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孙子兵法☆军争篇综论☆军争是两军相对而争利,有争战略战术的利益,有争财货领土的利益。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败多决于军队的机动,故在这篇中倡导机动用兵,如“以迂为直”,便是一大原则。后面所述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四治,及八项用兵之法,也不可忽略。☆军争篇解读☆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和者,军门也。传曰:师克在和。吴子:先和而后造大事。吴子: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舍者,军之所宿也。☆军争篇解读☆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解释为军战,战则先定谋,军争即谋争,或抄袭。军争从来有两种外行的解释,(一)军不和协一致,而相争于内部(二)从事土地占领,军器的俘获。最根本是孙子讲求谋略战。☆军争篇解读☆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老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将新,少则得,多则惑。以迂为直,可解为迂回作战。☆军争篇解读☆战略论——间接路线间接路线是当代英国战史大师李德哈特毕生所提倡的战略观念.在《战略论》一书中,李德哈特以西洋军事史上的三十场战争,二百八十多个战役的研究为例,归结出间接路线为最有希望且最经济的战略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为战略思想构建出一套新的理论体系.而书中有关于大战略的思考及游击战的阐述更是开风气之先,在核时代的今日,尤具启示.☆军争篇解读☆研究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战役时,首先产生出来的一个思想是,间接路线要比直接路线优越得多。当时,我还只是专就战略学的观点来立论,只想更充分地把战略的实质揭露出来。可是,在经过深入的研究以后,我才开始认识到,间接路线的方法,还可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在生活的所有一切领域之内,这种间接法可算是一条定律,也是哲学上的一个真理。☆军争篇解读☆情况表明,对于人生途径上的一切问题,使用这种方法都能加以解决。每当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总是其中的决定因素。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以新的观念进行直接攻击,总不免要招来顽强的抵抗,这样一来,反而会使观点的改变更加困难。如果采取出人意外的手段,把新的观念渗透进去,或者采取辩论的方式,则实现某种观点的改变,就会更加容易和迅速。这是因为,在辩论当中,论敌的下意识抵抗,是比较易于用迂回办法去克服的。☆军争篇解读☆无论在政治领域中,还是在男女之间的关系上,采用间接路线的方法都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在商业方面,只要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则成交的机会就会多些。在其他任何一种情况下,大家都知道,要想说服一个人接受某种新的思想,最可靠的办法是设法使他相信,这个思想正是他本人提出来的。如同在战争中一样,在制服敌人以前,应首先削弱他的抵抗力,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对方诱出他的防御阵地。☆军争篇解读☆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一八00年,拿破仑率六万大军横越阿尔卑斯山,打败奥军。“后人发,先人至”,含有迅速与秘密的意思。☆军争篇解读☆军争为利,众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军队的机动行动,最注意的是辎重问题,这是高级指挥员煞费苦心的事情。军争者必分军而争,争军而争必拣择而用,易于进取,故利。众军而争,则其人多,其行迟有不至者,故危。张昭:军争以捷速为利,故选择而行,如举军众而行,则迟留不疾,危道也。☆军争篇解读☆军争为利,众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倘若举全军而争利,争有利的据点或战略上的利益,但运动不而轻快,失去了时机。倘若不顾及全军的统一,委弃了一部分,只以轻兵急进而争利,则后继的辎重必至于捐弃,为敌人所掠夺。☆军争篇解读☆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道里有远近,则势必有劳佚。三军,上军,中军,下军。壮者先至,疲倦者居后。老子:“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军争篇解读☆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补给所给予作战的影响,于今尤大。因为现代军队所用的武器,不能一时或无,既要多,又要快。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队前线作战,空中进行补给。☆军争篇解读☆☆军争篇解读☆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春秋时,在北方中原有晋、齐、秦、楚、宋五强的对峙,在南方有吴越两雄的对立。物理学:以物体相互引力的作用,很难保持平衡,倘若两国交战,则以中立国的向背而破坏其平衡,孙子所以注意诸候国的动向。☆军争篇解读☆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高而崇者为山,众木聚者为林,坑坎者为险,一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为沮,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不明地形,固不能行军。☆军争篇解读☆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向导是我军的耳日,特别在无好地图、缺少居民的地方行功、只作用更大,所以我们对于找来的向导,主要地应从物质生活上优待他,从政治上宣传他、使他安心而忠实地引路,决不可随便骂他,或把他当作犯人看待。自然要暗地防他偷跑,们这不是主要的。为防止泄漏军事秘密起见.在他身边讲话要检点,不使这一站的见下一站的向导。放向导回家,最好使他不走与敌人相遇的小路,以免敌人找得线索。