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麻疹防控知识培训西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1月23日背景:1、近期南阳市麻疹疫情上升势头非常迅猛,截止1月14日,镇平发病37例,社旗3例,宛城2例。2、2015年1月19日,太平镇细辛村确诊1例麻疹病例;1月19日,县医院报告1例太平镇麻疹疑似病例,1月21日,南阳市中心医院报告1例五里桥麻疹疑似病例。培训内容2014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2、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3、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4、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病例分类: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排除麻疹风疹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Ⅰ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Ⅱ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Ⅲ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病例分类: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Ⅰ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Ⅱ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Ⅲ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3、流行病学联系病例: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4、临床符合病例: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临床符合风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病例分类(排除麻疹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麻疹风疹病例:(1)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2)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内容:1、病例报告: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监测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内容:2、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监测病例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协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监测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标本采集的建议1、尽量在出疹后4-28天采集血清标本;2、若在出疹后3天内采集血清标本,须另外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二份恢复期血清标本。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内容:3、主动监测:医疗单位应每旬开展相关科室主动监测,并做好记录。承担主动监测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级防保组织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定期对医疗单位主动监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导评估。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内容:暴发疫情监测:现阶段麻疹暴发疫情定义为以下任一种情况:①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②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③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④上一年度麻烦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医疗机构职责:按《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负责就诊的监测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保证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集就诊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并协助完成标本运送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认证考核的实验室可开展监测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指标(一)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以省辖市、省直管县为单位,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二)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监测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达到90%以上,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90%以上,实验室收到标本后麻疹风疹IgM检测结果4日内报告率达到90%以上。监测病例出疹5日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40%以上。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三)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监测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出疹3日内采集血标本的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达到100%;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100%以上。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标本采集方法(一)血标本:1.采集病例出疹后28日内静脉血2~3ml,加入到无菌试管中,标明采集日期和病例姓名、编号。2.有条件地区可用1500rpm/20分钟离心机分离血清。如果没有离心机,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或冷藏条件下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3.在无菌条件下,将血清移至外螺旋盖带垫圈的无菌管中,避免吸到红血球。4.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日内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全血标本不能冻结。5.填写完整的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6.出疹后3日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应在出疹后4~28日采集第2份血标本进行检测。注: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日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标本采集方法(二)病原学标本(咽拭子):(1)出疹当日至出疹后5日采集。(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的冻存管中。注:合格病原学标本的基本要求:出疹后5日内采集,冷藏运送,-70℃以下保存。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标本运送(一)血标本1.标本采集后按照监测方案要求送到实验室,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标本标签应清晰、防水。2.标本运送时附带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等完整信息。安排运送日期并通知实验室,说明标本送达时间。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标本运送(二)病原学标本1.咽拭子等病原学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置2~8℃保存。2.病原学标本应尽快送达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48小时内能送达的,可在2~8℃保存,否则-70℃保存。无-70℃保存条件者,可在-20℃保存并在1周内送达。在-7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完成相应检测后10个工作日内送达省级麻疹风疹实验室。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3.标本应冷藏运输,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4.标本保存和运送过程应避免日光照射。5.其他送检要求与血清标本相同。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相关定义1、麻疹病例: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2、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暴发控制1、病例管理对麻疹病人应进行对症治疗河防治并发症。麻疹病例应自前驱期出现卡他症状时开始隔离至出疹后4天,并发肺部感染的应隔离至出疹后14天。疑似病例未确诊前,按确诊病例进行隔离。住院病人应实施呼吸道隔离措施,疑似麻疹病例应单独病房诊治,确诊的麻疹病例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可同住一个病房。未住院病例建议暂时离开学习、工作的场所,居家休息隔离,避免接触婴儿、无疫苗接种史的儿童或成人,尽量只与接种过麻疹疫苗或麻疹患病史的家庭成员接触。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2、接触者管理调查人员应找出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填写《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登记表》,结合疫情发展趋势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厂矿企业等集体单位及家庭内发生疫情时,接触者在接触传染期麻疹病例后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到最后一次接触后21天,在此期间避免与其他易感者接触。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告知接触者若出现发热、流鼻涕、咳嗽或者结膜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结合疫情调查和疫情扩散风险评估结果,可对密切接触者尽量在暴露后72小时内进行应急接种。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3、感染控制对麻疹病例所在的一般场所和居家室内环境可开窗通风,但随时消毒并无必要。集体单位发生麻疹疫情后避免集体活动减少病毒的传播。与病例近距离接触须戴口罩,接触后要及时洗手。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河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易感者须及时接种麻疹疫苗。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收治麻疹患者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隔离条件,在麻疹暴发期间要实施更严格的感染控制,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防止在门诊输液室等区域造成交叉感染。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4、加强监测落实疫情报告、主动监测等制度,加强沟通,有麻疹疫情暴发时使所有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都知晓有麻疹暴发疫情发生,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与特异性。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5、特定场所防治措施①学校与托幼机构麻疹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时,病例须暂时离开学校,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出疹后4天内避免与易感者接触。病例所在班级应立即开展应急接种,同时对校内所有儿童免疫史进行查验并开展查漏补种,校内工作人员如果无免疫史也应接种含麻疹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成分疫苗。如病例数较多、传播风险较大时,对同一地区暂时未受暴发影响的学校与托幼机构的儿童也应考虑开展接种率评估和查漏补种。在发生暴发疫情的学校及周边学校,应开展晨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教室等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开展预防麻疹的健康宣传教育,使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防病意识。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②医疗机构对麻疹流行的地区和麻疹高发季节,医疗机构可能成为助推麻疹病毒传播的特殊场所,这对小月龄儿童的影响尤为明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疗机构的麻疹防控工作: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a.防止医护人员感染麻疹并成为传染源造成医源性传播。所有可能暴露于
本文标题:麻疹防控知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1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