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50911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讲座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9月11日传染病概述学校传染病特点与防控简介学校常见传染病与防控措施内容第一部分传染病概述传染病定义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特征-有病原体有病原体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地方性。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季节性。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冬春季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流行,以及集中发热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感染性腹泻、菌痢、以食物中毒为主的各类食源性疾病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感染何为法定传染病传染病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例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截至目前: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有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活接触、虫媒、血液、土壤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蔓延必须针对这几个条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源之所在,因此控制和消除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病人及早接受观察、隔离及治疗;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通道,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与消灭疾病的关键措施注重环境、个人及食物卫生,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增强个人的抵抗力,加强个人防护接受免疫接种第二部分学校传染病特点与防控简介为何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一)学校是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的流行。传染源可以是患病的学校教职员工或学生。如果一个食堂炊事员患痢疾,那么他就可能通过污染所接触的食品容器、加工的食品,将病原体传播给就餐人员;一个学生患流行性感冒后如果继续上课,就可能通过飞沫将病原体传播给周边的同学和老师。为何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二)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传染许多传染病如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易感人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因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身体免疫力较低,加之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较差,特别是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不能清楚表达身体的不适,因此不能早期识别并配合老师、医生及时诊断治疗,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如一个学生患有麻疹,只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及时治疗,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就可能过飞沫传染给其他学生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学校传染病流行概况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约五分之四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细菌性痢疾。第三部分学校常见传染病与防治措施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病消化系统传染病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霍乱虫媒与动物传播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疟疾血吸虫病血、性传播和接触性传染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疥疮概述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甲型H1N1流感也是流行性感冒的一种。流行性感冒发病特点冬春季高发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高发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发病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1)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2)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1)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2)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3)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打喷嚏咳嗽交谈流感是如何传播的流行性感冒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还可出现肠胃不适。潜伏期短,最长7天,通常为1-3日。传染期多是病前1日~病后7日,但儿童的传染期可超过10天。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确诊:采集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分离血清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流行性感冒治疗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预防措施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加强体格锻炼,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流感流行前期接种流感疫苗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的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预防措施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发现麻疹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一般接触者不进行检疫。开窗通气,切断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概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被水痘疱疹液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水痘疫苗。水痘临床症状: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2—3天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轻微的,可不治而愈。水痘水痘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病后可获终身免疫。发病特点任何季节都可发病,但春秋两季发病较多。大多数发病于5到14岁的年龄。对患者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对学校中接触病人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加强教室通风换气。水痘患者的用具等需要暴晒或煮沸消毒。概述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主要经过飞沫传播。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发病特点流行性腮腺炎以冬春季高发,全年均可散发或流行。病例以学生为主,占49%。流行性腮腺炎防治措施防治措施提倡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并尽量做到外出戴口罩,加强食具等用品消毒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甲型肝炎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秋、冬季为发病高峰。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预防措施阻断粪-口传播途径,不饮生水,不共用餐饮具以及牙刷等个人盥洗用具等,消灭蚊蝇,妥善保管食物,不食生蔬菜和贝类食品。为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以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源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以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发病有地区性和性别差异,我国属于高度流行区,男性高于女性,无明显聚集性,以散发为主,有家族聚集性。患者易转变为慢性病毒携带者,部分转成慢性肝炎,少数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患者的隔离、病毒携带者的管理做好食品和饮用水卫生、食具消毒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医疗器械消毒、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加强血液管理等结核病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人类与结核的斗争史至少有两千多年。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痨九死”,“痨”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解放前,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指结核病。以前有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结核病的情节,如《红楼梦》人物中就可发现有17人有结核病症状,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的咯血。近几年,我国各地在校学生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彻底治疗,不仅病人会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在校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传染他人结核病传播途径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肺结核病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结核病的传染性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但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像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脑膜结核、淋巴结核等)通常不具有传染性。结核病症状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连续二周以上的咳嗽、咳痰通常是肺结核的一个首要症状,如果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
本文标题:20150911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3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