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高中语文燕歌行课件1 苏教版 选修1.ppt
•盛唐的秋天,叶落萧萧勇士的名字在大风中飘零猎火狼烟,猎火狼烟男儿征战在边关•玉簪闪烁晶莹的泪光故园美丽的佳人在四季轮回中守望夏日流火,秋日收获相思在挣扎中痛苦•滚滚烟尘,铁衣叮当作响马蹄踏碎飘摇的边关城头的残鼓声辗过征人的白骨和游魂•在一首唐诗里苍白的落日在孤城上空摇晃诗人高举火把照亮北方的天空《燕歌行》高适关于《燕歌行》1、乐府旧题,多与边地征戍有关,写思妇怀念征人之情。由注释得知,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其境,亲眼所睹。2、这首诗属于什么类别的诗歌?——边塞诗。一、边塞诗派的产生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二、边塞诗派的特点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重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三、作者介绍•1.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的创作成就为最高。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2.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朗读诗歌,体会情感。•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性质•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战败,战士们出生入死,将军们荒淫无耻——军中之不平遭遇(千古绝唱)•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的痛苦。也写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以及征夫思妇久别之苦和边塞的荒凉。•第四段四句写战斗的结局——战士的心愿。渴望有好的将军来领导。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各段之间,脉理绵密。•第一层8句主要写什么?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前四句两层含义:(1)对将领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主要感情:赞颂)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这四句写战士直赴前线,局势紧急,战火蔓延。★将领闻警受命率兵出征。•“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如何理解?•第二层8句主要写什么?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这两句写出官兵处境的险恶。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对比: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边塞秋末自然景色(衰败)——官军兵力(枯竭)——衬托。将领身受皇恩常轻敌冒进以求赏;士卒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对比——(愤慨)★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前后转折的关键。上一层写将领,下一层转入写士卒。•第三层12句主要写什么?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这四句系《燕歌行》的传统主题,在此降居从属地位,并赋予了新意:紧承上文,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相思之“久”而“怨”。“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边城遥远,难可度越。偏远边陲,苍茫广漠,一无所有。——征战生活的艰苦。(空间上写出飘零孤独之苦)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战争气氛的紧张。(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最后四句表达士卒怎样的心愿?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勇敢杀敌不惜牺牲完全为了保家为国,哪里念及个人功勋?•沙场征战艰苦难熬,盼望李广一样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至今犹忆李将军”也是对边将的谴责,反衬他们的腐败无能。•这四句,与前两层内容照应:把士卒与将领对照,以见志向、品格之尊卑;把李广与当今诸将相比,以见才能、功德之高下。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整体感知诗意•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此诗的主题是谴责边塞将领在朝廷的怂恿下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牺牲。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诵读练习,然后让他们圈出诗歌中的“沉痛语”,鉴赏时抓住这些沉痛语,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沉痛之情的。品读与探讨: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诗中哪些是“沉痛语”?•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入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等。这些诗句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边塞兵士的凄情惨状。为什么这首诗歌能成为众多边塞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燕歌行课件1 苏教版 选修1.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8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