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一部分课程资源开发一、课程资源开发提出的背景•(一)课程结构的调整的需要•1.学习领域拓展和科目调整迫切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模块教学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二)学校落实新课程所必须•(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二、课程资源的含义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1.课程资源不就是教材吗?就是教科书、教辅•读物、教参、练习册等。•2.课程资源就是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教室等支撑课程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3.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学校的软件资源,比如教师,学生,校风校纪等•4.课程资源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一切能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所谓“满眼皆资源,出处是资源。”•5.我认为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才是课程资源二、课程资源的含义•(一)课程资源是什么?•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综合两种观点,可以课程资源视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社区中所用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二、课程资源的含义•(二)课程资源的类型•从课程的制约因素分:原生性课程资源——知识,内生性课程资源——学生、教师;外生性课程资源。•可见性划分: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按功能特点来划分,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来划分,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三、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发展的趋势•(一)从封闭走向开放:课程资源观念的变革•课程资源开发视野的开放性•课程资源实现空间的开放性•(二)一元走向多元: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转换•学生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开发者•家长和社会人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提供者•(三)单一走向多样:课程资源构成的变迁•课程资源知识构成的多样化•课程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课程资源价值追求上,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并重•(四)课程资源载体形式的多样化四、学校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和主要形式•(一)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二)主要形式•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五、课程资源选择的机制•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与途径•(一)原则•1.共享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学习的经济性;•3.实效性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途径•(二)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1.关注社会生活,2不断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和选择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3.研究和确定学生的素质现状,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养,以确定制定学校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途径•4.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以及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途径•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登记表》,把课程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等登记造表,分类存档,归口管理,一方面便于查找、调用、更新和补充,另一方面据此可以不断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更好地创造和积累课程资源建设的经验,实现课程资源更大范围的交流和分享。•资源调查——资源分析——资源规划七、课程资源开发的条件•校长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家庭和社区是课程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条件•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条件八、课程资源开发要注意的问题•(一)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1.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2.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作用,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逐步深入•1.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2.在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之间保持动态平衡•3.要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八、课程资源开发要注意的问题•(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1.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2.要引导教师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探讨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研究和确定学生的发展基础以及相应的教学材料和要求。•·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根据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广泛利用校内外场馆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四)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案例5、《化学与生活》主题1课题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教学片断师:对于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垃圾或一时不能进行回收的垃圾,该怎么办?生:必须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师:请谈一谈具体的措施。生:把垃圾运到月球上去。(其他学生哗然)师:你的想法很独特。此时,我倒想起了有些发达国家把垃圾运送到发展中国家,有些人自家清理得很干净,却把垃圾随意倾倒。同学们想一想,上述两种行为是否可取?生(齐答):不行能把学生的错误回答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新要求。及时发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素材,虽然是一带而过,但却非常自然,教学资源的真实可信,才能打动人、教育人。•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开发一、学校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一)何为课程?•教育官员:课程即计划•课程专家:课程即经验•学科专家:课程即知识与技能•教师代表:课程即教材(教科书)•学生代表:复杂的课表+讨厌的教材+恐惧的考试课程是指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二)何为校本课程?特指选修Ⅱ。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特点一:体现学校教育哲学特点二:与国家课程优势互补特点三:针对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特点四:充分利用本校或当地的课程资源特点五:多样化、可选择、有特色特点六:需求评估—规划编制—现场实施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共116学分,占总学分的61.4%选修I学分共55学分,占总学分的29.1%选修II学分共18学分,占总学分的9.5%语言与文学语文10每个科目都在必修的基础上设置了若干个提高的选修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6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选修课程Ⅱ学分数(144)116226百分比80.5%15.3%4.2%课程功能确保所有高中学生所达到的共同要求。满足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发展的差异性。进一步满足学生个人生活的差异性,同时满足学校发展的差异性。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三)三级课程管理框架下学校一级的课程责任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一级课程管理的政策定位国家/地方颁发的课程计划学生获得的现实课程有效教学合理开发(四)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何在?•研究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合理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促使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机制,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二、学校如何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学校课程规划与校本课程规划•1.学校课程规划:学校一级实施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规划,或者说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校本课程规划”•2.校本课程规划:选修Ⅱ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成就学生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学校课程规划》•一、学校的愿景与使命•二、九年一贯的课程方案•三、学科内容改进方案•四、有效教学纲要•五、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七、校本课程开发框架•八、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的运营•九、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2006学年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第一部分总纲•一、指导思想•二、基本目标•第二部分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整体方案•一、编制原则•二、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整体方案•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实施依据•二、实施内容•三、实施方式•四、学分认定•第四部分选修Ⅱ的规划与实施•一、选修Ⅱ规划•二、实施指南•第五部分选课及指导•一、实施依据•二、选课原则•三、选课流程•四、选课指导•第六部分学分认定与登记•一、实施依据•二、学分认定•三、学分登记•第七部分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制度保障•三、研修保障•第八部分附件(二)校本课程规划与实施的程序•情景分析:学校教育哲学、发展规划、学生需求、社区发展需要•确定方案(目标和计划):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确定、课程纲要•组织和实施: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注意问题•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三)学校申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封面:–学校名称;课程规划者;适用年级;日期•正文:–课程规划的基础(必要性与可能性);–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保障措施(四)学校如何实施《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利用《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申报与审议•学生选择与科目确定•撰写《课程纲要》与实施课程•开展课程评价•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三、教师如何撰写《课程纲要》•(一)含义与意义•课程纲要: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校本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意义:(1)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某门课程的内容与要求;(2)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3)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框架;(4)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课程纲要》的要素•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课时;日期。•课程元素:–课程目标:4-6点;全面而具体;陈述格式–课程内容:知识与活动;选择与组织等–课程实施: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资源利用–课程评价:过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课程目标叙写案例•课程名称:电子小制作•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问题在哪里???四、如何建立校本课程的审议制度•避免“一放就乱”,提升课程质量•避免“校本”课程成为“师”本课程•提高地方、学校的课程能力•体现课程的民主品质教师的《课程纲要》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课程委员会地方教育当局或课程委员会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本文标题: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3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