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鲁迅•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革命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随后,二次革命失败,张勋复辟,社会愈来愈黑暗。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和思想体系依然如故,帝国主义仍虎视眈眈,广大劳动人民依旧处身在水深火热之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使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内政治的黑暗感到愤怒、失望的鲁迅也极为振奋。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投入了革命的潮流,向罪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冲锋,挥笔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狂人日记》•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鲁迅自己说,这篇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发表后,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它表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彻底反封建精神,也显示了文学革命提倡的“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的实质,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1、翻译小序。•2、提问:作者写的这段小序,对这篇小说来说,在写作上、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有兄弟二人(昆仲),现在不说他们的名字,都是我从前在中学时的同学。因分隔了多年,渐渐没有了他们的消息。日前偶然听说他得了一场大病,刚好回到故乡。(我)通过曲折的道路去探访他,只是见到一个人,他说他是病人的弟弟。他说劳烦你远道来探访,但是他的病早已经好了,到某地去做(某些职位)的候补了。跟着他大笑,拿出两册日记来,说(通过这些日记)可以知道他病时候的样子。不妨将它送给一些旧友。(我)拿回去看过一遍,知道他患的是一些“迫害狂”之类的症状。文字有些杂乱无章,又有很多荒唐的说话;也不标明日期,但是墨色字体不一样,知道不是同时写上去的。里面也有一些联络人的姓名。现在摘取一篇,以用来给医家们研究。日记中的语句错误,一字也不改;只有人名虽然全部是村里的人,世间的人不会知道,无关大体,那样就全部改了。至于书名,则是日记作者本人病好时题的,也不改动。七年四月二日记一、在写作上•1、交代了作者与“狂人”的关系,介绍了“狂人”的病症以及“狂人”的日记,说明了小说的形成及其篇名的由来;•2、有了小序,小说开头就可以省掉对“狂人”的有关情况(他是谁,得了什么病症,结果怎样等)的许多交代,可以直入正题,并能使我们对小说的语言“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以及小说既是日记体,而又“不著月日”的特殊表现方式感到真实自然,易于接受。二、在内容上,对整篇小说具有提示作用:•1、交代了“狂人”所患病症系“迫害狂”。•2、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供医家研究”,语带双关,从表面上看,是说把它写出来好让医生研究治疗狂人之症,而实质是要让有志之士研究我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病,探求改革社会,救治中华古国,拯救苦难的中国人民的道路。•因而,小序对小说表现中心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言文代表现实世界的声音,而白话文则代表了一个狂人的内心世界的声音•这两个不同的文本,反映了两种语言空间,也就是新旧文化的对照。《狂人日记》运用了两套文本我们可以在文中寻找一下,狂人从身边和历史上看到了哪些让他感到震惊的事实呢?1、身边的见闻感受。“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出了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了心肝来,用油煎了吃,……”(“狼子村”?——狼子野心,象征了一种野蛮的部落,具有现实的代表性。)狂人在路上的种种遭遇:大家看着我的眼光和窃窃私语;赵家的狗(?百家姓上第一家,是当时皇族权威的象征。);街上女人指桑骂槐的打孩子;家里人的表现如此等等。2、从身边到历史的思索——过渡。“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没有年代?——整个狂人所见的历史都是这样,故无须具体的某一年代,这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现象。)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自己也遭受了种种潜在威胁并敏锐地感受到了,在寻根究底的深思中层层剥笋,追溯到了历史的源头。)3、对历史追本溯源。“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突出狂人思维的无绪和慌乱)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吃……”“……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易牙-桀纣,不同的历史时代?精神震惊后的极度慌乱和紧张以致思维故障,“语颇错杂无伦次”的表现)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迟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有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舔。”(把历史和身边的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作者不仅提出了历史上“吃人”的存在。在课文里,还写到狂人所亲身经历过的两次“吃人”的事件,这又是哪两次呢?(1)狂人所遭遇的“吃人”的威胁和对将要“被吃”的恐慌,而这也就是他所真正生病和发狂的原由。对于狂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家都把他看作是一个疯子,一个发了狂的人;但在理想的层面上,他却是一个无比清醒的“新人”,一个受到新思想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与民主”影响过的时代新青年。在这个万马齐喑的时代,这样一个思想上高度清醒的觉悟者,一个新思想的启蒙者,他是改变社会现实的一个优秀知识分子,叛逆的改革者却要遭遇被吃的恐慌和紧张。而吃掉了他,就等于吃掉了民族的希望之光,也灭绝了民族前进的动力。(2)已经吃过了的妹妹。她是一个孩童,是社会新生的接班人,吃掉了她,等于吃掉了民族的未来。以上是对“被吃者”的分析。而“吃人”这一动作包括“被吃者”和“吃人者”,大家再思考一下,又是哪些人在吃人呢?1、大哥。这是一个主谋者,他吃了自己的妹妹,又打算吃自己的兄弟。狂人其实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他在反思中害怕自己也曾吃过人,尤其是曾经参与吃过自己的妹妹!因为“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狂人的怕:怕狗〈狗咬人〉—怕人—怕大哥—怕自己〈自己也可能存在“吃人”的历史〉)2、陈老五和何先生。帮凶。3、他们。被压迫者。“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侯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这里面,对“他们”的发现,是最让人惊悚了。可以说,他们是无意识的一群,是被启蒙者,在社会上处于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地位,个人的处境和命运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却也念念不忘要吃人,真是令人悲愤而苦闷。