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紧急医学现场救援与院前急救
内容1、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概念、构成、任务。2、紧急医疗救援的概念、内容及流程。3、灾情评估与检伤分类4、医学救援案例分析5、院前急救(120)的概念、模式、要素、功能任务。紧急医学现场救援能力建设终极目标:1、统一有效的指挥;2、训练有素的队伍;3、协调良好的配合;4、科学权威的预案。紧急医学救援针对内容1、重大自然灾害(气象、地质、原生火灾等);2、事故灾难(交通事故、矿难、海难、空难、安全生产事故、次生火灾等);3、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中毒事件等);4、社会安全事件(重大恐怖袭击、各种人为的群体伤害等)。紧急医学指挥处置运行机制紧急医学救援活动---业务流程我国紧急医学救援活动根据救援规模和灾害影响程度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一般情况紧急医学救援活动;重大灾害、事故、事件和严重(特重大)灾难紧急医学救援活动。1一般情况紧急医学救援活动事件受理记录事发现场现场急救出动救护车急救人员医疗单位途中监护1.来自家庭,机构,公共场所的急救呼叫2.紧急救援中心记录和评估事件类型3.调度适宜车辆和人员赶赴现场4.现场抢救并报告紧急救援中心5.根据急救中心安排转运患者6.进入院内救治或转运病人去其他医疗单位医院救护车救护车急救站紧急救援中心事件受理记录事发现场现场急救出动救护车急救人员医疗单位途中监护1.来自家庭,机构,公共场所的急救呼叫2.紧急救援中心记录和评估事件类型3.调度适宜车辆和人员赶赴现场4.现场抢救并报告紧急救援中心5.根据急救中心安排转运患者6.进入院内救治或转运病人去其他医疗单位医院救护车救护车急救站紧急救援中心2较重大灾害事故紧急医学救援活动现场活动组织途中监护救治调度指挥(卫生行政)登记\处理现场急救病人转运现场资源支持转运车辆调度急救医护人员急救药品设施隔离防护设施急救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医院,FDACDC,FDA院内救治管理定点医院病床腾退医护人员救治资源死亡重伤员轻伤员人员调度人员培训现场活动组织途中监护救治调度指挥(卫生行政)登记\处理现场急救病人转运现场资源支持转运车辆调度急救医护人员急救药品设施隔离防护设施急救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医院,FDACDC,FDA院内救治管理定点医院病床腾退医护人员救治资源死亡重伤员轻伤员人员调度人员培训灾情程度分类轻度:一次伤病亡3~5人或死亡1~2人;中度:一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重度:一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特重度:一次伤病亡50人以上或死亡20人以上;重点事件:伤病亡者为“特殊身份”时。紧急医疗救援的基本程序受理信息报告灾情调度指挥现场指挥伤员抢救监护转送善后处理总结上报120调度指挥室三、二级医院第二、三梯队第一梯队指挥官救护车现场抢救卫生局、市政府、卫生厅119110122呼救现场救援总指挥伤员后送(虚线表示双向通讯)程序示意图现场医疗指挥现场评估内容灾情评估:灾情类别、范围、受伤人数、灾情是否延续、周边环境、是否支援及周边交通、气象情况等等伤情评估:生命体征(意识、呼吸、血压等),具体伤情(多发伤、复合伤、中毒、烧伤)等等应对大规模恐怖袭击一些思考:1、短时间医疗储备资源如何调动?2、通讯设施中断,如何指挥医疗救援及信息上报?3、医疗机构本身遭破坏如何应对?紧急医学救援体会和建议:1.强有力的权威科学指挥决策体系(预案和指挥机构),使医疗救援统一、协调、合理、有序的核心要素;2.训练有素专业队伍(人员、通讯、设备、车辆)是保障医疗救援的根本力量;3.抢险、救援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配合、院内外无缝衔接是医疗救援的重要环节;4.强化培训、救援演练,计划和随机演练并重是医疗救援的基本保障;5.各类重大社会活动医疗保障“动”、“静”结合,是合理、科学使用急救资源的有效方法;6.促进急救立法(地方法规)是规范行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根本保障。院前急救是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而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是否完善和先进,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社会安全保障与应急救援反应能力和急救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院前急救是指病人到达医院前的医学急救(包括快速转运),是社会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主要地区急救号码1、999(香港、北京、南非、英国、爱尔兰)2、119(日本、韩国)3、000(澳门、澳大利亚)4、144(意大利、奥地利)5、112(荷兰、德国)6、台湾118、新加坡995、俄罗斯03、法国15、埃及122、美国911、中国大陆120120指挥中心与紧急救援中心的功能与区别120指挥中心紧急救援中心急救任务单个病员院前急救群体伤员现场急救急救范围常见症状、意外伤害突发灾害事故急救主体单元急救车区域急救网、专业队伍、社会各界应急反映形式事后被动反应事前监测、预警,事后预案启动指挥通讯平台接警、处警监测、预警、决策预案启动,多部门联动指挥调度级别120调度员政府领导决策指挥平台基本模式目前世界各国院前急救模式可划分为二大类,即英美模式和德法模式。英—美模式是以现场对症处理为主,主要由急诊医疗技术员)或辅助医务人员履行现场急救任务,然后将病人运到医院急诊科,由急诊医师提供进一步的医疗急救。这种急救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韩国、英国、美国。它最大优点是人力资源成本较底,因为医师的使用成本很高,而院前急救服务大多免费或保险支付。法—德模式是以执业的急救医生为主,在病人到达医院前抢时间进行高质量的医疗救助,强调救护措施尽早高质量和现场医疗急救的重要性。履行现场急救医疗服务的通常为资深急诊医师和护士。这种急救模式的国家包括中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挪威、波兰、葡萄牙、俄罗斯、瑞典和瑞士等。此模式最大优点是急救效果更好、服务更专业、更符合生命科学原则。在人力资源成本(尤为医师的使用成本)方面较高,中国比上述欧洲国家要低得多,因而更显优势和发展潜力。院前急救三大要素医疗、交通工具和通讯医疗院前急救医疗要素是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并配有急救医疗设备。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有医师、助理医师、护士等,并按照《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规进行工作。急救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有关培训与考核。救护车的人员配备由医生、护士、驾驶员、护工(担架员)按需组合。通讯中国院前急救机构统一使用急救电话“120”。急救中心与下属急救站、网络医院、救护车内均装备无线对讲机,其覆盖半径与服务区域相一致,车内还配备卫星定位系统(GPS),其车载台可接收短信息,使急救信息的传递和调度指令更便捷、清晰。实行统一受理、就近派车,按就近、就急、就资质、就患者意愿的送院原则。。院前急救的功能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并尽早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痛苦、稳定伤情及精神、防止再损伤、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最终的救治质量,以及快速安全转送。院前急救并非是医学急救的全过程。其医学定位应是以症状性诊断、对症性处理和(初/高级)生命支持为基本措施,为提高最终的救治质量而努力。是医学急救的一个(特殊)前期阶段,较院内急救有更大的可变性和受限性。它应遵循院前急救行为规范和医疗技术规范等制度、法规进行有限服务。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负责日常的区域内呼救和突发性灾害的院前医疗急救;转运途中救护;出院病人护送;重大活动、会议的急救医疗保障等。现场急救的主要医疗手段:维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四项技术、抗休克、止痛和其它对症处理,以及安抚伤病员,实行人道主义为宗旨。
本文标题:紧急医学现场救援与院前急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5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