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三菱FX plc 机械手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5班10号学生姓名彭交清.指导教师伍新吴晨曦.完成日期2011年11月23日.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姓名系别机械工程专业机械设计班级08级学号指导老师伍新吴晨曦教研室主任陈小异一、设计要求及任务1.设计要求(1)用PLC进行控制;(2)自动循环工作方式;(3)有必要的连锁保护。2.设计任务(1)绘制工作流程框图或顺序功能图;(2)绘制PLC的硬件接线图;(3)相关元器件的计算与选型,制定元器件明细表;(4)编写全程序梯形图或指令表,并通过调试;(5)编写设计说明书。二、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1.设计时间:两周,2011年11月13日至2011年11月25日。2.进度安排第12周:布置设计任务,查阅资料,熟悉设计要求及任务,软硬件设计。第13周:调试程序,整理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答辩,交设计作业。(打印稿及电子文档)。目录摘要……………………………………………………………………………………1一.引言………………………………………………………………………………2二.机械手的工作原理……………………………………………………………8(一)机械手的概述…………………………………………………………8(二)机械手的工作方式……………………………………………………………8三.机械手控制的硬件设计……………………………………………………10(一)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及原理接线图………………………………………10四.控制程序……………………………………………………………………11(一)通用部分梯形图设计………………………………………………………11(二)手动操作梯形图…………………………………………………………11(三)返回原位流程图…………………………………………………………12(四)返回原位梯形图………………………………………………………13(五)“自动”状态梯形图………………………………………………………13(六)“自动”状态流程图………………………………………………………15(七)搬运机械手PLC控制梯形图及指令表…………………………………16五.总结与评价…………………………………………………………20六.致谢…………………………………………………………………………21参考文献……………………………………………………………………………22摘要:伴随着机电一体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成分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某些工作环境如高温、腐蚀及有毒气体等因素的危害,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传统的任务执行机构。其中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能部分地代替人工操作;能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能制作必要的机具进行焊接和装配从而大大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本设计采用三菱Q系列PLC作为控制机对工业机械手进行控制及监控。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PLC;机械手;伺服马达一、引言1.1可编程控制器PLC,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设备。由于它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配置灵活、使用方面以及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的各个领域,并已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得支柱产品。近年来,国内在PLC技术与产品开发应用方面发展很快,除有许多从国外引进的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国产的机床设备已越来越多地采用PLC控制系统取代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更加可靠;占位空间更小;价格上与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能形成竞争;易于在现场变更程序;便于使用、维护、维修;能直接推动电磁阀、接触器与之相当的执行机构;能向中央执行机构;能向中央数据处理系统直接传输数据等。本课题在对一种执行机构由电动机和液压缸组成的工业机械手的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PLC应用于其控制系统,完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根据该机械手的工作特点,采用步进顺序控制方式,是程序简化,便于调试。将PC与PLC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联网通信,工作人员可在上位机上编程、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实时地对现场参数进行修改、调整,使系统工作与最佳状态。搬运机械手的应用简况在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专用机床是大批量生产自动化的有效办法,程控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机械是有效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办法。但除切削加工本身外,还有大量的装卸、搬运、装配等作业,有待于进一步实现机械化。据资料介绍,美国生产的全部工业零件中,有75%是小批量生产;金属加工生产批量中有四分之三在50件以下,零件真正在机床上加工的时间仅占零件生产时间的5%。从这里可看出,装卸、搬运等工序机械化的迫切性,工业机械手就是为实现这些工序的自动化而产生的。机械手可在空间抓放物体,动作灵活多样,适用于可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生产,广泛应用于柔性自动线。国内外机械工业、铁路部门中机搬运械手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1)热加工方面的应用热加工是高温、危险的笨重体力劳动,很久以来就要求实现自动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尤其对于大件、少量、低速和人力所不能胜任的作业就更需要采用机械手操作。(2)冷加工方面的应用冷加工方面机械手主要用于柴油机配件以及轴类、盘类和箱体类等零件单机加工时的上下料和刀具安装等。进而在程序控制、数字控制等机床上应用,成为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最近更在加工生产线、自动线上应用,成为机床、设备上下工序联接的重要于段。(3)拆修装方面拆修装是铁路工业系统繁重体力劳动较多的部门之一,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目前国内铁路工厂、机务段等部门,已采用机械手拆装三通阀、钩舌、分解制动缸、装卸轴箱、组装轮对、清除石棉等,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拆修装的效率。近年还研制了一种客车车内喷漆通用机械手,可用以对客车内部进行连续喷漆,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喷漆的质量和效率。