(联系《药》)故此群众的极度不觉悟就成了革命者发狂的真正根源。鲁迅也说:“群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对于将要被吃的人,这些吃人者又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呢?1、仁义道德的表面文章,这是社会上吃人的方法。2、愚民思想中的孝悌观念,这是家庭伦理中吃人的方法。3、巧立名目找口实:“发了疯了”。一个社会和家庭都能够接受的妙法。4、历史的因袭,毫无原因,无须原因,只是有前例。“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这可说是统治者更为厉害的“国粹”,即强权的专制主义原则。鲁迅: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消以一语包括之,曰:“可恶罪”)文章中,有这许多的活生生的“吃人”现象,是否可以由此得出观点:“吃人”的内涵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呢?联系以往所学思考一下。——很明显地,“吃人”并不仅仅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而具有一种深刻的象征性含义。虽然,文章中确也提到过人吃人的事例,但这只是皮毛的理解。在以往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譬如他的《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药》中的夏瑜,华老栓一家……他们都成了“被吃者”,因此“吃人”的内涵就深刻的多了:(1)礼教吃人;(2)制度吃人;(3)政治统治吃人,愚昧思想吃人;(4)深刻的原因最终归结于文化吃人……(这里各要点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是交叉存在的的,而不是单一的内涵。在《狂人日记》里,各方面都点到了一些,这第一部小说具有一种总纲的性质。鲁迅后来的作品实际上都按照这里提出的思路写下去的。)总结“吃人”的意义:——至此,吃人的含义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这是一种政治机器和愚民思想对人的残害。荼毒生灵最终的指向不仅是统治者的残酷统治和它所赖以存在的腐朽思想的专制,而且是生灵们在长期愚民思想中的沉睡,并由此形成了愚昧的积习。他们不仅残害了那些饱受压迫、忍辱负重的下层人民,而且杀害了那些优秀的觉悟者和启蒙者,象夏瑜等人(铁屋子中的呐喊者)。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是不尊重人,不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现。是一种群体的“伤天害理”(从对吃人者的归纳上看,吃人的人囊括了广大的人群,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是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这是整个社会的弊病,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句段剖析(1)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剖析:“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怀疑传统,研究一切的启蒙者的思想特点。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剖析:这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吃人者”因凶恶而吃人,害怕被人吃而怯弱,又像狐狸一样狡猾地为自己吃人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3)我诅咒吃人者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剖析:狂人对吃人者极端痛恨,所以要诅咒吃人的人。而吃自己的人中竟有自己的大哥。亲兄弟相食,这是异常可悲的事,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因而在狂人看来,首先诅咒的人应是大哥;狂人的最终目的是劝人放弃吃人,这是因为大哥的良知还未完全泯灭,加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更有可能被劝转,因此狂人首先想到要劝转的人也是其大哥。(4)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剖析:吃人的社会是一个“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是一切人都有可能吃人,一切人都有可能被吃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和人之间互相猜忌和怀疑,彼此之间不再相信。这种猜忌和不信任,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牵制和内耗,互相提防、倾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难以遏止的恶性循环。(5)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剖析:狂人在别人的蒙蔽之下有可能吃了亲妹子的肉,使原来一个极端反对吃人的人,也可能成为吃人者(虽然是被动的吃人者)。这是狂人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充满了对吃人社会的无奈、绝望和控诉。(6)救救孩子……剖析:这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呼喊。因为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三)狂人的形象1、战士说2、狂人说3、狂人兼战士•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四)“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1、语言新——白话2、结构新——日记3、人物新——疯子4、手法新——象征•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人物可以不作详细交待,主人公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波澜、意识流向•更有真实感•“迫害狂”作为叙述主体•突破传统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小说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完全陌生的审美视界。•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构成小说的骨架、血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构成小说的灵魂•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狂人日记》:是写旧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问题。《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凶残性,由封建礼教所维系的旧家族中,就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存在着互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穿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而使作家感到痛心的是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历来惯了,不以为非”。而且许多人自己正是被这样残酷地吃掉的,“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
本文标题:狂人日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9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