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小吃的历史来源北京小吃的图文介绍北京小吃的做法讲解现存的北京老字号炒疙瘩糖火烧风味炒肝传统烧卖南北烤肉艾窝窝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炒疙瘩要说,炒疙瘩在京城中也算得上是一道名吃。相传在民国初年时,在和平门外的琉璃厂有家叫“广福馆”的家常饭铺,店主是个姓穆的老太太,与女儿相依为命,每日卖点面。据说,这炒疙瘩就是母女俩在无意中发明出来的。有一回和好了面没有卖完,于是穆家姑娘想了个主意,把面擀成了面剂儿,切成了一个个的小疙瘩,用开水煮熟捞出来后放在阴凉处,以防发酵。当天晚上,她们就用这煮熟的面疙瘩及切好的青菜、肉丝炒了炒作为晚饭,不料吃起来居然非常爽口,还有一股子咬劲儿,味道特别好。姑娘对母亲说:“干脆,明儿个咱们就卖这个,起名叫炒疙瘩吧。”就这样,一语定乾坤,无心插柳之事倒巧成名吃。打这儿以后,她们卖的炒疙瘩,在京城出了名,新老主顾接连不断而来。而这种吃法由于物美价廉,吃起来也确实有种特殊的味道,当时格外受欢迎。后来,许多社会名流也慕名前来,加入了吃炒疙瘩的队伍。由于出了名,有些好事者便将这穆家母女开的广福馆戏称为“穆家寨”,管穆家姑娘叫“穆桂英”。您瞧,听起来多有意思。糖火烧相传远在明朝的崇祯年间,有个叫刘大顺的回民,从南京随粮船沿南北大运河来到了古镇通州,也就是今天北京城正东的通州。刘大顺见这通州镇水陆通达,商贾云集,是个落脚谋生的好去处,便在镇上开了个小店,取名叫“大顺斋”,专制作销售糖火烧。沿至到了清乾隆年间,大顺斋糖火烧就已经远近闻名了。为保持传统特色,大顺斋的糖火烧在选料制作上是相当讲究的,多少年来,制作的师傅们坚持面要用纯净的标准粉,油要用通州的小磨香油,桂花一定要用天津产的甜桂花,再如必不可缺的红糖和芝麻酱,也是专购一地,绝不含糊。这座百年老店之所以经久不衰,正在于它的货真价实,取信于民。风味炒肝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叫刘永奎的北京人,在鲜鱼口内租了间铺面,于是,便开了个夫妻小酒店,并起了个很有些雅趣的名字——会仙居,专营黄酒和小菜。到了庚子之后,这小店则由他们的后代刘宝贵哥儿仨经营。初时,刘氏兄弟经营炒肝儿时,沿用熬、炒、勾芡的烹调技术,做出的炒肝儿味道鲜美可口,物美价廉,远近闻名,它不仅受到北京老百姓的欢迎,即便是达官贵人也被这炒肝儿的香味所吸引。刘氏兄弟在做买卖上精明过人,炒肝儿如果用大碗出售肯定赔本;价定高了又怕不上座儿,因此他们向瓷窑里定制了一种专盛炒肝儿的碗,这种碗口大底尖,像个喇叭形,看上去好像挺大,其实呢,里头的容量并不很大,这样虽然每碗只卖两个铜子,却仍然有赚头。久而久之,这小碗卖炒肝儿倒成了气候,成了吃炒肝儿的一种讲究。即使今天你在北京的小店中吃炒肝儿,依然是用不大的小碗儿。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忽然也想尝尝炒肝儿的味道,可经她这一尝不要紧,虽博得赞赏,却言明去掉心和肺也许更好。金口玉言,小民岂敢违命。自那以后,老北京人便多了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传统烧麦历史上,在前门外大街曾有个极普通的小酒铺。要说,连个店名都没有,只因是沾了皇帝的光而一夜出了名。这就是中外宾客游人慕名前往的“都一处”,专营北京风味小吃烧麦。提到都一处的烧麦,必然要首先提“都一处”的由来。在乾隆十七年腊月,转眼就到了除夕夜。过去,在北京一到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家没事是绝对不出门的。所以,各个店铺也都早早地关了张。黑夜中,只有李家酒店透出暗淡的光亮,依旧开张迎客做生意。这时,打店外进来了三个人,其中主人是个文人打扮,两个仆人手持纱灯,前后照着亮。他们被伙计热情地引上楼去吃酒。主人边饮酒吃菜,边问道:“这酒店叫什么名字?”伙计说:“店太小,还没有个名字。”这人看看周围的环境,很是感慨地说:“在这年关当头的时候,还没关店门的酒店,可着京都只有你们一处了吧?就叫‘都一处’吧!”谁想,没过几日,忽然有一天,宫中派了十几个太监,给李家酒店送来了一块写着“都一处”的虎头牌匾。直到这时众人方知,除夕夜原来是乾隆雪夜微服私行,顺访李家小店。南北烤肉在北京城内,素有“南宛北季”之说,指的是历史上在南城宣内大街的“烤肉宛”和后海的“烤肉季”。