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学校管理创新的机制与策略
学校管理创新的机制与策略作者:陈如平讲话2007-1-8(一)什么是管理创新?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创新。江泽民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给“创新”下的定义:所谓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创新并非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主要是将已有的“事物”引入新的领域,重新组合,带来新效益。学校管理创新可借鉴以上创新定义的意义。即:在学校管理领域中,引入新的管理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管理效益和办学效益。通常意义上,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人、财、物、事、技术、信息;也可以是:思想(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手段、结构和策略。(二)学校管理创新的若干方面:1.学校管理思想与理念创新。创新首先就是要有新思想、新观念。创新的就是要与旧的或现有的不同、有点标新立异。管理思想的来源多种多样。一是理论学习、内化与借鉴。二总结、提炼成功管理经验,上升为富有特色的管理思想。三集思广益、走群众路线,形成学校管理思想,乃至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思想创新应具有现代性(好的、先进的、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本性(以人为本、体现人性、有人情味)、校本性。学校办学理念应充分遵循以下原则:(1)它要具有特定的精神内涵;(2)它要有科学性|理论性和鲜明的个性;;(3)要考虑学校的地域、学校特色、学校的层次、培养对象等;(4)不能太迫近现实,也不能脱离实际,要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和稳定性,保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变;(5)要由学校校长在教师共同意愿的基础上形成;(6)要有一个稳定的语言结构形式,以标示自己学校的个性。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和提出,能否遵循上述这些原则,决定了它能否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可和支持,能否成为学校的主流理念,乃至成为全体学校成员共同持有的理念。2.学校管理内容创新。主要包括:(1)德育与实施(整体德育、全员德育、渗透德育、活动德育、科研德育);(2)课程与教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3)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手段与策略、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态度与情感);(4)特色教育;(5)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团队、教学创新团队);(6)教育科研;等。3.学校管理技术创新。这里的“技术”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管理技术体现学校的“软实力”。现阶段需要学习和运用的管理技术主要有:(1)现代学校制度的设计与实施;(2)学校发展预测与规划;(3)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教育市场调查;等4.除外,还有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创新(行政方法与手段、经济方法与手段、制度手段、情感方法与手段、信息方法手段等)的创新。(三)创新的策略主要包括:1.树立创新意识。关于创新的自觉意识、能动意识。它是学校管理者一种主体意识。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具体形式。(1)责任意识:学校管理者对于一定对象的情感或情绪性表达。(2)机会意识:对创新的可能的认识和把握。它包括创新的趋势预测、主题发现和机会把握三个环节。(3)创新能力意识:学校管理者关于创新的基本自我意识,表现为能力怀疑、能力自信和能力追求。2.创新能力。(1)主题发现能力;(2)理论研究能力;(3)理论提升能力;(4)成果表达能力。3.从实际出发,扎实解决问题。(1)善于发现“问题”;(2)要关注“小问题”;(3)要善于观察各种总是之间的联系;(4)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5)要善于从总是中总结提高。4.加强对创新的领导。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对创新的定义:“创造一种衡量绩效新维度的变革。”他认为,领导者就是那些造就环境,赋予人们创新工具、乃至于创新能量的人,他们是那种善于引导人们设立期望目标、并使创新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是处于创新前沿的时代领袖,是那种具有化腐朽为神奇力量的人。领导力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或能力,还是一种个人风格、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行为模式。杰出的领导能力能够让全体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充分合作,不断从经验中学习。领导者的创新品质:要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面对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和创新系统。5.创设新文化环境。创新文化包括环境制度建设、领导行为、价值导向、创新氛围等方面的内容。(1)学校应制订明确的鼓励创新的政策,建立管理创新决策、推进、评价、奖励的机制,并且坚决地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支持和鼓励创新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全党全民的共同意志。案例:英国籍奥地利学者维特根斯坦是英国著名学者罗素的学生,后来与罗素在学术观点上有很大分歧。一次,由罗素负责对他的研究项目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给出了如下意见:“维特根斯坦的这部新作所包含的一些理论是新颖的、极有创见的,而且无疑是重要的。它们是不是正确,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喜爱简单性的逻辑学家,我本来愿意认为它们是不正确的,但从我已读过的东西来看,我深信他应当有一个机会来把它们完成,因为当其完成时,将不难判明它们是否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从这段意见可以看出罗素并未把正确与否看得很重,而是对其创新的性给予了积极评价。是否与自己观点一致也未作为判断依据,而是要在完成后再下结论。(2)克服传统文化的制约和阻碍。《破除创新的障碍》提出首先要克服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该文指出:墨守成规、屈从权威、怕担责任、不敢冒尖等思维观念和思想方法是扼杀创造愿望与热情的无形杀手。在一些人看来,现有的知识和权威的结论就是“圣经”,就是金科玉律,是不容怀疑的。囿于这样的认识,哪里还能有什么创新可谈呢?其次,避免对创新求全责备、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第三,既要肯定成功、也能容忍失败。推动机制创新促进学校教育科研跨越式发展苏州新区第一中学过去的五年,是新区一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的五年,也是教育科研不断发展提升的五年。我校两次获得了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学校承担的两项国家级子课题、三项省级课题、五项市级课题全部顺利结题。