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第三章建设国家示范区,提升武汉战略地位一、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建设全国两型社会典型示范区三、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第四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三、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五章提升城市功能,建设智慧城市一、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二、完善市政设施网络三、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第六章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二、全面改善农村面貌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四、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第七章完善区域功能,优化城乡总体布局一、有序推进空间开发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三、加快区级经济发展四、加强功能区开发建设第八章彰显滨江滨湖特色,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四、保护和修复生态第九章实施科教兴市,打造人才强市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五、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3六、提高人才使用效能第十章推进文化强市,提升文化竞争力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推进文化创新三、繁荣文化事业四、发展文化产业五、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第十一章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增强城市发展动力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推进所有制改革三、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四、加快财税和投资体制改革第十二章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一、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四、加强对内开放合作第十三章发展社会事业,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一、努力扩大就业规模二、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五、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六、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第十四章健全保障机制,推进规划实施一、扩大消费需求二、保持投资增长三、加强政策引导四、健全实施机制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二五”时期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指导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武汉产业大发展、改革大推进、城市大建设,经济社会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的五年,是为新阶段实现新跨越积蓄力量、奠定基础的五年。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冰雪及洪涝灾害等多种风险和挑战,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武汉发展新篇章。综合经济实力提档进位。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0、4000、5000亿元,2010年达到5515.7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41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3亿元。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更趋合理,由“十五”末的4.8∶45.4∶49.8调整到3.1∶45.9∶51。钢铁、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激光、5新动力汽车、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地球空间信息、数控机床、新材料等15个新兴产业振兴方案着手实施。以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武汉·中国光谷”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6.2%。201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城市建设高速推进。坚持规划先导、建管并重,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不断优化,《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铁路枢纽、武汉新港、航空枢纽、高速快速路网、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开通,我市进入高铁时代。7条高速出口公路基本建成,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市内交通整治力度加大。给排水、电力、燃气、邮政、环卫等市政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获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学工业区完成相应区域的托管工作,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开发区。武昌、青山、洪山三区“插花地”历史问题妥善解决,城中村、棚户区和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市容环境达标街道、市民满意路、文明建设工地创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农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破。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清水入湖”工程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湖泊基本实现截污。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启动实施,汉阳“六湖连通”工程进展顺利,主要湖泊、河流等水体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绿化水平全面提升,获批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空气清洁工程全方位推进。垃圾收运处理工程进展顺利,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东西湖、青山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展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均实现规划目标。绿色消费、绿色照明、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等成为时尚,两型社区、机关、学校、村镇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两型社会沿江集中展示区初具规模。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务院明确将武汉定位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标志着武汉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体制日趋完善,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战略重组进程加快,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新机制逐步建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更加完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外包服务中心初现雏形,汉口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完成改制组建,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创建。对外对内开放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招商引资方式不断创新。在中部率先对台直航、率先获批保税物流中心,8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发展,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6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806元和8295元。全民创业加快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4.1%。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310万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四城同创”深入开展,“六城会”、“八艺节”成功举办,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逐步趋向均等化。社会公共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平安武汉”建设卓有成效,社会和谐稳定。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序号指标规划目标实现情况2010年年均增长(%)2010年年均增长(%)1全市生产总值(亿元)4200﹥12.05515.7614.82全口径财政收入(亿元)——﹥14.9141629.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4.03753294人均生产总值(元)42000——﹥58000——5城镇新增就业(万人)(60)——(70.52)——6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30)——(33.82)——7城镇登记失业率(%)﹤5——4.1——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百分点)——(1.4)——(1.4)9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百分点)——(4.4)——(1.2)10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2.4——2.4——1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比“十五”末降低20%-4.4五年累计降低21.97%-4.8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122-4.3101(-54.7)13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65——0.53——7序号指标规划目标实现情况2010年年均增长(%)2010年年均增长(%)14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96.3——15城镇化率(%)﹥65——70.5——16市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年)11——11.23——1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190——310——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99——19*人口出生率(‰)﹤10——9.39——20*耕地保有量(万公顷)33.56——33.83——2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比“十五”末减少5%——(12.08)——二氧化硫——(15.43)——22森林覆盖率(%)25——26.63——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750010.02080613.9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67008.0-10.0829513.8注:带*指标为“十一五”约束性指标;带()指标值为五年累计数。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市既面临国家战略叠加等发展机遇,也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和激烈的区域竞争。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将迎来历史上又一个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居民消费将加快升级,国内市场将更加广阔,有利于我市加快吸引国内外产业投资,将国内市场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进进位争先,重振武汉雄风。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力度逐步加大。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进入整体实施阶段,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有利于我市加快建设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8化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创新资源的聚集、创新成果的转化、创新人才的成长,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享有先行先试权,有利于我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十二五”时期,武汉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远城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总体较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仍然较大;旧城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交通拥堵、空气质量等问题较为突出,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城市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加快武汉发展,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努力开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指
本文标题: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2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