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易卜生教学目的:了解易卜生的创作分析《玩偶之家》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Page2易卜生是挪威文学和“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剧作是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戏剧高峰,有“现代戏剧之父”之称。Page3一、人物生平:◇1828年,易卜生出生在挪威的一个富裕的木材商家庭。◇1844年---1849年,由于家庭败落,他在一家药店当学徒,在此期间,他积极支持匈牙利革命,写下了诗歌《致马扎尔人》。他号召挪威和瑞典出兵援助丹麦抵抗普鲁士的入侵,写下了长诗《醒醒吧,斯堪的纳维亚人》,1849年写下剧本《凯替莱恩》。◇1850年,他到首都考取大学失败后,从事报刊编剧和文学创作工作,并成为小有名气的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1851年到1862年他先后在卑尔根和首都剧院担任编剧和文学创作工作,这一时期他创作一批取材于历史传说的浪漫主义的诗剧。Page4◇1864年奥普联军攻进丹麦,而挪威却背信弃义,不肯出兵援助。易卜生极为愤慨写下了一部《恋爱悲剧》,受到指控,一怒之下离开祖国,从此在意大利、德国居住26年。这一时期他创作十几部意义深刻的问题剧,也标志着他的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891年,63岁的他作为一个赢得巨大声誉的作家回到祖国定居,并坚持写作。晚年很不幸,身体不好、心情郁闷、生活寂寞。◇1906年,易卜生逝世,国王为他举行国葬。Page5(易卜生故居)(易卜生博物馆)Page6二、创作分期创作的三个时期早期中期晚期Page7早期(1850——1868)出国前意大利侨居时期、《英格夫人》(1855)全名为《厄斯特罗特的英格夫人》,是易卜生早年的一部五幕诗剧,取材于16世纪挪威的英雄传奇故事。《觊觎王位的人》(1863)写的是13世纪挪威从封建割据到民族统一过渡时期一次争夺王位的斗争。Page8《布朗德》(1865)写的是一个有理想并为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牧师的悲剧。Page9《培尔·金特(1867)写的是十九世纪初叶一个生性粗野,放浪形骸,富于幻想的穷小子培尔·金特的奇异的生命历程。作品在思想上与《布朗德》密切相关。Page10中期(1868——1883)作品从1868年侨居德国起,到80年代为易卜生的创作中期。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的内容深刻的“社会问题剧”。这些剧本是《青年同盟》(1869)、《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仆》(1882)。Page11社会问题剧:19世纪七八十年代,挪威剧作家易卜生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认识的加深,把创作的重心从中古的历史传说转移到迫切的社会问题上来。他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创造了一系列剧本,这些剧本中借助艺术形象和情节提出有关政治、法律、宗教、家庭、婚姻、伦理道德、妇女命运等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资产阶级的虚伪骗诈、自私自利等恶迹败行进行了揭露和批判。由于这些挖掘了社会的弊病,提出许多尖锐深刻的社会问题,所以有”社会问题剧“之称。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主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仆》等。Page12主要作品:青年同盟》:开创了社会问题剧的先河。《社会支柱》群鬼》:易卜生为回答资产阶级对《玩偶之家》的攻击而写。《人民公敌》:揭露性最强的作品。Page13晚期的创作表现手法:象征主义代表作品:《野鸭》《海上夫人》《建筑师》象征主义的特征:一、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的真实”。他们称自己的艺术是对平淡无味的自然主义的反拨。自然主义把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放在首位,同时把人们的行为都说成是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二、多采用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不同的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这类表现手法具有自身的表现力Page14三、《玩偶之家》(一)写作背景易卜生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心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Page15(二)作品主要的故事情节海尔茂娜拉柯洛克斯泰林丹太太阮克医生快乐的小鸟——心事重重——充满幻想——幻想破灭——觉醒出走Page16(三)《玩偶之家》的主题和思想意义(1)探讨现代社会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妇女的出路。“地位”:丈夫的玩偶。“出路”:仅限于出走。结尾娜娜“嘭”地一声关上门,至于出走之后命运如何,作品没有交待。(2)对资产阶级自私、伪善本质的揭露。(3)对不合理法律、道德的批判。Page17作品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之间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近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娜拉从幼稚的和谐到复杂的矛盾,从耽于于幻想到幻想破灭,从安于玩偶之家到坚决出走的过程是妇女觉醒的苦难历程。