其中国家级子课题《利用国家高新区社会资源,推进学校科技教育》被中央教科所和总课题组授予课题实施“示范学校”铜牌和证书,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同行开放现场,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内地新疆班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在现场结题时受到了省、市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苏州市第五次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其滚动课题《内地新疆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又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立为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总结回顾近几年的教育科研工作,我们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组织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一、建立“钢、柔”并济的管理机制1.建立刚性的管理机制,规范科研行为。刚性的管理机制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是学校采用硬性的制度、规定以及有效的监控手段去“促”、“推”、“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种强行启动策略。(1)建立规章制度。教育科研的规章制度有两类,一类是规范教师科研行为和过程的制度,如:《学校教科研工作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例》等;另一类是促使教师去参与研究的制度。如:《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评选制度》、《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考评、奖励条例》等等。这两类制度相结合,对各层次的教师必须完成的教育科研任务作出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落实相应的措施,权威性、强制性地迫使教师去从事真正的、实质性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包括:向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规定每一学期应完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数量,并采取相应的监控、奖励手段,如:上交文摘卡片.撰写、交流学习体会等;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能力、成果作为完成本职工作的标志,列为评优、晋职的重要指标等等。(2)加强过程监控。课题研究重在过程。对教师科研过程的监控,实施课题全程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不仅能确保课题的质量,更能确保教师健康地发展。我们具体抓好“四会一课三结合”,“四会”是立项研讨会,开题论证会,中期交流会,结题总结会;“一课”是课题研究课;“三结合”是定期汇报和适时检查相结合,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专家引路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如中期交流会,由课题组长主持,学校业务领导和科研组成员列席,各课题组对一段时期以来的研究情况进行阶段小结,检查课题研究有没有偏离方向,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各种资料是否齐全,人员经费有否落实等情况,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设想及要求等。2.建立柔性的管理体系,激发科研热情。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非强制性的管理。它能够诱发、促进人追求成功体验的本性,使之成为推动其行为的强烈动机。(1)领导和骨干引路。学校的领导和科研的骨干,带头参与理论学习、研讨和交流,带头参与教育科研,对教师产生的影响将是积极和有效的。如:我校校级领导全部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举办的由本校领导和科研骨干承担的专题讲座活动,自举办以来,激起了广大教师极大的科研热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讲座本身,一种学习的氛围在领导和科研骨干的带领下已经形成。(2)创设展示舞台。教育科研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不失时机、竭尽全力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和活动成功的舞台,以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从而激发教师更高层次的需要,以更强烈的热情、更自觉的行为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去。如:表彰教科研积极分子,帮助教师出版论文集,宣传、推广教师的科研成果等等,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3)增强“内部力场”。“内部力场”是教师心理、行为发展的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育科研只有成为教师主动、自觉的行为,把“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把“不懂研究”变为“我能研究”时,才能真正地促使教师发展成为研究型的教师。①树立角色意识,提高责任感。据调查显示,教师的工作动机主要来源于工作“责任感”,而且教师工作的时间越长,发自内心的工作责任感就越强烈。这为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是让教师明确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意义,可以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心理动机;二是正确的引导将有可能使中老年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蕴生出浓厚的科研热情。完成这两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帮助教师树立角色意识,让教师充分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和教育对科研型教师的要求,从而自觉地去从事研究活动。②建立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曾说过:学习型组织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建构学习型组织可以引导教师自觉地学习、反思,促进认识的提高和知识的吸收,帮助教师厚积“内部力场”。在组建学习型组织时,要坚持教师自愿参加的原则,可以以某一课题为主题组建,也可以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单位组建。在活动形式上要强调多样化。在活动时间、场地、经费等方面要予以保证。③提供动态的科研信息。学校教科室要经常性地举办有关教育热点的专题讲座,或者编印一些理论刊物,如:《教科研通讯》、《教育科研学习资料》等,并在当中开辟“教师论坛”、“课题沙龙”等栏目,可以使教师在学习中明确科研的方向,在论述中理清自己的思绪,从而持续不断地更新知识,强化“内部力场”。④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实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最终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技术。这个技术,通过查阅书籍、资料等方法往往难以掌握,需要在实践的积累和有效的指导中提高。如课题研究活动的全程指导或重点指导、解剖麻雀式的案例分析等等。二、建立“决策”、“职能”和“行动”三个层面的组织机制‘‘决策层’’是校长。校长决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审核科研室工作计划,指导、监督、考评和检查科研室工作。‘‘职能层”是科研室和学术委员会。具体职能包括:1.管理职能,即对以科研为中心的
本文标题:学校管理创新的机制与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9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