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中国共产党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
中国共产党主讲:2018年9月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三、群众监督的发展趋势一、群众监督的含义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四、群众监督的主要经验目录含义群众监督主要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对于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有时也指一般群众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群众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宪法保障我国宪法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群众监督是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和法制原则的体现。监督主体拥有法定政治权利的所有社会成员监督客体人民群众赋予给党和政府的公共权力及其权力的行使者一、群众监督的含义群众监督的内容(1)对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和贯彻执行的监督;(2)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实施的监督;(3)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4)对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5)对国有资产和金融管理的监督;(6)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工作和财产的监督等六项。群众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信访监督、举报监督、评议监督、舆论监督、问责监督、申诉监督等等;群众监督的目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群众监督的效果力争让权力的“主人”对委托出去的权力以及行使这种权力的“公仆”实行有效的制约,防止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一、群众监督的含义三、群众监督的发展趋势一、群众监督的含义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四、群众监督的主要经验目录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纵观历史,我国古代大多数王朝,特别是那些曾经兴盛一时,历时几百年以上的王朝,往往难以逃脱“建立、发展、繁荣、衰落、灭亡”的周期。是哪些原因导致这些王朝最终灭亡?让我们首先梳理一下中国历朝历代从兴盛走向灭亡的深层原因——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朝代特点灭亡原因夏王朝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内部生产力的衰退;夏“桀”的个人因素(整日沉湎与声色犬马,大兴土木,亲近佞人)商王朝世袭制王朝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周王朝西周与东周周厉王横征暴敛,周幽王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们失去了信任秦王朝第一个封建制王朝没有给人民休养生息,徭役、兵役、赋税负担沉重;政策律法没有做及时调整,和平治世下刑法依然残酷;汉王朝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无休止的争斗乱政;土地兼并严重(私有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朝代特点灭亡原因魏朝政权更迭频繁魏主更换太快,后期太小,难以驾驭士族权臣;司马懿太长寿,强大的司马氏家族兴起无人制衡。晋朝西晋与东晋统治集团腐朽,政治制度落后,权力分散;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南朝:门阀势力各自为政,门阀与皇权摩擦争斗不断;北朝:土地兼并严重引发社会矛盾,动摇国家(东魏、北齐)根基;隋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大一统表面下的各种割据势力暗流涌动,统治基础很不稳固;隋炀帝个人因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穷奢极欲与滥用民力;唐王朝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边患不断(如安史之乱、安南叛乱、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如李辅国等),党争内耗(如牛李党争)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朝代特点灭亡原因五代十国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不少君主荒淫残暴,贪官暴吏欺压百姓;政权太多,赋敛苛重,战事频繁,社会秩序、经济基础破坏严重宋王朝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政治内斗严重,以及军费开支较大,百姓负担过重。元王朝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贵族生活糜烂,吏治腐败,政府信用破产,土地兼并严重,对人民压迫欺凌严重;明王朝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文官集团膨胀,权力过大,以及后期阉党专政危害统治;清王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政治黑暗腐朽,统治者本身腐化(慈禧)、无能(皇帝);闭关锁国导致思想、制度、科技落后;财政赤字下,各项加征摊派有增无减;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导致这些王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腐败泛滥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监督不力则又是导致腐败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不少盛极一时的王朝在建立初期,往往能够鉴于前朝覆灭的教训,注意励精图治,注重反贪反腐,以争取民心、巩固江山;而到了中期特别是后期,往往奢靡腐败之风滋长蔓延,加上监督不力,直至病入膏肓,结果不是人民揭竿而起,就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某些力量取而代之。这些王朝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周期魔咒。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始终是我们党的一贯态度,我们党对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也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毛泽东在谈及跳出“历史周期律”时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也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当年在进北平执政前夕,毛泽东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的要求,向全党敲响了以史为鉴的警钟。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科学运用我国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并围绕这一问题发表了重要论述——“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建国历史上群众监督的发展进程:(一)苏维埃时期:全体选民监督苏维埃(二)延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起来监督政府(三)建国后到“反右”前:群众监督在探索中起步(四)“反右”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群众监督在发展中的严重曲折(五)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前:群众监督得到不断强化(六)党的十八大至今:群众监督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一)苏维埃时期:全体选民监督苏维埃大革命失败后,国内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在人民政权建设过程中,少数干部出现贪污腐化问题,基于此,我们党开创了“全体选民监督苏维埃”的群众监督模式。