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波音747百科名片波音747波音747,又称为“珍宝客机”(JumboJet),是一种双层客舱四发动机飞机,是世界上最易识别的客机之一,亦是全世界首款生产的宽体民航客机,由美国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制造。波音747原型大小是1960年代被广泛使用的波音707的两倍。自1970年投入服务后,到A380投入服务之前,波音747保持全世界载客量最高飞机的纪录长达37年。目录波音747简介研制过程原型机设计特点发展主要型号性能数据·波音747-100性能数据波音747简介研制过程原型机设计特点发展主要型号性能数据·波音747-100性能数据波音747-8性能数据波音747X性能数据波音747性能波音747系列在中国重大事件相关资料展开编辑本段波音747简介波音747飞机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生产的四发动机远程宽体民用运输机,是首架宽体喷气式客机,是一型研制与销售都很成功的民航客机。1965年8月开始研制,1969年2月原型机试飞,1970年1月首架波音747交付给泛美航空公司投入航波音747图片欣赏(20张)线运营。波音747双层客舱及独特外形成为最易辨认的民航客机。自波音747飞机投入运营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民航机,一直垄断着民用大型运输机的市场,这种情况直到竞争对手空中客车A380大型客机的出现。编辑本段研制过程波音公司在1960年代中与洛克希德公司竞投美国空军喷气式大型远程运输机项目(CX-HLS)。结果美军选择了洛克希德公司方案(C-5“银河”)。波音747原型机展出当时波音公司的客户——泛美航空公司希望波音能较提供一种比波音707大两倍的客机。于是波音把原来的运输机设计加以修改。最初的设计方案为全机双层机舱,但是不久即改为宽体机身的设计。60年代末期的一般想法是民航即将进入超音速时代。为慎重起见,波音将747设计将来成可改作货机用途,故此747有置于上层的驾驶室,方便作货机用时可使用“揭鼻式”前端货门。但超音速民航最后因为燃料、飞机价格、噪音等问题而最终只成昙花一现。波音747的销售量亦远超预期,为波音公司带来可观收入。原本只作机员、头等休憩处的上层机舱则被加长,成为商务舱。波音747的首家客户泛美航空公司在1966年订货25架订单,交货时为1970年。这时发生一段著名的小插曲,由于波音747实在太大,令人怀疑它到底能否飞起来。当时泛美总裁胡安·特里普(JuanTerryTrippe)担心波音747计划夭折,因此希望波音首先落实747计划才下订单;同一原因,波音有感于747计划牵涉庞大资金,而且与洛克希德公司争取美军大型运输机计划失败,假如泛美公司愿意下订单,波音公司便可以顺利执行747计划。为免血本无归,波音总裁比尔·艾伦(BillAllen)亦不甘示弱,要求泛美公司先下订单才会落实生产。波音公司的厂房并没有足够空间生产波音747。波音公司检视了若干地点,最后于1966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北部购买了780英亩(约3.16平方公里)土地,用作建造了全新的厂房,是全球厂房最大的工厂。普·惠公司(Pratt&Whitney)亦为747开发了全新的发动机,当时波音747配备4台JT9D-3涡轮风扇发动机。747由接受订单至交付使用只有四年时间,该项目成为波音公司的一次商业豪赌,波音公司为了投资747,几乎陷入破产边缘。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为三发动机的道格拉斯DC-10,和洛克希德L-1011三星客机。不少航空公司初期对747抱观望态度,担心如此大的飞机能否适应各地的机场,以及四引擎飞机的耗油量会否大为高于三发动机方案的飞机。结果则证明波音747是十分成功的设计。编辑本段原型机1969年2月9日,首架波音747原型机试飞。这架波音747名叫艾佛瑞特城号,注册号N7470,现在仍在西雅图波音工厂附近的飞行博物馆里展出。编辑本段设计特点波音747的机翼采用悬臂式下单翼,翼根部相对厚度13.44%,外翼8%,1/4弦线后掠角37°30′。