当然出走的娜拉走向何方,她未来的生活道路在哪里,连易卜生也无法回答,但作者对妇女解放的心理过程的刻画其意义已十分重大。Page18(三)娜拉的形象分析1.形象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她热烈而真诚爱着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举债,有熬夜抄写文件,挣钱,省钱,偷偷还债。如果需要,她甚至表示可以为丈夫而死。但她的丈夫却是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他平时管她叫”小鸟儿“,可一旦知道娜拉曾冒名举债,危及自己的社会名声和地位时,便一反常态,大骂她是”犯罪女人“,还扬言要剥夺她教育子女的权利,要对他进行法律、宗教制裁。Page19后来,当债主受女友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据时,他又转变态度,表示要永远爱她和保护她。经此转折,娜拉终于看清自己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于是对保护这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并毅然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Page20独立条件:《玩偶之家》是西方妇女独立的宣言书。娜娜因此成为女权主义的先驱。从娜娜看妇女独立的条件:(1)独立的经济收入:娜娜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中靠丈夫养活,没有财权,在经济上是丈夫的附庸。(2)独立的社会地位:娜娜没有工作,在社会上毫无地位,她的人生舞台局限于家庭,出走之后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3)独立的人格:事发之前,作为幸福宝贝的娜娜,在情感、人格上完全依附于海尔茂。海尔茂是神,娜娜只是拜神者。这种倾斜的人格是不健全、不牢靠的。Page213、娜拉形象的思想意义娜拉是易卜生的“精神的反叛”的典型。但是这个叛逆女性除了一颗觉醒的心,其他毫无准备。虽然她离开了海尔茂的家,但却逃不出那个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正如鲁迅说的:“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Page22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与人民结合的个人反抗是改变不了社会的。妇女的解放只有与阶级的解放相结合,只有在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剥削,推翻了腐朽没落制度以后才有可能,才可能彻底。恩格斯说:“妇女的解放必须以一切女性重新参加社会劳动为其先决条件。”女人有自由发展的权利,要摆脱束缚,向往未来,做一个独立的、自主的、自由的、真正的“人”,剧中娜拉对海尔茂说的:我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人。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是向往未来,追求进步的表现。Page23海尔茂人物形象主宰世界和家庭的男权主义者。正面性格(表面):正派守法,敬业爱家。反面性格(内在):庸俗小器,因为同学柯洛克斯泰叫他小名,便怀恨报复;专制、虚伪、自私:把持家庭财权,信箱钥匙,控制妻子的生活趣味、爱好,唯我独尊,是法律、道德的卫道士,是狂热追逐金钱、地位的物质主义者。Page24(四)戏剧特征(1)对传统爱情题材的突破:传统爱情题材往往把冲突集中在恋爱障碍上,或表现世俗力量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如《罗米欧与朱丽叶》;或表现一方负心带来的心灵创伤和人生悲剧,如《美狄亚》。《玩偶之家》却描写了新时代的家庭矛盾:妇女为自己争取平等自主的地位。(2)“回顾式”结构:“回顾式”结构源远流长,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中首创这一结构模式。《玩偶之家》典范地运用了这一模式,以娜娜伪造签字事发引起的夫妻矛盾这一情节高潮开头,把结婚八年的生活通过娜娜的回顾一一展示,使结构更紧凑,冲突更集中、更剧烈、更扣人心弦。Page25(3)微妙紧张的心理描写:舞台上的心理刻画,不象阅读文本小说那样可以自由展开,而要受到时空的限制,但《玩偶之家》把娜娜惴惴不安、惧怕、胆怯、觉醒的心理变化过程,渗透到剧情发展的所有细节之中,从而充分地展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及其精神升华。Page26四、易卜生戏剧创作的意义易卜生的戏剧创作,开拓了现代戏剧的新境界,在19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革命。在内容上,以热情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剧”取代了内容空虚无聊的“凑巧剧”;在形式上,摒弃了当时矫揉造作的形式主义风气,以质朴、健康的风格开创了一代新风,对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萧伯纳、乔伊斯、奥尼尔、曹禺等,都从易卜生的戏剧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本文标题:易卜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0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