;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选修5专题4烃的衍生物《化学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选修5第一单元、卤代烃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卤代烃的常见分类方法;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氟氯代烷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卤代烃的性质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消去反应选修5第二单元、醇酚化2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醇的性质和应用乙醇醇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醇的性质及其用途;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时的断键方式;反应条件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乙醇在不同温度下的脱水反应)酚的性质和应用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酚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基团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的比较,了解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选修5第三单元、醛羧酸化2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化2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醛的性质和应用醛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醛的性质及其用途;甲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羧酸的性质和应用乙酸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羧酸的性质及其用途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简单有机物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合成(加聚反应、缩聚反应)归纳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选修5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有机物与无机物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差异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意义和常用方法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意义;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分析方法;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基团(官能团);根据李比希法的基本原理确定简单有机物的最简式,并结合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根据1H核磁共振谱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反应机理在有机化学反应研究中的重要性;用同位素示踪法解释简单的化学反应;甲烷卤代反应、酯化反应、酯水解反应的机理。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化学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选修5第一单元、糖类油脂化2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葡萄糖的检验原理和方法;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正确判断单糖、二糖和多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其它常见二糖的性质及其差异;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糖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纤维素的酯化反应酯、油脂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油脂典型的化学性质;油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修5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化2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谷氨酸等常见氨基酸的组成和结构;氨基酸的两性,肽键的形成;氨基酸的检验及分离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蛋白质的水解、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应;蛋白质检验和提纯的方法;酶催化的特点;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核酸核酸对生命活动的意义用这种整合式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让学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效率也得到较大的提高。其缺点是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也没有现成的同步练习可供使用,学生课后复习也会觉得不太方便,如果单打独斗,工作强度会比较大。下一步,我感觉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老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编教材和配套练习了。方法三、关注课程,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你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创造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环境,在不违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关注课程改革,推行并实施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我想,这也是温州正在实行的温州教育家评选活动所想达到的目的。
本文标题:关于在教学过程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6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