铝合金双梁破损安全结构。外侧低速副翼、内侧高速副翼,三缝后缘襟翼,每侧机翼上表面有铝质蜂窝结构扰流片,每侧机翼前缘有前缘襟翼,机翼前缘靠翼根处有3段克鲁格襟翼。尾翼为悬臂式铝合金双路传力破损安全结构,全动水平尾翼。动力装置4台涡轮风扇喷气式发动机。由发动机带动4英国维珍航空公司的波音747-400客机台交流发电机为飞机供电,辅助动力装置带发电机。4套独立液压系统,还有一备用交流电液压泵。起落架为五支柱液压收放起落架。两轮前起落架向前收起,4个四轮小车式主起落架:两个并列在机身下靠机翼前缘处,另两个装在机翼根部下面。波音747机身是普通半硬壳式结构。由铝合金蒙皮、纵向加强件和圆形隔框组成。破损安全结构采用铆接、螺接和胶接工艺。波音747采用两层客舱的布局方案,驾驶室置于上层前方,之后是较短的上层客舱。驾驶舱带两个观察员座椅。公务舱在上层客舱,头等舱在主客舱前部,中部可设公务舱,经济舱在后部。客舱地板下货舱:前舱可容纳货盘或LD-1集装箱;后舱可容纳LD-1集装箱和散装货物。编辑本段发展背景波音747在1963年,美国空军为开发一种大型战略运输机而展开一连串的研究计划。虽然C-141“运输星”已经开始被引进,但当局认为需要一款体积和更大、性能更强的运输机,能够携带当时所有运输机都无法负载的特大型货物。这些研究最终衍生出“CX-X”(Cargo,Experimental,nonumber,货运、实验性的、无编号)设计,载重量达180,000磅,速度达0.75马赫(500英里或805公里),载重115,000磅的航程达5,000海里(9,260公里),载货空间为宽17英尺(5.18米)、高13.5英尺(4.11米)和波音747客机驾驶舱(早期型)长100英尺(30.5米)。CX-X早期的设计,是由六台发动机提供推力,但是CX-X的设计相比C-141,未显得有任何大进步而值得开发,于是一款称为“重后勤系统”(HeavyLogisticsSystem,CX-HLS)新的飞机计划在1964年4月27日诞生。CX-HLS由四台发动机提供推力,发动机推力增加了,并提升了燃油效率。1964年5月18日,机身提案到达了波音、道格拉斯、洛克希德、通用动力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手上,经过筛选后,波音、道格拉斯和洛克希德给予关于机身的附加合约,发动机由普惠或通用电气公司提供。三间公司的提案各有一些共通特色,但其中一个与747外型有点相似。CX-HLS的设计是能携带重型货物,但是驾驶舱位于传统位置,当飞机坠毁时,货物便会向前推而压伤飞行员。三家公司都因这问题而困扰,于是道格拉斯公司便在机翼前上方增加一个小吊舱;洛克希德公司的设计是把驾驶舱放在上层,采用高单翼设计,四台发动机吊挂在主翼下;波音公司的设计便是增加一个较大的吊舱。1965年,洛克希德公司的设计和通用电气的发动机成功地夺得美国空军的订单,成为后来的C-5“银河”运输机。编辑本段主要型号波音747-100系列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47-100型波音747-100:波音747基本型。1969年2月9日首飞,同年12月获美国联邦航空局型号合格证,1970年1月由波音747项目发起用户美国泛美航空公司投入商业运营。-100型的上层客舱通常每侧有三个或十个侧舷窗。747-100系列共生产205架,1986年停产。具体型号:波音747-100:最初生产型号波音747-100B:引入-200型的设计方案,提高了商务载重,增加了航程。机翼、机身和起落架都得到加强。波音747-100F(Freighter):全货运型波音747-100C(Convertible):客货可转换多用型,在左翼后部可选装一个大型侧壁货舱门,航空公司可以按不同的市场变化周期与包机要求调整内部配置,在全客机、客货混合、全货机之间转换。波音747-100SR(ShortRange):是为日本国内短航程高客流量航线设计的短距离(ShortRange)型号,最大起飞重量提高,续航距离缩短,机身结构与起落架经过强化以适应频繁起降。交付给日本航空的747SR对上层客舱进行了加长,外形上类似-300型。747SR共生产24架。