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ppt
古代诗歌鉴赏第1节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哲理故事·断箭的启示春秋战国时代,儿子出征打仗。已做了将军的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精美箭囊,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地箭声掠过。佩带着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骤然间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像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坍塌了。结果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温馨提示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1.(200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及意义。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2009·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解析分析时抓住诗中前三句描写竹子的句子进行提炼归纳。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3.(20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解析准确理解“风尘恶”的含义,“恶”指词中令人悲伤难过、目不忍睹的景象。结合词的前后内容进行概括。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真题探究1.考点要求2.解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意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纲要求考查角度鉴赏诗歌的形象概述形象特点3.命题规律(1)人物形象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2)意象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诗(词)中的某一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时把形象和思想感情或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如:某某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整合与点拨知识整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考点1鉴赏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三、四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解析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所“复活”的诗人形象准确地形之于文字。如这首送别诗。诗人在天下的黄鹤楼,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送别自己的知心朋友。诗人把朋友送上船,目送船顺流而去,友人人影模糊,只见船帆;最后连船帆都消失了,只有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天际,独留长时间伫立江边的诗人,我们分明能看到诗人的脸上挂满了对朋友的留恋、牵挂和祝福。答案这两句是诗人眼中所见之景,透过这种情景,可以看出诗人久久伫立在江边,目送朋友征帆远去,直到帆影在天边消失,仍然极力远眺的依依不舍的形象。(2)鉴赏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温庭筠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④绣罗襦⑤,双双金鹧鸪。【注】①小山:晚唐五代眉妆的名目,为“十眉”(十种眉妆)中的一种样式。②叠:“蹙”字义。③金:唐时妇女眉际妆饰的“额黄”。④新帖:新鲜的花样子,用纸剪成画样,贴于绫罗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⑤罗襦:绫罗缝制的短袄。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解析早该起床梳妆了,可是女主人公娇懒不起,眉山紧蹙,眉际的“额黄”似隐似现;鬓发如云,要飞度主人公雪白的粉面。一个“弄”字,写出她精细梳妆的动作;一个“迟”字与上文的“懒”照应,暗含几多心绪。梳妆完毕,以两面镜子前后对映,省视梳妆的效果。但她是为此而沾沾自喜呢,还是为只能自个儿顾影自怜而生愁怨呢?最后是绣在绫罗短袄上的金鹧鸪成双成对,勾起她多少说不出口的思念……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考点2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解析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考点3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碧瓦范成大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即景,写得井然有序,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解析这首诗通篇写景。第一、二句中的“碧瓦楼”“绣幕”“赤栏桥”是人文景物,以下“绿溪”“杨柳”“棠梨满地花”是自然景物。四句诗就是四幅画:绣幕遮掩的碧瓦楼,桥外斜横的绿溪,漫天飞絮的杨柳,落花满地的棠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问中含有“怎样”“哪些”两个答题点。景物形象的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答案诗人是依照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写景的。近景有绣幕垂挂的碧瓦楼,远景有赤栏桥外横斜的清溪,空中有烟柳飞絮,地上则是棠梨落花。二、常见艺术形象类举类别举例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精神。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后的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达出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三、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9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