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北京生物医药产学研专题信息研究初报
1三明市赴京开展生物医药专题产学研活动参考信息汇编特别说明:以下信息由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部(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室)在有关网络和数据库检索结果的基础上,经初步分析整理汇编而成。所提供的信息均未直接核实,仅供参考。需要对有关信息作进一步了解或调研的,可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曾昭镇、李秋霞、李洪辉,电话:8233595、8241131,电子信箱:lqx@sminfo.cn,传真:8242957。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北京市将生物医药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从强化政府导向,优化发展环境;合理规划布局,推进区域协作;整合产业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提升产业总量;发挥科技优势,完善创新体系等方面制定医药产业的促进措施。在中药领域,重点发展标准验证技术,提取、分离、精制、微粉化技术,计算机控制与工艺工程化制造技术,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成药控缓释技术、透皮吸收技术及靶向给药技术等;在生物制药领域,重点开展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细胞治疗技术等的产业化研究工作,鼓励发展生物诊断芯片、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等产品。现在,北京医药产业已经具有强大的创新优势,北京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大、最强的研发基地和成果产出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我们分别以“药*北京”、“北京*药”为关键词,开展了网上信息的广谱检索,并结合其它信息来源,经分析研究后初步认为,北京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机构主要有: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无法进入该网站)、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现将北京生物医药信息初步研究结果汇报如下,供参考。一、生物医药主要高等院校(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医科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是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医学高等教育机构,共有8所附属医院、20个教学医院和6个二级教学单位。目前北医拥有20个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设有有9个专业,4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职员工近万人,目前在世的两院院士10人。教学单位有: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网络学院北大医学部科研处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电话:(010)82801339传真:(010)62015547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技术转移办公室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行政办公楼传真:82802693田佳博士电话:(010)82802693Email:tianj@bjmu.edu.cn赵春辉助研电话:(010)82802696Email:zhaoch@bjmu.edu.cn2北京大学获奖科技成果200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大黄属资源、鉴定、化学、生物技术应用、活性及临床基础研究郑俊华陈虎彪等药学院200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细胞分子调节剂抑癌中药紫龙金的研制王代树梁云燕等肿瘤所2004自然科学一等奖肉苁蓉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质量控制研究屠鹏飞蒲小平雷厉药学院2001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基于内原性物质的寡肽活性物质研究彭师奇赵明王超药学院2001北京市科技奖三等奖载药脂质体的构筑、稳定性及靶向性研究齐宪荣侯新朴吕万良魏树礼药学院2002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细胞分子调节剂抑癌中药紫龙金的研制(信使、基因与细胞引擎分子的调节)王代树梁云燕等临床肿瘤学院2003北京市科技奖三等奖松果菊应用基础研究艾铁民刘文芝陈世忠药学院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药学院生藤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赵玉英面上项目药学院娑罗子抗癌活性的研究杨秀伟面上项目药学院中药智能化学全息库的研究建立蔡少青面上项目药学院新型蛋白激酶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评价叶新山面上项目基础医学院雷公藤单体对DA能神经元的保护营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牛东滨面上项目药学院新型抗老年痴呆药物的设计、合成及优化徐萍面上项目药学院穿心莲内酯和大蒜素的生物转化杨秀伟面上项目药学院以群体药物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模式卢炜面上项目药学院茯苓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和肠吸收杨秀伟面上项目获得教育部资助项目药学院从菊科蒿属植物中寻找抗爱滋病毒活性成分马超美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药学院中药远志抗老年痴呆活性成分研究屠鹏飞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药学院人参皂甙元微生物转化与抗肿瘤活性研究果德安博士点基金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内,由国家计委批准于1985年l1月筹建,198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目标为从天然生物活性分子(核酸,蛋白质和肽,糖内源性小分子,以及其他来自动、植物的活性成分)及其类似物中寻找和发现新药,其中以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和预防药物为主要目标。内源性活性物质在正常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中对机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的结构一性质一活性关系是重要研究目标。主要研究模式基于药物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按照结构寻找药物;基于病理过程,寻找能调整3和干预的药物;采用微生物、人肠内细菌和植物酶等技术对天然化合物结构进行修饰,用血清药理学等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中药复方。