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优化方案】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题12中国现代精神文明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专题十二中国现代精神文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高考导航考纲扫描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教育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情播报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顺应世界潮流,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19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代表”思想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3.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4.“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高频考点串讲考点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旧三民主义(1)标志: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2)内容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②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3)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新三民主义(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2)内容①民族主义:对外反帝,对内反对民族压迫。②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作用: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二、毛泽东思想1.诞生(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2.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2)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三、邓小平理论1.酝酿: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工作。2.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1992年“南方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5)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地位: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形成过程(1)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历史地位(1)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拓展升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思想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性会议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考点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新中国的科技发展1.两弹一星(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2)1970年,中国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1975年,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2.东方魔稻:袁隆平于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3.计算机技术:1983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1997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4.航天技术:2003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二、新中国的教育1.扫盲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扫盲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2.义务教育: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3.高等教育的发展: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拓展升华】新中国教育的探索历程时期政策成就1949~1953接管和改造旧学校,掌握学校领导权,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方向的人民教育时期政策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学校将德育放在首位;全日制教育、半工半读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受“左”倾思想影响,出现了教育的“大跃进”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十年“文革”时期宣扬“读书无用论”,迫害教育工作者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提出“三个面向”,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1.“双百”方针的提出: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了“双百”方针。2.发展状况(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的干扰和损害。(2)“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又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双百”方针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中国科学文化领域重现生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拓展升华】坚持“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高考解密聚焦热点考向一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题呈现】(2010年高考山东卷)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例1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解析】“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可直接推知答案为B项。A项是胡适提出的改良主义观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例2【解析】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②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①④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同时可通过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可知①发表于1956年,②发表于1949年,③发表于1940年,④发表于1957年,故①④符合题意。【答案】B【热点领悟】1.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了过来;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2.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一个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次伟大转变(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3)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梦想考场】1.(2010年北京西城二模)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孙中山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解析:选B。A项为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与题干不符;C项将西学称为“异类”而加以排斥,应属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D项为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也应排除。B项强调既要发扬我国固有文化,又要吸收世界的先进文化为我所用,符合题意。2.(2010年江苏如皋模拟)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定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但此时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由县委讨论,最后由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中有可能正确的是()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可用排除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底才召开,③不可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在农村实行优惠政策,开始实行包产到户,②说法错误。排除②③,B项正确。热点考向二科教兴国战略【考题呈现】(2010年高考安徽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例3材料2: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材料3: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
本文标题:【优化方案】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题12中国现代精神文明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8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