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巩固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与批评”,强调“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其目的是借助群众监督打击苏区的腐败行为。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尝试创建群众参与监督政府的制度——创立了工农检察部,创建了突击队,可以“公开地突然去检查某苏维埃机关或国有企业或合作社,以揭破该机关或企业等的贪污浪费及一切官僚化的现象”。毛泽东认为这就是一种群众的监督。由此可见,在人民政权建立的初始,我们党就将群众看作监督政府的重要力量。这个时期,我们党对群众监督的探索主要是集中在监督机构的建立,将“群众监督”构想付诸实践。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二)延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出现的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1941年11月,他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强调党员干部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在1945年与黄炎培的“窑中对”中提出了著名的“民主新路”,即“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能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是毛泽东群众监督理论的集中体现。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这种“人民起来监督”的思想依然被贯彻到各项具体工作当中。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在1947年底党内进行的整风运动主要是解决在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着的某些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也称“三查三整”运动。其重要的方式便是由各基层党支部邀请党外群众共同审查党的干部,从而发现和处理了极少数仗势欺压群众以及在土改中贪污腐化、多抢多占的腐败官员。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三)建国后到“反右”前:群众监督在探索中起步对于新中国来说,群众监督还处在萌芽阶段,主要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民主改革等运动进行。比如在国营工矿交通企业逐步开展的民主改革,就是有领导地放手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通过运动在工人群众中进行自我教育,把一批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工人和职员提拔到行政和生产管理的领导岗位。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27条规定了“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宪法》为人民群众的监督权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当时群众监督主要采用运动的形式进行。“三反”运动——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大张旗鼓,雷厉风行,以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和群众威力。“五反”运动——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揭露资本家的“五毒”行为,打击不法资本家。党的八大后的全党整风运动——一方面认真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另一方面是要教育群众提高觉悟。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这期间我们党对群众监督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1957年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指出:“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群众监督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总的来看,群众监督仍处在探索阶段,监督理论不够成熟,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党和国家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巨大的胜利面前骄傲了,不像过去那样谨慎和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了。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发生少数人闹事的情况(全国有多起共约一万多工人罢工,一万多学生罢课请愿,在农村不少地区接连发生农民闹退社、闹缺粮的风潮),许多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缺乏准备,把群众闹事一概视为阶级斗争的表现,企图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进行压制。这些问题与群众监督在发展初期的不健全、不自觉有关,也与党员和干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不强有关,这也是后来群众监督出现曲折发展的重要起因。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四)“反右”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群众监督在发展中的严重曲折1957年下半年后,我们党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方法,把整风运动转变为“反右”斗争。这一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导致大量的正常监督行为被视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受到批判,沉重地打击了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的监督积极性,使刚刚兴起的群众监督受到严重挫折。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反冒进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庐山会议上彭、黄、张、周被打成“反党集团”,党内生活开始不正常,大批敢于实事求是地向党反映实际情况、提出批评意见的同志受到打击,党内外不同的意见难以提出了,家长制、一言堂作风盛行,群众监督更是难以发挥作用。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1961年以后在中央纠正错误、调整政策过程中,毛泽东倡导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特别是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自我批评,强调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让群众讲话。但随着党内“左”倾思想的不断发展,这些正确思想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在八届十中全会后的“四清”、“五反”和政治思想领域的批判运动中,明确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为以后更大的失误埋下了伏笔。二、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监督在曲折发展中出现严重偏离。毛泽东原想用这种形式放手发动群众,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来揭发社会主义社会的阴暗面,解决干部中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甚至同群众相对立的现象,但被林彪、“四人帮”反
本文标题:中国共产党群众监督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7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