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在机械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工业机械手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1.2机械手的应用意义在机械工业中,机械手的应用意义可以概括如下:(1)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应用机械手有利于提高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2)可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它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等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地完成作业,大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在一些动作简单但又重复作业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手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3)可以减少人力,便于有节奏地生产。应用机械手代替人手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连续地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在自动化机床和综合加工自动生产线上,目前几乎都设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地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地进行生产。综上所述,有效地应用机械手是发展机械工业的必然趋势。1.3.3机械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1.3机械手的发展概况专用机械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进入以通用机械手为标志的时代。由于通用机械手的应用和发展,进而促进了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智能机器人涉及的知识内容,不仅包括一般的机械、液压、气动等基础知识,而且还应用一些电子技术、电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无线电控制、仿生学和假肢工艺等,因此它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新技术。目前国内外对发展这一新技术都很重视,几十年来,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比较活跃,设计在不断地修改,品种在不断地增加,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早在40年代,随着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已出现了模拟关节式的第一代机械手。50~60年代即制成了传送和装卸工件的通用机械手和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这种机械手也称第二代机械手。如尤尼曼特(Unimate)机械手即属于这种类型。60~70年代,又相继把通用机械手用于汽车车身的点焊和冲压生产自动线上,亦即是第二代机械手这一新技术进入了应用阶段。80-90年代,装配机械手处于鼎盛时期,尤其是日本。90年代机械手在特殊用途上有较大的发展,除了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外,农、林、矿业、航天、海洋、文娱、体育、医疗、服务业、军事领域上有较大的应用。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械手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多元化发展。总之,目前机械手的主要经历分为三代:第一代机械手主要是靠人工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为开环式,没有识别能力;改进的方向主要是将低成本和提高精度;第二代机械手设有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接收到的信息反馈,使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第三代机械手能独立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任务。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系统FMS(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和柔性制造单元FMC(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中重要一环。1.4机械手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工业机械于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机械手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锻、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地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式机械手等。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以及适于不同类型的夹紧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用不用的典型部件,即可组成各种不同用途的机械手。既便于设计制造,又便于改换工作,扩大了应用的范围。同时要提高精度,减少冲击,定位精确,以更好地发挥机械手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地机械手,并考虑于计算机联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在国外机械制造业中,工业机械手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模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中,它可按照事先制定的作业程序完成规定的操作,但是还不具备任何传感反馈能力,不能应付外界的变化。如发生某些偏离时,就将引起零部件甚至机械手本身的损坏。为此,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些智能的机械手,使其拥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更。如位置发生稍些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视觉功能即在机械手上安装有电视照相机和光学测距仪(即距离传感器)以及卫星计算机。工作时,电视照相机将物体形象变成视频信号,然后传送给计算机,以便分析物体的种类、大小、颜色和方位,并发出指令控制机械手进行工作。触觉功能即在机械手上安装有触觉反馈控制装置。工作时机械手先伸出手指寻找工件,通过装在手指内的压力敏感元件产生触感作用,然后伸向前方,抓住工件。手的抓力大小可通过装在手指内侧的压力敏感元件来控制,达到自动调整握力的大小。总之,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机械手的装配作业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到1995年,全世界约有50%的汽车由机械手装配。现今机械手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将机械手和柔性制造系统以及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1.5PLC概况及在机械手中的应用(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现在一般简称为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
本文标题:三菱FX plc 机械手课程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0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