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国际经济学》第二讲 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讲义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教学目标:(1)掌握表示比较优势的基本方法(2)掌握确定一国贸易模式和方法(3)掌握均衡价格的求解方法授课时间:4课时一、回顾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意义资本原始积累与产业革命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自由经济与自由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在统一性:绝对优势是比较优势的特例贸易的基础:劳动生产率的绝对(相对)差异贸易的模式: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绝对(比较)优势的商品贸易的利益:劳动节约和产量提高二、假定条件分析框架(2*2*1)两个国家(A和B),两种商品(X和Y),一种要素(L)。分析环境商品流动:无运输成本,无贸易壁垒(无摩擦)要素流动:国内部门间自由流动;无法国际流动竞争结构: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参数设定aX/aYbX/bY表2.1参数设定XYLAaXaYLABbXbYLB《国际经济学》讲义三、封闭情形生产可能性边界BBYBXAAYAXLYbXbLYaXa涵义:所有资源被用于生产两种商品;机会成本不变;国内相对价格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国内均衡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四、开放小国情形当商品X的国际相对价格高于国内相对价格即YXYXaaPP1)(时,该国专业化生产X,生产的均衡点为1P。当商品X的国际相对价格低于国内相对价格即YXYXaaPP2)(时,该国专业化生产Y,生产的均衡点为2P。当商品X的国际相对价格等于国内相对价格即YXWYXaaPP)(时,该国可以选择任何产量组合。图2-1封闭条件下的均衡XAaLYAaLXYYXAaakYBbLXBbLYXBbbk《国际经济学》讲义贸易会使国家获益,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五、两国均衡(2课时)局部均衡方法(过剩供给和过剩需求法)(1)商品X的出口国B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当世界价格等于国内价格时,B国可以选择各种产量,当完全专业化生产X时,出口为0/CaLXB,当完全专业化生产Y时,进口为XC0。图2-3不同价格下B国的均衡XYYXDYXaaPP)(2P0U1U1)(YXPPXBaL2U2)(YXPP图2-2开放小国的均衡XYYXDYXaaPP)(2P0U1U2)(YXPP1)(YXPP1P《国际经济学》讲义当世界价格高于B国国内价格时,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X,随着YXPP提高,出口量提高。当世界价格低于B国国内价格时,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Y并进口X,随着YXPP降低,进口量提高。(2)商品X的进口国A国的过剩需求曲线当世界价格等于国内价格时,A国可以选择各种产量,当完全专业化生图2-5不同价格下A国的均衡XY0U1U1)(YXPPYBbL2U2)(YXPP图2-4B国商品X的过剩供给曲线XE1PYXWYXaaPP)(YXPP1)(YXPP2)(YXPPYXPP《国际经济学》讲义时,出口为0CbLXA,当完全专业化生产Y时,进口为XC0。当世界价格高于A国国内价格时,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X,随着YXPP提高,出口量提高。当世界价格低于A国国内价格时,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Y并出口X,随着YXPP降低,进口量提高。(3)均衡价格与完全专业化分工当均衡价格在YXaa/和YXbb/之间时,完全专业化。当均衡价格等于YXaa/时,A国不完全专业化。当均衡价格等于YXbb/时,B国不完全专业化。图2-6A国商品X的过剩需求曲线XMYXWYXbbPP)(2)(YXPP1)(YXPP《国际经济学》讲义*)(YXPPYXaa/B国不完全专业化完全专业化B国A国《国际经济学》讲义一般均衡方法(相对供给和需求法)表2.2相对供给曲线的推导相对价格商品ABQ(总产量)QR(相对产量)YXPPYXbbX0000YYAaL/YBbL/YAaL/+YBbL/YXPP=YXbbX0[0,XBbL/][0,XBbL/][0,YAXBaLbL//]YYAaL/[0,YBbL/][YAaL/,YAaL/+YBbL/](YXbb,YXaa)X0XBbL/XBbL/YAXBaLbL//YYAaL/0YAaL/YXPP=YXaaX[0,XAaL/]XAaL/[XBbL/,XAaL/+XBbL/][YAXBaLbL//,]Y[0,YAaL/]0[0,YAaL/]YXPPYXaaXXAaL/XAaL/XAaL/+XAaL/Y000总产量等于AB两国产量的和相对产量为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总产量的比值根据上表可知:当均衡价格在YXaa/和YXbb/之间时,完全专业化。当均衡价格等于YXaa/时,A国不完全专业化。当均衡价格等于YXbb/时,B国不完全专业化。《国际经济学》讲义四、思考问题1.加入运输成本有什么影响2.多种产品的情况如何3.多个国家时会怎样4.加入汇率和工资会如何图2-8封闭条件下的均衡)//(yAxBaLbLYXPPYXQQYXaaYXbb《国际经济学》讲义附件: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在我们的理论模型中,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同时也为了尽量体现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原貌和本意,我们保持了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商品按照劳动价值交换,从而在模型中剔除了货币因素的影响。在本节的分析中,我们将首先把货币引入到模型中来,考察汇率与贸易平衡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多个国家和多种商品的情况。