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隋唐漆器•中国是最早认识漆的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装饰之用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了中国漆器光辉的制造史。什么是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中国漆器经历了那些阶段•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两种单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战国、汉代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大量制造各种实用与观赏品。髹漆工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动。•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但其间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唐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宋代的雕漆工艺都得到高度发展。•隋唐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一强盛的隋朝是盛唐的前奏和起点,而战乱频繁的五代二国时期则是晚唐的余音和延续。隋代由于立车时尚短暂,漆工艺仍承前使用绿沉漆于甲、弓箭之上,有关漆器文字记载和出土的实物都比较少。至唐代国力强大,经济文化繁荣,国际交流广泛,到处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唐代城市手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其他手工艺的发展促进了漆器业的繁荣。•随着青瓷制造技术的逐步成熟及其社会化的趋势,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漆器日用生活品,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让位于更呈大众化的瓷器,而漆器则由日常生活向着贵族专用装饰华丽的工艺品方面发展。这一特征在唐代表现得最为明显。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争连年不断,中原地区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但长江以南地区因受战争破坏较少,漆器制作仍有所发展,这时期金银镶嵌漆器更加精致。•唐代漆器装饰工艺富丽堂皇,各种新工艺技法相继问世,金银平脱、雕漆和螺钿镶嵌工艺相当发达,出现了金银平脱和螺钿等费料、价格昂贵的漆器,使得这个时期漆器的装饰华丽精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第一,华丽润妍的金银平脱工艺。商周时期漆器上粘贴金箔和镶嵌松石的做法可视为开“金银平脱”之先河,金银平脱技术在唐代技术在唐代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金银平脱最为盛行,不仅用于竹木胎漆器,也用于铜镜之制作,备受朝廷和官府的青睐。金银平脱•金银平脱是唐代的一种华贵的装饰方法,做法是把厚度一般不超过半毫米的金银箔纹片粘贴在器物上,然后用色漆髹涂数道,再经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以显示出用色漆地上的金银图案,纹片上有时还施镌刻,金银平脱较多地应用于漆器,兼见于铜镜等其他制品。这种工艺做工精细,费工费料,做成的器物也因此极为美观华贵,是金银平脱镜称为皇家贵戚、达官贵人的重要装饰品和馈赠物。金银平脱镂金丝鸾衔绶带纹漆背镜•唐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是西安出土的唐代平脱镜中最精致、最完整的一面。它采用的就是金银平脱工艺。圆形,镜背正中置圆钮,镜钮四周以金丝同心结环绕,素缘。钮外一周贴饰花叶形银片,镜背主纹为四只鸾鸟衔绶带逆时飞翔,为金片刻镂粘贴而成。鸾鸟昂首展翅,优雅现已地起舞,金光银灰的饰片在黑色素胎地映衬下更加显得华丽夺目。•鸾鸟(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吉祥鸟,而绶带的“绶”与长寿的“寿”字谐音,代表着长寿不老。“鸾鸟衔绶”蕴含着幸福长寿,而环绕的“同心结”则被寓意相爱之意。这枚铜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金银平脱是唐代的一种华贵的装饰方法,做法是把厚度一般不超过半毫米的金银箔纹片粘贴在器物上,然后用色漆髹涂数道,再经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以显示出用色漆地上的金银图案,纹片上有时还施镌刻,金银平脱较多地应用于漆器,兼见于铜镜等其他制品。这种工艺做工精细,费工费料,做成的器物也因此极为美观华贵,是金银平脱镜称为皇家贵戚、达官贵人的重要装饰品和馈赠物。[3]•第二,创新工艺雕漆。唐代漆器技法另一项重要创新是雕漆的出现。雕漆又称剔红,即雕红漆,做法是先在漆胎上髹涂到到所需厚度后再雕出花纹。有如浮雕。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为唐代漆器技法重要创新,开创漆器一代新风。唐代雕刻制作运刀快利,雕法古拙,与宋元藏锋圆润的风格不同。唐代这种新创工艺,到了宋元明大为流行。•雕漆,因工序是雕,主要原料是漆,故名。北京雕漆,是以铜、木料作胎,在胎上涂几十层,甚至几百层漆,厚达五至十八毫米。然后在漆上雕刻出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花纹图案。•。雕刻的刀法,过去主要是平雕,现在大量的是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4种颜色,现在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20多种。每种作品也由过去的单一色彩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套色。