这两家馆子主要经营烧烤,不同的是,南宛烤牛肉,而北季烤的是羊肉。在历史上,这两家烤肉店同为百年老店,并且当年都起于沿街摆摊,顾客足蹬板凳,自烤自吃,后来生意兴隆,才将这北京的风味小吃移居雅室,成为富贵人家和文人墨客的集散之处。在前清时代,什刹海周围有好几家王府,像恭王府、庆王府、醇亲王府等,烤肉季出了名,那些王爷们也自然便成了它的主顾。像溥仪的父亲摄政王,就点着名要吃季家的烤肉。不过,那些王爷们可不是到铺子里去吃,而是在家中坐等,季家就像是戏班赶堂会,得备料推车,亲自到王爷府上去烤。正如烤肉季的店主人姓季,南城的烤肉宛也是因店主姓宛而得名,大致相仿,在创业初期,宛家开始时是推着车子沿街卖烤肉,随时随地在地上支起个铁箅子,由顾客自己边烤边吃,主人一边切牛肉片,一边算账收钱。那时候,也没有钱柜,收了钱只是往大褂的口袋里一揣。后来才在宣内大街有了正式的铺面。由于选肉精、切片薄、松木火、作料全,烤肉宛的生意日渐火爆,许多有钱人家都愿到此享受一番烤肉的野趣。据说,切肉更是宛家的绝技,多少年来,只传本姓子孙,不传外人。当然喽,这只是说旧时习俗。如今,不管是南宛还是北季,早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寻常去处。艾窝窝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这种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钫》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驴打滚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糖卷果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3%。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卷果主料为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姜汁排叉儿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京门爆肚传统小吃天一入秋,北京人就自然想起了涮羊肉,更有那雅致的、点着名要去吃爆肚儿。它虽为小吃,却能雅俗共赏,差不多人人都对它抱有好感,叫上盘肚仁儿、散丹(即百叶),再来一壶老酒,哥儿几个围桌而坐,山南海北地一通神聊,那吃得绝对是津津有味。说爆肚儿,那最后还得落实到吃爆肚儿上,而如何吃那也是比较讲究的,不光是在精选主料上,而是在刀口儿和火候上也都需要一定的手艺。你说是切片儿、切块儿还是切条儿、切丝儿,甚至在宽窄薄厚上,那常吃的主儿也是很在意的,更何况对吃爆肚儿的作料也很讲究,不光有店里事先配好了的,也有的顾客进了门,要求按自己的口味专门单独配制。据说,当年著名的京剧老生马连良先生就特别喜爱吃爆肚儿,但他喜欢的作料只是醋中调芝麻酱,其他一概免之,虽然简单,可老先生却是能独享其乐。百果年糕的做法北京小吃中的年糕,用黄米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种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细的年糕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点。开口笑的做法开口笑用面粉、饴糖、白糖、鸡蛋、麻仁及油等为原料,每斤面耗油200克。制法是鸡蛋磕碎去皮倒入盆内,稍加上一点苏打粉,下入适量的白糖、饴糖,再用白面加水和油一起搅拌,均匀地倒入盆内,搅拌均匀并揉和成面团,揪成小剂,麻仁用水拌匀,把小剂放在麻仁内滚一滚,不要按揉。油锅烧油,将粘芝麻的剂入油锅中炸至开口即成。门钉肉饼的做法门钉肉饼选择牛肉的上脑和鲜嫩肥瘦相间的部位剁成馅,调以香油、洋葱、鲜姜、花椒等辅料拌制,用精白面粉和成松软面皮,包成像宫廷红门上的门钉形状,直径4厘米,厚2厘米,放在铛中煎烙成熟,可算得皮薄馅足的一种美食了。它外焦里嫩,清香润口,咬一口鲜汤四溢,风味独到。
本文标题:北京小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2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