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对一例顽危罪犯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陈琛
1对一例顽危罪犯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陈琛内容提要:顽危犯,是顽固罪犯和危险罪犯的总称。在实践中,我们把那些有行凶、脱逃、自杀动向的罪犯称作危险罪犯;把那些一贯不服从管理,逃避学习,不守纪律,消极怠工,严重抗拒改造的罪犯称作顽固罪犯。一般来说,顽危犯都是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反改造活动明显而持续,富有抗改或作案经验,胆大妄为,铤而走险的罪犯。虽然人数不多但破坏性、危害性极大。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场所,引入心理学等手段来促使顽危犯转化思想和消除危险因素,加速其的转化进程和提高转化质量,对于维护监管安全、推进心理矫治工作、稳定狱内改造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顽危犯作为监狱监管、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其转化过程是一个极其细致、极其复杂,多层次、多方位,周期长、动态性的过程。在转化顽危犯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她们看成罪恶的化身,而是应该把她们看成善恶兼具的正常人。在掌握顽危犯心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认真、严肃和郑重的态度做好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正。下面笔者就针对在自我工作实践中的一例较典型的顽危犯案例的形成原因以及转化历程进行心理学分析,以期能抛砖引玉。一.罪犯的基本情况以及改造表现唐犯,44岁,离异,育有一女,捕前系福建某出入境中介服务有限公司国际交流部经理,该犯因提供伪造、变造出入境证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于2009年1月送至监狱服刑。唐犯入监时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甲亢、功能性双下肢无力,心脏病、骨质增生、脊椎2无力,在看守所关押期间曾被送至建新医院进行长达484天治疗,入监13天后又再次入住建新医院治疗42天,但均无明显治疗成效。回到中队后,唐犯抗拒改造,思想情绪波动大,主要表现为:(一)不服二审判决,不认罪悔罪,抗拒改造,且善于狡辩,一直强调客观因素,认为自己才是被害者,真正的罪犯正在逍遥法外,并准备申诉;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当时提供办理学生入菲律宾籍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假,是提供证件的人更改了材料,这事与我无关,我也是受害者,我何罪之有。”(二)罪犯身份意识不强,顽固不化,角色落差调整不到位,对民警以及她犯的戒心重,不轻易透露自己的真正想法,难以适应监狱的服刑改造生活。(三)生活无法自理却不肯投入康复锻炼,畏难情绪重,对生活、改造失去信心,认为反正自己身体这样,不可能有好的改造成绩,更不可能获得减刑,就破罐子破摔,情绪波动大且不易平复。(四)受过高等教育,极善于投机取巧和伪装,不安份守已,多次企图利用时机来达到自身目的。通过对该犯的心理测评结果反映出该犯表现为高智商、高怀疑、高焦虑、低自律的个性障碍,表现出焦虑、悲观、消极、苦恼、多疑、敌意、不信任、情绪紧张、对生活无信心,内心抵触,戒备心理强烈,与她人保持心理上的距离。二、顽危犯的形成原因分析3科学认识顽危犯的形成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矫治方案。民警通过心理测验、生活史调查、行为观察、个别谈话、犯罪事实判断等心理诊断方法对唐犯的个人信息进行多方位的收集,从而对唐犯的顽危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诊断。(一)从唐犯的社会阅历分析,唐犯受过高等教育,从事过多种职业,因不满足于生活平淡而下海淘金,极善于投机取巧和伪装,至犯罪时已44岁,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其犯罪心理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二)从唐犯从其成长史分析,从小唐犯的父母对其就管束不多,主观上缺乏正确的心理品质,以致于自身行为自控力差,意志薄弱,崇尚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生活;入监后,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吃穿住行样样受到管束,不但失去了自由,更无法满足其畸形的需要,特殊的军事管制,严格的监规纪律、强制进行劳动和学习等监狱的特殊环境和要求,打破她入监前自由散漫、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模式,自由被剥夺、行动受限制,生活方式的巨大落差和人际关系的极大变化等因素使其无法适应。