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教学难点:通过“听说、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三、课文整体感知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实验基本情况:实验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数量——四十只实验要素: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四、教学准备1.生字卡(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2.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教师引入。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3.导入新课。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标记,放在纸袋中,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放飞它们。最后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蜂窝。法布尔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本能。【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三、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b.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c.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2.抄写词语无论、实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陌生、逆风。四、细读感悟,经历探究1.学习第一自然段。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①预设:试验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为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②追问:“听说”是听别人说的,不是自己亲手验证的。所以他决定要自己做试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听说、认真)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既知道了他做试验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尔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③第一自然段里还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到吗?(圈出)“无论……总……”你能说说这组关联词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吗?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思考:为什么是试验,不是实验?试验: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做。实验:为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2.学习第二自然段。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c.想一想。能不能去掉其中一个环节?为什么?①预设:共四个步骤,不能去掉任何一个环节。②课件出示:“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便于观察;“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为了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分;“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路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师:多么细致的安排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做试验的这句话。法布尔的准备多么全面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严谨)d.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师:蜜蜂被放出后,法布尔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用曲线画出来。师: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对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问,你感受到什么?预设:“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五、作业设计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一、复习导入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掌握基础,排除阅读障碍)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概括文章主要大意)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设问引思,深入学习课文)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a.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语句。(知识层面)b.指名读。指名分段朗读:把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读出来。c.教师激励读:觉得自己能读得和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原文中查找)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理解层面)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原文中查找)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充分想象)c.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角色换位,你讲我评。使学生深入情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e.出示句子,交流汇报。“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师: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推测呢?(预设:根据刚才看到的而想到的)“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里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师:“也就是说”说明了什么(预设:体会是在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结合“两点四十分”体会观察时间长)“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继续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确确实实”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2.学生自读体会两次心情的不同感受,小组讨论,代表发言。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2.学生发问、教师引导。(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层面)3.作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思考,终于得出了结论。一起读读第六自然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无法识记)作者知道了蜜蜂无论飞到哪里,都能回到家中,并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由于当时科学设备的种种限制,法布尔无法再进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么来辨认方向的。所以,他在结论里也谈到了他的质疑。那么,读完作者得出的结论,你想对作者说什么?(也可以对蜜蜂说,对自己说,对同学说……)4.教师再引导。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学生再议论,深华感受)法布尔的结论中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质疑的地方。在面对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时,重要是不是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学习渗透在试验中的探究精神。b.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吧!四、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分析层面)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总结文章结构,把握实验过程)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的性格,做事一定要探个究竟。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1.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相互讨论)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情感目标,春风化雨,综合评价层面)五、课堂检测1.巧填词:戴()验()湿()确()袋()检()温()却()2.选选看:(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五、课后作业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六、板书设计
本文标题:1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1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