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货币化在上一节的比较优势的模型中,我们不再保持劳动价值论的假定,但仍然假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本节中,我们在上一节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货币因素,假定英国的工资水平为每单位劳动1英镑/小时,即1w;葡萄牙的工资水平为2埃斯库多/小时,即2w。英镑和埃斯库多的交换比率为1:1。这样,两国两种商品的成本如表2-4所示:表2-4两国两种商品的成本酒棉布劳动投入(小时)价格劳动投入(小时)价格英国1010英镑55英镑葡萄牙24埃斯库多48埃斯库多在上述假设下,两国的消费者都会购买英国生产的棉布,因为用任何一种货币表示的英国棉布的价格都低于葡萄牙棉布。另一方面,两国的消费者都会购买葡萄牙生产的酒,因为用任何一种货币表示的葡萄牙的酒的价格都低于英国。这样,两个国家之间的分工贸易模式就成为英国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棉布,而葡萄牙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酒。这个结论与从劳动生产率角度考察比较优势时的结论是相同的。我们会发现,货币化的模型中,工资水平和汇率一旦被确定下来,国际间商品的贸易条件也就唯一被确定下来。国际间棉布的价格是较低的英国棉布的价格即5英镑(或埃斯库多),酒的价格是较低的葡萄牙酒的价格即4英镑(或埃斯库多)。也就是说棉布和酒的交换比率(贸易条件)为4:5。很显然,这个比率对《国际经济学》讲义于两国而言都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它介于两国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之间。如果出于某些原因,贸易条件无法使两国实现贸易平衡,黄金将流入贸易顺差国并从贸易逆差过流出。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休谟的铸币—价格流动机制就会提高顺差国的价格(和工资)水平,同时降低逆差国的价格(和工资)水平。这种调整将一直持续到贸易条件实现了贸易平衡为止1。二、工资和汇率的上下限在给定的工资和汇率水平下,每个国家都会出口其比另一个国家成本更低的产品。但如果工资提高或本币升值,本来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的价格就会提高,最终可能至于丧失出口竞争力。同样,对于贸易的另一方,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因此,在货币化的模型中,存在一个可以促成贸易的工资和汇率水平的范围。一国的商品可以具有出口竞争力必须满足以下条件:waweaii(2-5)式(2-5)中:ia——本国第i种商品的单位商品劳动投入量;w——以本国货币表示的本国的工资水平;e——外国货币/本国货币的汇率;ia——外国第i种商品的单位商品劳动投入量;w——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外国的工资水平。同样,其贸易伙伴的某种商品的出口条件可以表示为weawaii在本节的例子中,根据表2-4中的数据,我们首先以英国为例,假定汇率和葡萄牙的工资水平不变,英国第i种商品可以出口的条件可以表示为:eawawii/当英国的工资水平低于3.2时,英国即可出口棉布,葡萄牙则可以出口酒;当工资水平降低到0.8以下时,英国的棉布和酒都可以出口,葡萄牙则没有商品1能够达到贸易平衡的贸易条件的具体确定将在第三章详细说明。《国际经济学》讲义可以出口,此时将发生单向的贸易。同样,对于葡萄牙而言,如果汇率和英国的工资水平不变,其工资水平只要低于2.5即可向英国出口酒,而英国则可向其出口棉布;当工资水平低于0.625时,葡萄牙的两种商品都可以出口,英国则无商品可以出口,此时亦将发生单向贸易。一旦发生单向贸易,两国贸易必将失衡,此时铸币—价格流动机制就将发生作用,提高顺差国的工资(和价格)水平,直至可以进行相互贸易并达到贸易平衡为止。在贸易双方的工资水平给定的情况下,同样存在着一个汇率的上下限以使互利贸易可以发生。仍然沿用本节的例子,假定英镑/艾斯库多的汇率等于5:2,则酒在两个国家的价格就会相同;两一方面,如果英镑/艾斯库多的汇率等于5:8,则棉布的价格在两个国家就会相同。能够发生互利贸易的汇率必然要介于二者之间,否则就会产生单向贸易,铸币—价格流动机制同样会把两国工资水平和商品价格调整至贸易平衡的水平。以上的分析可以说明,在一个货币化的世界里,出口能力不仅取决于相对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取决于相对工资水平和汇率水平。工资水平或(及)汇率水平的变化都会影响贸易。我们可以发现,劳动生产率更高的葡萄牙的工资水平的上下限也要高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英国。这是因为如果英国要求与葡萄牙相同的工资水平,它将无法出口任何商品,而成为单纯的进口国。进而,铸币—价格流动机制会不断的降低英国的工资水平,直至贸易实现平衡。所以,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有较高的工资水平并不是偶然的。三、两个国家多种商品的贸易模式为了更直观地揭示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我们的分析一直假定贸易发生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理想世界里。但现实世界中,各国间的贸易远远多于两种商品,比较优势理论能否解释多种商品贸易的情况呢?我们仍然假定英国的工资水平为每单位劳动1英镑/小时,即1w;葡萄牙的工资水平为2埃斯库多/小时,即2w。英镑和埃斯库多地交换比率为1:1。但两个国家都生产A,B,C,D,E,F,G七种商品,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劳《国际经济学》讲义所示:表2-5两国单位商品劳动投入单位商品劳动时间投入(小时)ABCDEFG英国4126111578葡萄牙3456727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我们如何确定两个国家的贸易模式呢?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一国某种商品能够出口必须满足的条件:waweaii将这个式子变形可得:wewaaii(2-6)我们假定从英国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即把英国是为本国),根据假定2wew,所
本文标题:《国际经济学》第二讲 古典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4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