这些产品,都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遗憾的是唐代的雕漆很少见,都发展于宋代,未找到彩色的关于唐代雕漆,只有这么一幅:•不见刀痕见画工•剔红为雕漆品种之一,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明曹昭《格古要论·剔红》云:“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髹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制作方法为在做好的木胎上层层髹漆,达到一定的厚度按所需图案雕出红底的漆器图案。从剔红花纹刀口的断面,有时可以看出施漆的道数。元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为剔红名家。《嘉兴府志》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张成剔红作品以髹漆肥厚,雕刻精细,磨工圆润而著称,其内容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花卉等。张成的剔红作品留传不多,弥足珍贵。高濂《燕闲清赏笺》称明代果园厂的作品,“朱三十六遍为足”,事实上在明清剔红的层数有不及此数,也有多到五六十道乃至报道以上,而每一道漆层的厚薄也是不同的,从器物制作的角度而言,也有具体的要求。如明早期的雕漆,花纹崇善肥腴饱满,漆层薄了是刻不出来的。漆层厚,即费料又费时,这对于等待出售的制作是不行的。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有正红,也有色浅而略成黄意的,以颜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至于刀工的精粗优劣,也有很大的关系。•第三,发展中的螺钿工艺。唐代螺钿工艺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漆器制造业。唐代螺钿漆器喜将光洁莹润的钿片镶嵌在深沉的一色漆器上,使螺钿漆器更显华贵。唐代一色漆继前代又有所开拓,一色漆又名无文漆器。•嵌螺钿漆器是中国漆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她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了漆器装饰艺术。螺钿镶嵌漆器是精选河蚌、夜光螺等优质的贝壳作为原料,经过磨制后,作成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的图案,拼贴、镶嵌于漆坯上,再经过髹漆、抛光制作而成。螺钿镶嵌分为软螺钿和硬螺钿镶嵌两种。软螺钿镶嵌又称点螺。是将贝壳、夜光螺等原料精心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点在漆坯上制作而成。硬螺钿镶嵌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作为原料的贝壳磨得较厚些。还有一种做法,是在螺钿的薄片底面衬上不同的颜色,透过薄薄的贝壳能显现出各种色彩,称为衬色钿嵌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镜嵌螺钿云龙纹漆背镜•唐代的漆器出土很少,这是因为漆器工艺的繁荣,助长了人们崇尚华美的奢靡之风,一件上好的漆器工艺复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朝廷不得不对漆器制造有所制约。•唐琴用漆髹饰,作为传世品一直保藏至今,在漆器收藏中实数罕见。传世的唐代名琴有朱色“飞泉”、紫色的“九霄环佩”、栗壳色的“大圣遗音”、黑色的“玉玲珑”等。制琴高手往往又是髹漆高手,琴的制作对木质、底灰和大漆的选择都非常严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色悦耳、造型华美的境地,名琴往往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大圣遗音”琴形制修长,作圆首与内收狭尾,相传为“神农式”,梧桐木斫,髹栗壳色与黑色相间的漆,局部有跦漆修补,纯鹿角灰漆胎,蛇腹断纹中现小牛毛断纹。通长120厘米,肩宽20.5厘米,尾宽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圆形龙池,扁圆凤沼,腹内纳音微隆起。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寸许行草“大圣遗音”4字,池下方刻二寸许大方印一篆“包含”2字,池之两旁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16字,均埴以金漆,俱系旧刻,腹内在池之两侧有跦漆隶书款“至德丙申”4字。琴音松透响亮,饶有古韵。造型浑厚优美,漆色摧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古朴,金徽玉轸,富丽堂皇,非凡品所能企及•琴通长124.5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龙均作扁圆形,贴格为一条桐木薄片接口于右侧当中。腹内纳音微隆起,当地沼处复凹下呈圆底沟状,深度约2厘米,宽3厘米,通贯于纳音的始终。琴背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4字,•池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行书10字,左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行书10字及“诗梦斋印”一方。•在琴足上方刻“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苍海老龙吟。苏轼记”楷书23字。凤沼上方刻“三唐琴榭”椭圆印,下方刻“楚园藏琴”印一方。腹内左侧刻寸许楷书款“开元癸丑三年斫”7字。以上铭刻中“九霄环佩”及“包含”印为同时旧刻,苏、黄题跋及腹款均系后刻。琴首下一双护轸为紫檀木所作,据广陵派古琴家徐祺《五知斋琴语》所述,当为清康熙年间所装。“诗梦斋”为清末北京著名古琴家叶赫那拉佛尼音布的别号。“三唐琴谢”和“楚园”均为清末贵池刘世珩的别号。•这张琴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形制极浑厚古朴,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因为它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声音更是完美尽善,所以成为举国知名的瑰宝。漆,显示出金银的纹饰。
本文标题:隋唐漆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0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