波音747SP伊朗航空波音747SP波音747SP(SpecialPerformance,特殊性能):又称为747-100SP,是-100型的缩短型,后机身缩短14.3米,加大了航程,用于低密度远航程航线,载客量较747-100型少(三级客舱布局220人左右),续航距离达到12,300公里。用于与道格拉斯DC-10及洛克希德L-1011飞机竞争。1975年7月4日首次试飞,1976年3月投入使用。不过,由于在实际运作中航程仍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销售状况不理想,至1982年停产(1987年曾重新启动生产线为阿联酋政府特别制造一架747SP)。747SP总共生产了45架。747SP空气力学特性与一般747-100或-200不同,拥有稳定气流降低了阻力,据此波音公司后来推出了加长上层客舱长度的-300/-400型。波音747-200系列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波音747-200型波音747-200:有别称为747B型,747-100型的改进型。747-200型使用新型发动机,提高了最大起飞重量,增大了载油量,增加了航程,1970年10月11日首次试飞,1971年投入使用。747-200系列共生产393架,1991年停产。具体型号:波音747-200:标准全客运型号波音747-200B:增加起飞重量和航程。增大了载油量。波音747-200F:-200型的全货运型,是最常见的大型货机。可载货90吨,航程8300公里。首架747-200F于1971年11月30日首飞,1972年3月7日获得型号合格证。波音747-200C波音747-200C(Convertible):747-200型的客货可转换型,可在全客运机、客货混合、全货运机之间任意转换,在标准型基础上增加了可开启的机鼻货舱门、此外左机身后侧选装大型货舱门。波音747-200M波音747-200M(Combi):200型的客货混合型,左机身后侧安装大型货舱门;能在飞机后半部份运载货物,而前半部份则可以用来载客。1975年3月首次交付。波音747-300系列泰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47-300型波音747-300:747-200型的改进型,设计理念来源于并不成功的747SP,波音公司发现合适的机首上层结构将有利于稳定气流降低阻力进而减少油耗,按此理念,在1980年6月12日正式发起747SUD(StretchedUpperDeck加长上层机舱)项目,而后型号又更改为747EUD(ExtendedUpperDeck延长上层机舱),应客户要求,也为个别747-100/-200型进行延长上层舱的改装,1982年10月5日,747EUD首飞时正式定名为747-300,-300型在-200型的基础上将上层客舱加长7.11米,并增设一舱门,上层舱乘客由32人增到69人,还增加了上层舱舷窗,直式楼梯代替了原来螺旋式楼梯。最大巡航速度从M0.84增加到M0.85。1983年3月7日获美国联邦航空局型号合格证。1983年4月开始交付使用。瑞士航空公司是首家用户。747-300系列1990年停产,共生产83架。具体型号:波音747-300:标准全客运型号波音747-300SR:为日本国内短航程高客流量航线设计,增加了载客量。波音747-300Combi:-300型的客货混合型,可在全客运机、客货混合之间进行转换。德国汉莎航空的波音747-400型波音747-400系列波音747-400:在-300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属于第二代波音747。在1985年正式启动747-400计划,安装了新型电子仪表设备,只需两位飞行员驾驶,数字化驾驶舱配备了六台大型CRT显示屏取代了传统的仪表盘。外形上机翼翼尖加长1.83米,并加装了1.83米高的翼梢小翼,减少阻力,可增大航程3%,航程达到12970公里。翼梢小翼也是其外形上与-300型的一个明显区别。使用先进铝合金,使机翼和起
本文标题:著名而又庞大的波音747家族详细介绍:波音747简介,研制过程,原型机,设计特点,发展,主要型号,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7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