主要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内源性活性物质和中草药活性成分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包括:研究小分子与大分子和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天然活性分子的活性结构模拟;研究不同结构化合物的药理、毒理表现。实现学科交叉,开展合作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和新药。具体研究内容为:生物活性肽药物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肽、蛋白类药物的体内运输和控释体系,以及以PKA、内皮素受体等蛋白大分子为靶的小分子设计和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研究。糖药物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以细胞粘附的多糖受体为靶分子的免疫多糖和抗癌转移剂的研究。天然产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该研究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发现中草药及其他天然产物(陆生生物、海生物、两栖生物、矿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建立以受体、酶为作用靶的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系统,以细胞为作用靶的体外实验系统和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的体内评价系统。并用生物转化技术(细菌,酶、真菌、植物组织等)、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化学的方法研究单味方中药和中药复方,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以及探讨中药复杂体系的重大科学问题。药物剂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药物载体输送系统和多肽蛋白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CN200310118439.6制备转移因子的工艺方法-全滤法霍保来100080北京市北京大学蔚秀园21楼215号本项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高新技术领域,该发明涉及生物制品转移因子制备新工艺方法。其主要步骤为采用不同的滤过方法来制备转移因子,本发明可明显缩短制备工艺时间,提高产出率,保证制品的生物活性,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等优点。其主要制备步骤:对新鲜的脾脏进行预处理后按比例加入预冷的温度控制在10℃-12℃去热源无离子液。用高速匀浆捣碎机对脾进行破碎细胞;经高速冷冻离心后取得离心上清液经压滤机进行压滤;压滤后取得的压滤液根据制备制剂不同剂型的要求经不同规格超滤器进行梯度分级超滤。制剂制备出分子量为6000-10000的原料药,可再根据生产不同制剂需要应用纳滤技术将超滤液进行浓缩成所需要的制剂。一种复方葛根素制剂725000陕西省安康市兴安东路2号北京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徐世明;高海;本发明一种复方葛根素制剂涉及医药制剂领域,提出了一种在扩张血管方面药效较高的复方葛根素制剂。复方葛根素制剂含有葛根素和银杏提取物,葛根素与银杏提取物按重量比10∶0.1-10。本发明不仅显著提高了本复方制剂在心、脑血管方面的疗效,而且还可降低葛根素单位用药量,缩短治疗周期。制剂含有葛根素和银杏提取物,葛根素与银杏提取物按重量比10∶0.1-10。(二)、清华大学1、紫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100084清华大学华业大厦4层科技开发部010-62795756627953322、中药、超微细加工100084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研究室盖国胜010-62772135627714736277272543、医药级透明质酸的精制100084清华大学华业大厦科技开发部010-627731284、竹节人参细胞培养与其活性成分生产的研究(三)、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与产业处处长64286472科研科64286491成果科64286498王绵之教授(1923—)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专家。方剂学科创始人,方剂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师带徒名老中医。中国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方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工作60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医时疫、热病及内、妇、儿科和历代著名医家组方特点的研究。先后培养博士和硕士40余名,主编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颜正华教授(1920—)男,汉族,江苏省丹阳市人。著名中医学家,中药学专家。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师带徒名老中医。中国药学会理事。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名誉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药性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研究。主持“填精养血活血延寿缓衰”与“灭炎灵”2项部级科研课题,并取得可喜成果。主编专著7部。刘弼臣教授(1925—)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儿科专家。是我国中医儿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师带徒名老中医。历任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小儿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以及运用“五轮学说”创制的“复力冲剂”,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儿科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田金洲教授,男,1956年12月20日出生,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这也是中医界唯一的一位长江学者。(四)、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学校网址:北京市右安门外西头条十号邮编:100069人员分工及联系方式:1.处长:张茂先(教授):电话:010-83911070E-mail:mxzhang@cpums.edu.cn2.副处长:王泽生(副教授):电话:010-83911068E-mail:zesheng@cpums.edu.cn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5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
本文标题:北京生物医药产学研专题信息研究初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