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赠序是古代序文的一种,是对他人的赠言,脱胎于唐人赠答诗的序言。朋友离别,送别者常会赠予对方一篇序,以表达惜别之情或勉励、祝愿之意。韩愈赋予了赠序更丰富的内涵,包括议论现实政治、抒发内心感慨、阐述思想主张等等,表现手法上亦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送董邵南序韩愈预习检测1夫()以子之不遇时恶知()矧()燕赵之士慕义强()仁fúshěnwūqiǎng读准下列字音预习检测21、怀抱利器2、郁郁适兹土3、吾知其必有合也4、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5、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6、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7、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8、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9、为我吊望诸君之墓10、为我谢曰……可以出而仕矣比喻杰出的才能到遇合如果同情怜惜何况改变哪里姑且判断凭吊告诉任职解释下列词语翻译下列句子1、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2、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3、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像你这样不得志的,如果是仰慕正义而勉力实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不同呢?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预习检测3阅读探讨1、董生想去哪里?为什么要去?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2、“古称”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两个“董生勉乎哉”是重复了吗?4、作者为什么要让董生去吊望诸君,观屠狗者?他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阅读探讨1、董生想去哪里?为什么要去?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唐代中后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藩镇名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背景链接不能省略。“古称”,即历史上如何如何。历史上说“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那现在呢?那就不一定了。后文用一个“然”字突转,将笔锋从“古称”移向现实。由此可见,写“古”正是为了衬“今”,是为下文写“今”蓄势。2、“古称”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两个“董生勉乎哉”是重复了吗?不是,第一节有勉励、安慰的意思。第二节是担忧,有提醒忠告的含义。4、作者为什么要让董生去吊望诸君,观屠狗者?他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望诸君:乐毅,赵人,助燕破齐归赵----为朝廷天子效力屠狗者:以屠狗为业的义士,隐于市井---关键时刻仍忠于朝廷1、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一向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国家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是分裂背叛的行为。2、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韩愈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因此这样委婉含蓄的提出自己的希望。写作意图:作者名送实劝,说明他根本不赞同董生去河北。主旨探究1、用委婉的方式,规劝董生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2、指斥当时割据河北的藩镇。3、“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责备有司的“为渊驱鱼”。4、对天子的委婉嘲讽,“明天子”其实不明。……积累应用《送李愿归盘谷序》和《送董邵南序》同出韩愈之手,却各具姿态,请比较其不同之处。《送李愿归盘谷序》主要采用虚托手法,假借朋友李愿之口,表达对“得意人”、“奔走伺候人”的鄙弃和厌恶之情,赞扬了“闲居人”思想行为的高尚。《送董邵南序》主要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名送实留,表达对友人的规劝之意。用意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委婉含蓄。1、完成学案2、背诵课文作业
本文标题:送董邵南序 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4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