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体温的测量记录及降温措施的选择2概念1、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临床上常用腋温和口温。2、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3、正常体温:口温36.3-37.2;肛温36.5-37.7;腋温36-37℃4、体温在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腋温)3概念5、体温的生理变化:(1)昼夜:清晨2-6点最低,午后13-18点最高,与下丘脑的生物钟功能有关(2)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一般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老年人体温较低,婴幼儿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3)性别:成年女性平均比男性高0.3℃,女性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4)肌肉活动:活动后体温升高,测量体温时应在患者安静状态下测量(5)药物:麻醉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传入路径的活动并能扩张血管,增加散热,降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对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应注意保暖此外,情绪激动、紧张、进食、环境温度的变化等都会对体温产生影响,在测量体温时,应加以考虑。4体温过高1、定义:,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称发热。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口腔温度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2、发热过程及表现,一般分为三期(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甚至寒战。可有骤升和渐生两种方式,骤升是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渐生是指体温逐渐上升,数日内达高峰,见于伤寒等。(2)高热持续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全身不适、软弱无力。(3)退热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体温下降可有骤退和渐退两种方式。体温骤退者由于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观察。5体温过低定义: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体温低于35℃。原因:①散热过多,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体散热过多过快②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③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如颅脑外伤;药物中毒,如麻醉药、镇静药;重症疾病,败血症、大出血等。临床表现: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6体温的测量一、什么时候要测量体温二、测量体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7什么时候需要测量体温常规体温每日15:00测试1次,当日手术患者07:00和前一日19:00加试一次,手术后3天内每天常规测试2次(07:00、15:00),新入院患者,即时测量体温一次,记录在相应的时间栏内。发热患者(体温=37.5)每四小时测试一次,如患者19:00体温在38以下,23:00和03:00可酌情免试,体温正常后连测三次,再改为常规测试。8测量体温的步骤首先评估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腋下测温操作要点:(1)使用前要先将水银体温计度数甩到35℃以下,擦干患者腋下。(2)将体温计置於腋下最顶端,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3)测量5-10分钟,取出体温计,读取温度数据后,以无菌纱布擦拭体温计,浸泡消毒口腔测温操作要点: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切勿用牙咬,用鼻呼吸,3分钟后取出读数。直肠测温操作要点:患者取侧卧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部,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3分钟后取出读数。9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若测量时间未到,则需重新测量,时间需重新计算。(2)进食冷热饮,冷热敷、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洗澡需待30分钟后再测量,测量前要先询问(3)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患者测温时,护士不宜离开。(4)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禁忌测量口温。(5)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量腋温,(6)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量法。(7)体温和病情不符时需重复测量,必要时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作为对照。(8)指导患者处理体温表意外损坏后,防止汞中毒的方法: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10体温的记录体温曲线的绘制:1、体温符号:口温以蓝点表示,腋温以蓝叉表示,肛温以篮圈表示。2、将实际测量的度数,用蓝笔绘制于体温单35-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格内,相邻温度用蓝线相连,相同两次体温间可不连线。3、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应重测体温,测量的体温以红圈表示,画在物理降温前温度的同一纵格内,并用红虚线与降温前的温度相连,下次测得的温度用蓝线仍与降温前温度相连。11体温的记录(4)体温低于35时,为体温不升,应在35线相应时间枞格内用蓝笔画一蓝点于蓝点处向下划箭头,长度不超过两小格,在与相邻温度相连。(5)如患者高热经多次采取降温措施后仍持续不降,受体温单记录空间的限制,需将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在体温记录本中。(6)体温骤然上升(=1.5)或突然下降(=2),者要进行复试,在体温单右上角用红笔画复试标号(7)用药后半小时应复测体温并记录,(8)若患者因拒测、外出进行诊疗活动或请假等原因未能测量体温时,则在体温单40-42度横线之间用红钢笔在相应时间纵格内填写“拒测”“外出”“请假”等,并且前后两次体温断开不相连。12体温升高病人的护理一、降低体温二、保持清洁和舒适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四、饮食鼓励五、安全护理六、心理护理13降低体温降低体温可选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部冷疗采用冷毛巾、冰袋、冰帽、全身用冷可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达到降温的目的。药物降温: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达到降温目的,使用时注意药物的剂量,尤其是老年体弱及心血管疾病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现象,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14保持清洁和舒适1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为患者提供室温适宜、安静、空气流通的合适休息环境。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3皮肤护理,主要是退热期的护理,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防止着凉,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1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观察饮水量、尿量等16饮食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摄入量不少于3000m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充液体。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17安全护理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意识不清,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档、约束带固定患者。18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热期间会有寒战、面色苍白、头痛、出汗等导致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作好心理护理。对于长期高热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其心理反应。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给予相关的知识教育。19降温措施的选择物理降温的常用方法有:冰袋、冰帽、温擦浴和酒精擦浴等冷疗法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冷疗的禁忌部位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冰袋冰帽药物降温20冷疗法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概念: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改变机体各系统提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影响因素一、方式湿冷的效果优于干冷二、面积应用面积越大效果越强,但患者的耐受性越差,易引起全身反应,如血压升高等三、时间在一定时间内效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如果时间过长,则会产生继发效应而抵消治疗效应,甚至还可引起不良反应,如皮肤苍白、冻伤等四、温度与机体体表的温度相差越大,反应越强。五、部位临床上常将冰袋放置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流经处六、个体差异老年人对冷刺激反应迟钝,麻醉后、昏迷、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硬化、感觉迟钝等患者,对冷刺激敏感性降低,要注意防止冻伤21冷疗的禁忌部位(1)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易引起冻伤(2)心前区:用冷易导致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或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3)腹部:用冷易引起腹泻(4)、足底:用冷可导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6‘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慎用。22温水擦浴与酒精擦浴法1、温水擦浴与酒精擦浴法一般用于体温39.5以上的高热患者酒精擦浴:准备30℃,25-35﹪的酒精。温水擦浴:水温32-34度。要点:①擦浴时头部置冰袋,足底置热水袋。以促进足底血管扩张而减轻头部充血,使患者感到舒适。②拭浴后30分钟测量体温并记录。④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为拭浴的禁忌部位。⑤擦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患者反应。23冰袋2、冰袋:高热降温时置冰袋于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注意观察局部情况,防止冻伤,倾听患者主诉,有异常立即停用。冰袋使用30分钟需测体温,不得在放置冰袋的腋下测量体温。当体温降至39度以下,应取下冰袋。24冰帽冰帽:体温高于39时用冰帽,预防脑水肿,注意防止枕后、外耳冻伤,用冷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以防产生继发效应,低于39度应取下冰帽。25药物降温根据病情和医嘱用药用药后半小时应复测体温并记录,若用药后体温持续不降或降温过缓应及时通知医生,用药后让患者尽量多饮热水及时补充液体。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询问患者感受,倾听患者主诉注意尿量及出入量,防止患者因出汗过多而虚脱甚至休克。并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26
本文标题:体温的测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5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