(三)从唐犯的婚姻家庭分析,唐犯离异后,生活、工作不如人意,因此其常常以阴暗、冷漠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认为社会冷酷、法律无情、不公平,自己只不过是恰巧撞到枪口上而已,不承认个人有什么责任,对社会有着满腔愤懑情绪。在服刑过程中,反抗改造,拒4绝理性、正义、道德和法律教育,更承受不了监狱的学习劳动制度和纪律。(四)从改造现实分析,唐犯被判处十年刑期,且身患多种疾病,长时间人身自由的剥夺使其产生焦躁不安、空虚的心理,因此更加渴望亲人的关爱、支持与安慰,而由于唐犯十几年与家人断绝联系,家人无法得知其状况,入监服刑后虽唐犯有主动联系家人,但由于家人早已搬家,未能联系上,就自认为是亲情的冷漠,导致其心境恶劣。因此,该犯对服刑改造早日出监信心不足,表现为自闭、抑郁,时有破罐破摔的念头,以致于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三、顽危犯转化方案转化顽危犯是一个极其细致、复杂,周期长、动态性的过程。在对唐犯进行排查确定、防范控制后我们进入攻坚转化的环节,主要利用目标激励、解决问题、矛盾化解、个别谈话、亲情帮教、疾病治疗等方法多层次、多方位进行攻坚转化。人的心理过程是由认识,情感和意志构成,人的情感不仅具有信号功能,而且具有对认识与意志的调节功能。在唐犯的不良个性心理中,不仅有认识上的歪曲和意志上的冥顽不化,更有情感上的畸变和扭曲,因此,矫正其的不良心理,需要针对其在服刑期间渴求情感慰藉等心理特点,运用情感所具有的信号与调节功能,推进以情动情、由情通到理达的转变。针对唐犯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以情感作为突破口,通过自身的5真情实感和模范行为去关心,帮助,感染,启迪,达到相互间心理相容,从而激发唐犯产生自我改造的向上动机;同时讲解法律法规、监规纪律,改变其认知障碍,用浩然正气消除其投机取巧,善于伪装的抗改心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转化措施:(一)进行认罪服法教育,诱发其认知失调,以改变其认知障碍,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二)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恢复其双下肢行走功能,使其增强生活的信心;(三)刚柔相济、恩威并举,打消投机取巧的抗改心理;(四)加强亲情帮教,唤起其生存意识,促进积极改造。四、顽危犯的转化历程(一)把握时机做好倾听,缓解精神压力,建立信任感。唐犯到中队后,从表现上看倒也平平静静的,但似乎始终为自己建立一个保护自己的屏障,民警找其了解情况,通常有问一句答一句,除了强调不认罪之外,就惜字如金,对自己的情况避重就轻。与同改相处平淡,相对封闭自己,自己如果心情好,会搭理同改,自己如果心情不好,理都不理同改,但是从眼神中总会迸出仇视的眼光,做事都是慢悠悠的,不紧不慢,能偷懒就偷懒,在思想上从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犯罪的真正根源,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劫数,加上家人未能及时关注唐犯,就自认为家人对自己不管不问了,故对自己的改造没有任何信心,认为反正身体残废,没刑可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定6了把牢底坐穿的思想。一天下午,该犯情绪极不稳定,在生产劳动现场心不在焉、目光呆滞,看到该犯该情况后,中队民警就把该犯叫至生产线小工区的一个角落,向其了解情况,刚开始,唐犯坚持称,没什么事,自己与平常也没有什么变化。民警见该犯不愿谈,就对唐犯说:“你不想说,没关系,但你今天下午情绪不好,就不要参加生产了,坐在这里休息一下吧,不然的话,有可能会不小心伤了自己。”听了这些话,唐犯再也没有控制住情绪,眼泪就不停的流,并讲起了自己的经历,自己离婚的惨痛,生活的不如意,做生意失败,为什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以及家人对她的不闻不问,并称今天是女儿生日,可自己关在这里,女儿寄养在别人家里不知道怎么样,所以心情特别不好。在这过程中,民警耐心地听唐犯倾述,使唐犯在倾述的过程中,尽情地释放情绪,也使民警从其的倾述中进一步地了解该犯。(二)争取亲情帮教,唤起其生存意识,促其积极心态。唐犯入监后,其家人始终没有来接见过,给其家里写信也没有回过信,在唐犯入监登记表中所留的家庭电话,民警打过去是空号。如果不能争取亲情帮教,有可能使唐犯自暴自弃,因此中队民警决定前往唐犯家里做一次家访。在家访时,民警发现唐犯所载的地址早已楼去人空,民警经过当地派出所等多方联系和打听,终于找到了唐犯的哥哥。