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磴口县二完小张春波2011年12月30日今年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任务,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年级组员对我的教学也起了很大的帮助,经常和我讨论教学和互相听课,现将教学中的得与失总结如下:一、教学方法有待提高。本学期有幸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但不管是上公开课也好,还是平常的“常态课”,我始终有一个感觉,自己对课堂如何把握、对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如何准确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教材、教法、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和学生的融合等方面。二、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我担心放手让让他们去做了,他们会太自由,从而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他们喜欢“玩”,有时候不防让学生也“玩一玩”数学。三、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这个学习态度包括他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些学生对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谓的“懒汉”,课堂作业不及时完成,回家作业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虽然经过一个学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学已经改观了,但还有一部分“屡教不改”的,纪律也好了些,希望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他们能有所转变。四、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小学生很会看样,他很会关注老师怎么做,我经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说话不算话,答应我们的事自己没有做到”。是啊,教师可能是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学生,但这样的事情不能出现太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当然也不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该完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让学生有拖拉的不良学习习惯。改进措施:1、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尽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还可以让他们自己找互帮小组,进行比赛学习,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后阶段我才用了后,效果还是很好的。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待自己改善,虽然前几个单元的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它给了我压力,我相信它也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我前进。我会和学生一起,不断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磴口县二完小张春波2011年12月30日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11--12岁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进行了以下实践: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一个方法就是将繁琐的应用题以生活中常用的问题展现出来,这样就把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平行与相交”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到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还可以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其实练习后面的“聪明小屋”就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再找到解决方案后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当然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表扬奖励,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一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只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一定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也会让我们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积极地探讨,望来年,我们能再接再厉,更创佳绩。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教具准备:记录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星期天的中午,小雨的妈妈在厨房准备为全家人烙饼。(板书:烙饼)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节课我们会学习有关“烙饼”的什么知识?生:教我们怎样烙饼。师:板书:怎样烙饼生:烙饼需要多少时间。师:板书:烙饼需要多少时间师:怎样烙饼最节省时间。师:板书:怎样烙饼最节省时间二、探究烙饼的“优化”问题。(一)探究烙1—2张饼师:今天这节课就学习这些问题,请看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锅里每次最多只能同时烙2张饼,每张饼烙两面,每烙一个面需要3分钟。师:想一想: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怎样烙?预设:a:先烙饼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饼的反面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6分钟。师:烙2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怎样烙?生1:6分钟。可以把2张饼同时放进锅里,先烙它们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它们的反面,需要3分钟;共需要6分钟。师:怎么不一张一张地烙呢?生:这样需要12分钟,太浪费时间了。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二)探究烙3张饼师:爸爸、妈妈和小雨每人一张饼,最少烙几张?(3张)师: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想一想.。用你手中的学具烙一烙,同桌说说你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预设:生1:一张一张烙,18分钟。生2:先烙2张再烙1张,12分钟。生3:9分钟。师:噢,他用了9分钟,和他一样的请举手,谁听懂这种方法了,上来给大家再说一说。(指1名说)师:比较:烙3张饼同学们想出了3种烙法,哪一种方法能让小雨一家尽快吃上饼?(学生比较)师:这3种方法中,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我们就把(烙3张饼所需时间最短的)这种方法,叫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教师板书最佳方法)师:我们来看看小雨的妈妈是怎样烙的?请看大屏。(课件演示烙3张饼,课件边演示,师边小结)小结:先把饼1、饼2同时放进锅里,先烙饼1、饼2的正面,3分钟后,取出饼1,放入饼3,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钟后,饼2烙好了,取出饼2,再放入饼1,再同时烙饼1和饼3的反面,又过了3分钟,饼1和饼3烙好了,这样烙3张饼就用了9分钟。师:看完后师问:小雨的妈妈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最佳方法烙的)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不上)师:对,使用最佳方法时,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让学生接2张饼)预设:学生能说上生1:用的时间短。生2: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我们一起来看是这样吗?师:学生再操作:好请同学们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三)、探究烙4—6张饼师:(出示表格,边说边点击表格)刚才烙2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所需时间是6分钟,烙3张饼时可以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预设:a:2张2张烙,需要12分钟→噢。2张2张烙大家同意吗?课件小结:烙4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烙2次,需要12分钟。或者用烙2张饼的方法烙3次。师: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生1:2张2张烙,烙2次,再烙1张,需要18分钟。(有不同烙法吗?)生2:先同时烙2张,烙1次,再用最佳方法烙3张,需要15分钟。(大家说哪种方法是烙5张饼的最佳方法)小结:我们烙5张饼时,先烙2张,烙1次,再用最佳方法烙3张,需要时间最短是15分钟。师:烙6张饼呢?谁愿意来说说?预设:a:2张2张烙,烙3次,需要18分钟→你们同意吗?师:3张3张烙,烙2次,需要18分钟→你们同意吗?师:看来,烙6张饼时有两种烙法:可以2张2张烙,烙3次,或者3张3张烙,烙2次,所需时间都是18分钟。师:请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师:还发现了什么?生1:他们是倍数关系。师:3倍的关系,3指的是烙一面饼所需要的时间,那么烙饼的时间就是用:烙饼的张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板书写3,但师要说是一面饼所需要的时间)生2:我发现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烙饼所需的最少时间。(你的发现真了不起)板书: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这样吗?同学们真聪明!(四)烙饼方法的应用。师:烙7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谁会算?说来说说?生1:7×3=21师:烙8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谁会算?烙11张、22张饼呢?同学们真聪明!很快掌握了计算烙饼所需要的时间,想一想,7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说来说说。师: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生1:如果要烙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剩下最后3张饼用最佳方法烙,这样最节省时间。(五)烙饼方法的延伸。小雨的妈妈又用了一种新式的电烙锅,锅里同时可以放2张饼,每烙一面需要2分钟,烙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想一想?谁来说怎么算?烙5张饼呢?烙6张饼呢?(尽可能让学生说计算方法)生1:3×2=6,能说说你的算式中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吗?说不上师引导:3表示?为什么用饼数乘2而不乘3呢?(你真是了不起!不但学会了,而且还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揭示课题,巩固练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烙饼的方法很多,我们选择了所用时间最少的方法,这就是数学中的优选法。(板书)我们还可以用优选法解决下面的问题:(板书课题),四、实践应用,回归生活1、餐厅里同时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
本文标题: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4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