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庄稼汉•何谓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项脊轩志》中的”乳二世”的乳也是这样。•如何判别词类何用?•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饮且食兮寿而康”的寿和康。(《送李愿归盘谷序》)”火尚足以明”的明。(《游褒禅山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的寿。(《种树郭橐驼传》)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7、能愿类词语”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8、介宾补语前面的名词活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道路。(《召公谏厉王弭谤》)•9、被结构助词”之”取消独立性的谓语上的名词活用。”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的冰和寒.•10、根据语境判定独立的名词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端章甫.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_练习•①籍吏民,封府库籍:•②沛公欲王关中王:•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⑥大楚兴,陈胜王王:•⑦范增数目项王。目:•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⑩质于秦。质: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二)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学习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判别方法。还是要进行句法分析,只要是处于主语谓语之间的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如:“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的力和暂。(《崤之战》)“人皆得以隶使之”的隶。(《五人墓碑记》)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三)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何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检验,•如,“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的衣锦。(《越妇言》)•“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的肉。《中山狼传》)•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三)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①生死而肉骨•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汗牛充栋•④汗马功劳•⑤齐威王欲将孙膑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四)名词活用作意动用法。•何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动词的特性。•一种是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驼业种树”的业,(《种树郭橐驼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伤仲永》),这是名词活用作意动。•第二种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类主要是形容词活用作意动。教材没有讲动词的意动用法,这很好。读到这里休息一会,给你一道题目享受一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荀子》),你能判定这些词语的用法吗?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四)名词活用作意动用法——练习•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百姓•③孟尝君客我•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⑤友风而子雨•⑥幕天席地•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二、如何判别动词的活用(一)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二、如何判别动词的活用(一)动词用作名词——练习•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⑧少仲尼之闻二、如何判别动词的活用(二)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二、如何判别动词的活用(二)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练习•①外连横而斗诸侯•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③以夭梅病梅为业•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⑤李牧连却之•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酒•⑦生死而肉骨•⑧惊天动地•⑨可烧而走也•⑩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⑪既来之,则安之。二、如何判别动词的活用•(三)动词的为动用法•何谓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为了”之意,也就是说动词里含有“为”字。•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原式:主语+活用词+宾语翻译式:主语+为+宾语+活用词是主语“为了(因为)”宾语而怎么样。二、如何判别动词的活用•(三)动词的为动用法——练习•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二、如何判别动词的活用•(四)动词活用为被动用法。•何谓动词的被动用法?就是动词本身含有“被”字的意思。•如何判别?就是看主语和谓语是否有被动关系,当然要注意主语的省落。•“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的遇知。《送李愿归盘谷序》•“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举和焦土。(《阿房宫赋》)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何谓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就是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当然包括介词的宾语)。还可以观察形容词是否被定语修饰,如,”尧舜,大圣也”的圣。(《原谤》〉)”百废具兴”的废。(《岳阳楼记》)1、形容词活用为主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中的圣愚。(《师说》)2、形容词活用为宾语。”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的能和善。(《谏太宗十思疏》)3、形容词活用为介词宾语。”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的威怒。(《谏太宗十思疏》)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练习•①秦孝公据肴函之固•②晓看红湿处•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⑤小学而大遗•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⑧问其深,则好游者……•⑨常在于险远。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练习•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③昂其直,居为奇货•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⑦富国强兵•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三)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已消忧”的悦和乐。(《归去来兮辞》)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三)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练习•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予怪而问之•③渔人甚异之•④贵货而易土•⑤患志之不立•⑥不耻下问•⑦是古非今•⑧不远万里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四)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的耻。“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少和轻。(《秋水》)《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欣。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四)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练习•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火尚足以明也•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⑥高其直促织〉•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四、数词的活用很简单,就是数词跑到了其他词类的位置上。•1、活用为名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一。(《红楼梦*第四回》)”庭中通南北为一”的一。(《项脊轩志》)2、活用为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的一。(《滕王阁序》)3、活用为副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一。(《滕王阁序》)”而或长烟一空”的一。(《岳阳楼记》)四、数词的活用——练习•1、六王毕,四海一•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4、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5、二三其德•6、其一犬坐于前•三注意事项1、词类活用是古汉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用法。•2、使动用法主要侧重在使不带宾语的词语尤其是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并使宾语具备一定的特点;意动用法侧重展现人的心理状态;为动用法主要展现施动对象为受动对象做什么。3、例:项伯杀人,臣活之。翻译1: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命。(按活用词的单个解释套用)翻译2: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按活用词的意义变通)为什么翻译2要比翻译1通顺?就在于单个解释活用词与在句中翻译活用词有不同,主要遵循文言翻译的“达”和“雅”的原则。
本文标题: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2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