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综合素质高分作文素材主题十二:因材施教
1/7综合素质高分作文素材主题十二:因材施教一、主题分析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生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做到因材施教,这需要广大考生给予重视。二、题目兔子是短跑冠军,但是不会游泳;松鼠是爬树冠军,但是也不会游泳;鸭子教练逼着兔子和松鼠学游泳,结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成效却不大。鸭子教练还卜明原因的嚷嚷:“成功来自99%的汗水,加油!加油!”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少于1000字。三、解题思路材料表达的意思是: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特质不同、因而特长也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否则,即使学生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可以根据主体法分析材料中的立意:一是从教练的角度,即教师的角度,表明教育需要坚持因材施教;二是从兔子和松鼠的角度,即学生的角度,表明学生需要找准自己的特点和定位,不能盲目的学习。2/7四、事实论据1、孔子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行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们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效果才好。2、蔡元培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经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后来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美育的提倡和实践,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致力于研究西方美学和教育,而且对中国传统的教育遗产也进行了认真的批判继承。他同样重视因材施教,曾经明确指出:“总须活用为妙。就是遇到特别的天才的,总宜施以特别的教练。在学生方面,也要自省,我于哪几科觉得很困难的,须格外用功些,哪几科觉得特别喜欢的,也不妨多学些。总之,教授求学,两不可呆板便了。”蔡元培先生主张对“特别的”和“天才的”学生,都分别“施以特别的教练”,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3/73、陶行知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他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反对不问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陋习。如培养儿童创造力问题,他以形象的比喻阐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4、姚明姚明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中等,但已参加少体校篮球训练。小升初时,在父母的鼓励下,姚明夙夜奋战,考试超常发挥,加上体育特长分,最终考上了一所市重点中学。然而升学不久,父母就发现姚明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有一定差距;同时,姚明每天功课做到很晚,渐渐地连打篮球也放弃了。父母认为姚明在重点中学学得太累、太苦,连爱好都不能坚持。怎么办呢?他们作出了选择—放弃重点中学,转到以体育为特色的普通中学。从此,姚明在学习上一帆风顺,篮球技术也日益精进。几年后,他就被招入市青年队,后来参加了上海市队,再后来被招进了国家队,最后去了美国火箭队,成了一名世界级篮球明星。正是因为父母认识到姚明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使姚明成为著名的篮球巨星。5、夸美纽斯4/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主张“一切青年男女都应该进学校”的同时,也承认青少年学生存在着“性格的区别”,“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他的《大教学论》第12章从第18节到第31节,对这些不同性格的人如何实施不同的教育作了生动而又具体的论述,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他确信几乎没有教不好的儿童,因为“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不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东西的地步”。他举例说,“我们有一些伶俐而且渴于求知,但同时又很倔强不易驾驭的人。这种人常常是使学校受到困难的大根源,他们大部分被绝望地放弃了。但是,如果正确地对待他们,他们常常可以称为最伟大的人。”他举出了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希腊雅典的大将塞密斯托克利斯年轻的时候野性难驯,但得到了正确的教育,终于称为了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五、理论论据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2、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3、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5/74、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5、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做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六、参考范文因材施教,绽放个性之花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有一千种不同的个性。兔子擅长短跑,松鼠具有爬树能力,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和松鼠学游泳,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成效并不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一个人的天赋再好,不因材施教,不有的放矢,他各方面的素质也很难提高。所以在教育学生时,应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因材施教”语出《论语·为政》,渊源深远。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便是“因材施教”。他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挖掘学生专长、发现学生特点,并且善于区别对待,促进学生各有所长、稳步发展。当今中国正在不断探索发展和实践素质教育,作为教6/7师我们必须加深对因材施教原则的认识、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努力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一教学原则的积极作用。因材施教原则,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陶行知先生多年奋战于教育一线,在观察、实践、思考中曾深有体会,他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制订教学计划,整合教学资源,设定教学内容。如培养儿童创造力问题,他以形象的比喻阐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鼠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花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教育家经过实践得出的真知值得我们学习,而教育实践中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在学生发展、教师进步方面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当今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能力,传递知识、塑造品行,即重点在于“成德“”塑人“。作为古往今来为人所称道、实践并且证实的优秀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够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和发展中取得进步。与此同时,因材施教也是发挥教师引导地位的重要教学方法,观察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方法上不能”一刀切“或”一视同仁“,这同样是教师达到专业化水平、取得进步和提升的关键。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而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将来能经得起挑战,绽放出最美的花朵,点缀更美好的青春花园。7/7七、范文点评1、论点紧扣材料,围绕“因材施教“展开论述,分别从”因材施教原则,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因材施教原则,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材施教原则,在学生发展、教师进步方面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三个层面阐释了主论点的作用,清晰合理,观点明确。2、引用大量论据,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渗透了大量背景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具有较深厚的理论积淀。3、语言流畅,言之有物。
本文标题:综合素质高分作文素材主题十二:因材施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8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