☆军争篇解读☆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卫青伐匈奴,以张骞导军,无饥渴。☆军争篇解读☆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兵有本有用有术,兵以诈立,其本也。以利动,其用也。以分合为变,其术也。分合为变,此其术也。当分不分,则为縻军。当聚不聚,则为孤旅。☆军争篇解读☆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兵有异用,斯有异象,善形容者,必因其类而取象。战如风发,如风如雨。徐如林者,林木森然,重而不乱。侵掠如火,火之焚烈不可掩。☆军争篇解读☆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不动如山,止而不移。难知如阴,幽阴之间,变化万端。动如雷震。疾雷不及掩耳。雷之震动,万物为之惊骇。☆军争篇解读☆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曾为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武田信玄,以之书上军旗,竖立在军门,日本军人对孙子的热烈崇拜。有人撰文认为此是机动战术的基本原则。☆军争篇解读☆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近代帝国主义采取侵略策略一,敌国的完全征服;二,破坏敌的战斗力;三,排除威胁;四,占领领土,五,保卫权利;六,发展贸易;七,榨取利润;八,夺取资源;九,掠夺矿产;十,破坏经济十一,确立制空权与海权☆军争篇解读☆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得地不可以专其利,专利则无以得人心。开廓其地,必分其利。度其轻重,然后成进取之功。☆军争篇解读☆《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师之耳目在吾之旌旗。☆军争篇解读☆没有通信联络就说不上军队指挥。所以指挥员在战地指挥一排乃至上万的军队,使之在单一的战略或战术意旨之下协同动作、一定要靠由上而下的命令、由下而上的报告和由此而彼的友邻的通报.适时传达情况和指示,以使指挥正确而顺利。现在我们各级司令部建立了通信机关及无线电信和有线电话、乘马的、徒步的、旗语的、号音的种种工具.然而还真不能正确运用其至还有忽视它的,其原因在于有些同志文化或指挥技能较差,不熟或不惯于运用通信工具,或以为自己己忙于打仗、或没有特殊事件用不着通信,因而也疏于通信人员及维护工具、致其闲散和损坏,中断指挥、甚至贻误战机。今后我们要在教育上,先树立重视通信联络的观点,跟着在一切演习或战术作业中插入通信勤务,以养成其习惯。☆军争篇解读☆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兵以勇胜,勇有时而不足恃。将以谋胜,谋有时不及用。☆军争篇解读☆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美国的艾森豪威尔说:士气是打胜仗唯一的最大因素。;破坏敌人的士气应该是每一个司令官的经常的目标之一。士气最容易在打胜仗时生长起来,领袖们必须随时找一些小胜仗打。☆军争篇解读☆楚汉垓下之战,韩信以心理战来瓦解楚军军心和士气。“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呛!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坚执锐兮骨立沙岗。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虽有腴田兮孰与之守,邻家酒热兮孰与之尝?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胡马嘶风兮尚知恋土,人生客久兮宁忘故乡?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骨肉为泥兮衰草濠梁。魂魄悠悠兮不知所倚,壮志寥寥兮付之荒墟。当此永夜兮追思反省,急早散楚兮免死殊方。我歌岂诞兮遣告汝,汝其知命兮勿谓渺茫。☆军争篇解读☆汉王有德兮降军不杀,哀告归情兮放汝翱翔。勿守空营兮粮道已绝,指日擒羽兮玉石俱伤。楚之声兮散楚卒,我能吹兮协六律,我非胥兮品丹阳,我非邹兮歌燕室。仙音彻兮通九天,秋风起兮楚亡日,楚既亡兮汝焉归,时不待兮如电疾。歌兮歌兮三百字,字字句句有深意,劝汝莫作等闲看,入耳关心当熟记。”如泣如诉的三百字楚歌,使楚军离肠寸断,思乡厌战,楚军将士纷纷逃离军营。项羽成为孤家寡人,最后终被刘邦大军击灭。淮海战役中,我军采取战场喊话、散发传单等方法瓦解敌军,在战役第三阶段我军发起攻击前,有14000余名敌人向我军投诚。☆军争篇解读☆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孙子所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军争篇解读☆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宫本武藏的剑法说:敌人第一回打过来时,用全力,其势锐;第二回打过来时,渐衰,第三回打过来时,已疲,便有虚隙,击之必胜。☆军争篇解读☆以佚待劳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去必恐,进退务速,进而击之,其兵可覆。☆军争篇解读☆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以潜水艇封锁德国,实施经济战。曾拟定一个计划,以大队空军撒布毒瓦斯于德国的田园,使德国的农作物枯死,陷德国于饥饿之中。☆军争篇解读☆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凡物始则盛,次则微,末则衰。陆贽:兵以气为主,聚则用,散则消。☆军争篇解读☆红军在两次反围剿作战后,部队十分疲劳,这时正在闽西和闽西北的长汀、建宁、沙县等地休整补充。得知敌人新一轮进攻已经开始后,毛泽东即令一部分红军及地方武装袭扰敌人,以迟滞敌人前进的速度,主力红军则从福建建宁绕道千里,于7月下旬经瑞金回到赣南西部的兴国集中,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争取在根据地内打破敌人的围剿。这时,敌人已分路直逼红军,敌六十师、六十一师进占富田,五十二师进占水南,七十七师进占白沙,五十四师、四十七师进占沙溪,二十五师、二十七师进占中沙,四十三师、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第九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3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