唐犯哥哥听了民警来意之后,感到非常震惊,表示唐犯由于父母反对其婚姻,自嫁人后就随丈夫去了广州,之后就不与家人联系,十几年了都没音讯,父母时常还惦念着她,根本没有想到她会走到这7一步。知道唐犯状况后,唐犯母亲不顾自己体弱多病,无法长途坐车坚持和其父亲、哥哥来监狱接见唐犯,在接见过程中,唐犯流下悔恨的泪水,心中的冰山开始融化。(三)进行法制教育,促使其认罪服法。在对唐犯进行认罪服法教育时,刚开始,我们采取了分析案情,摆证据,解读法律条款等各种方法为其讲明其犯罪的危害,但唐犯有很强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严重,坚持认为自己也是受害者,认为自己是冤枉的,无辜的,与民警胡搅蛮缠。正所谓“逼则反兵,走则减势”。《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法说“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之后,我们调整了谈话策略,谈话时不再与唐犯纠缠罪与非罪的问题,而是立足于关心唐犯、想了解案情的角度与之展开谈话教育,以消除其戒备心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问她“学生要入菲律宾籍需要什么条件,要怎么办理呢?”等问题,使唐犯觉得民警对移民菲律宾一点都不了解,情绪很放松的跟民警解释如何可以让学生入菲律宾籍。在唐犯放松戒备和警惕之后,轻描淡写的直指案情中心“案件中说你提供给学生的护照中的出生地有差错,这是怎么回事啊?”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此时的唐犯丝毫没有察觉到民警谈话用意,认为民警在同情她,就详细地跟民警解释:“当时我拿到护照的时候,就发现出生地本该写中国的变成菲律宾了,我也找过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谢某,但他说没关系,反正能过关,所以我继续在菲律宾陪着学生等待通关。”这时,民警趁其不备反问“你都发现护照上的出生地有8差错,这证件能是真的吗?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继续带领学生通关,难道当时你心理不害怕会暴露吗?”唐犯一愣,其表情变化多端,内心挣扎不安。民警乘胜追击“当时是不是有一种走钢丝的感觉啊?!是不是常在想万一被发现了怎么办?”唐犯咬了咬双唇,叹了口气说“当时心理确实有存在走钢丝、铤而走险的想法。”谈话进行到这,唐犯无法再为自己违法行为辩解。“你说你自己是上当受骗,不知情,那你心里又哪来的走钢丝、铤而走险的想法。想用假证件通关,这是无罪吗?”这时,唐犯的心理防线彻底瓦解,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四)浩然正气,打消其投机取巧、不安分守己的心理。在4月23日,唐犯偷偷交予中队一新民警一张纸条,纸张上写着:“华林西路罗马假日花园10幢103,可找此地址借车。”该民警收到纸条后,非常警惕,立即向中队汇报了此事,中队分析,该犯可能认为新民警缺乏经验,社会阅历少,想通过她们为自己与外界传递信息,来达到为其所用的目的,错误的认为,在社会上有用的那些办法,也可能以在监狱内使用。中队在第一时间对唐犯进行调查,但唐犯矢口否认这件事。调查工作碰了壁,更是反映出了唐犯不安分守己,善于投机取巧和伪装的心理,要想唐犯能承认错误,必然要有铁证。中队领导放弃中午的休息时间,教育唐犯:“监狱是执法机关,我们每一位民警都会严格执法,没有哪一位民警会做违法违纪的事。作为服刑人员,首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守监规纪律,在监狱服刑,想靠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唯有安心改造才是唯一的出路。”并且在唐犯面前直接亮出其所写的纸条,在证据面前,唐犯再也无法否认,并承认纸9条是自己写的,并狡辩说“我写这个是因为觉得民警关心我,想好好谢谢她。”在这种情况下,中队领导直接教育唐犯:“作为民警,我们都会关心和帮助每一名服刑人员,但我们不需要像你所说的这种回报,只要你们遵规守纪,积极努力、安心改造,努力争取减刑,就是对我们民警就大的回报了。”该犯听后,表示今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五)解决实际困难,拉近心理距离,唤起改造希望。唐犯自入监以来,由于自身身体疾病等原因,难以适应监狱的服刑改造生活。为了尽快使唐犯适应监狱生活,民警对其日常生活方面给予照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用诚心,信心,热心,细心和耐心去温暖融化其冰冷,淡漠的心。因刚入监,唐犯缺少日用品,民警
本文标题:对一例顽危罪犯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陈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6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