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稿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稿教学目标(l)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2)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声音是一种波。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达标导学)1、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3、声音在空气中是以_____形式传播的。4、在不同的_____中,声速是不同的;同种介质,______不同,声速也不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二、课堂探究(课堂学习)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看一看: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片,请试着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而产生的,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想一想:几种动物的发声方式是什么?蝉靠振动发声,青蛙靠振动发声,苍蝇靠振动发声,蟋蟀靠振动发声。2、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①用手指轻敲桌子一端,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将耳朵紧贴桌面听声音。说明②液体可以传声吗?列举事实说明。③空气可以传声吗?列举事实说明。④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声音变,若抽成真空,声音将,这说明。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通过谈话。声音是以______的形式,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3、声速声速:声音在一秒内通过的距离。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在15摄氏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回声现象:声音被反射的现象(1)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_________S。(2)回声测距原理:S=________三、练习检测1、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_____________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2、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传声。3、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5、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A、声音被手挡住了B、声音被手吸收了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6、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A、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C、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D、耳朵失去听觉7、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8、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9、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四、补偿拓展(衔接中招)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若你呼喊与你相距50m远的同学,约S他才能听到你的喊声。水下的海豚能听到驯兽员的哨声、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垂钓人的说话声会吓跑要上钩的鱼,说明2、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____(填“快”或“慢”)的缘故。3、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4、如上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人对着一口枯井大叫一声,经过0.2s后听到了回声,问这口枯井约有多深?五、学教反思
本文标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1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