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范畴东方人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认识论东方的唯物论和辨证法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作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中国传统的对立统一理论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其规律起萌于商周,成熟于战国秦汉阴阳学说基本概念《说文》:“阳,高,明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归纳为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学说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标示同一事物相互对立的二个方面在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属阳;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属阴。阴阳学说事物的阴阳属性,并非绝对,而是相对。比较分阴阳--单一事物无法分阴阳任一事物内部可分阴阳每一事物内部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还可再分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交感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基本条件《易经》:天地交,泰••••••天地不交,否《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应,而变作矣。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相反而导致对立制约而产生动态平衡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二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互根: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外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互用: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和助长对方《医贯•阴阳论》: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的消长平衡此长彼消:阴长阳消,阳长阴消此消彼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此长彼亦长:阴长阳长,阳长阴长此消彼亦消:阴消阳消,阳消阴消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相互转化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一般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中医学家的理论思维和临床的诊疗实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素问•金匮真言论》:夫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依据解剖部位区分阴阳上为阳,下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肢体外侧为阳,内侧为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依据生理活动相对属性区分阴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阴阳无限可分,阴阳之中还可再分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某一脏腑,可再分阴阳:心阴心阳,肾阴肾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阳升阴降,阳出阴入。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人阳上体的生理功能,皆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实现的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清阳外发腠理,浊阴内走五脏清阳外实四肢,浊阴内归六腑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还用来区分人体内各种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物质卫阳--具有固护、温煦肌表作用的“卫气”营阴--能化生血液、具有濡养作用的“营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人体的可一切生理功能,都可以用阴阳这个概念说明《素问•生气通天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之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机理,就是人体的“阴阳失调”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阴阳偏胜胜:邪气盛。阴阳偏胜: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热:温热之邪侵犯,出现高热、面赤、脉数等热证阳胜则阴病:阳胜则制约和损伤阴液,使津液产生减少,出现润燥不足、干燥的表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阴胜则寒:寒邪直中太阴,面白形寒、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质淡、脉沉迟或沉紧。阴胜则阳病:阴胜则损耗和制约机体的阳气,出现肢冷、踡缩、脉迟伏或细微欲绝的表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阴阳偏衰衰:正气虚衰阴阳偏衰: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倦卧、自汗、脉微等虚寒证阴虚则热:阴虚不能制阳,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虚热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阴阳互损阴阳互根互用,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最终导致阴阳两虚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阴阳转化人体阴阳失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用于疾病的诊断以阴阳来概括说明病变部位、性质及各种症候的属性,从而作为辩证的纲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析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属阳色泽晦暗属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辨别声息分阴阳语音高亢洪亮属阳,语音低微无力属阴呼吸有力而声高气粗者属阳,呼吸微弱而声低气怯者属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辨别症状分阴阳依症状的寒热、润燥、动静来分身热属阳,身寒属阴口干而渴属阳,口润不渴属阴躁动不安属阳,踡卧静默属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辨别脉象分阴阳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至为阳,去为阴以至数分,数为阳,迟为阴以形态分,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八纲的总纲阴:里、寒、虚阳:表、热、实临床辨证,分清阴阳,抓住疾病本质,执简驭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用于疾病的治疗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调理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根据病证的阴阳盛衰,确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宜药物,以调整机体阴阳失调状态,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补其不足阴虚当滋阴以抑阳:壮水之主,以治阳光阳虚当扶阳以制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两虚:阴阳并补法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损其有余热者寒之:用于阳邪盛而导致的实热证寒者热之:用于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沉浮阴:寒、凉;酸、苦、咸;沉降作用阳:温、热;辛、甘、淡;上升发散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五行学说-基本概念五--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吐着《尚书•大传》: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滋生也,是为人用。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尚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的各自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五行学说-主要内容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为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为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已脱离了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本身涵义,而以五行的抽象特性来归纳各种事物和现象。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事物归属的五行归类取象比类法(直接归类法)取象,从事物的形态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形的归属五行学说-主要内容推演络绎法(间接归类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它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木、火、土、金、水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有序的“相生”、“相克”以及制化关系,从而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这是五行之间关系的正常状态。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相生生:资生、助长、促进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学说-主要内容生我--为我母我生--为我子五行相生关系--母子关系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相克克--克制、制约、抑制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学说-主要内容克我--所不胜我克--所胜五行学说-主要内容木水火金土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制化制:制约、克制化:化生、变化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五行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五行学说-主要内容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二个方面无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无克:事物就会过分亢盛为害,就不能维持事物间正常协调关系有生有克,相反相成,相互为用,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的协调平衡是相对的相生相克的过程,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平衡--生克--再平衡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五行的相乘、相侮,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母子相及是五行之间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相乘乘:凌也,欺辱之意。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五行学说-主要内容相乘的原因太过、不及五行学说-主要内容太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一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如:木乘土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不及: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一行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使其本身更显虚弱如:土虚木成五行学说-主要内容相克是正常情况下五行之间递相制约的关系--生理现象相乘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制约现象--病理现象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相侮侮:欺侮、凌辱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五行学说-主要内容相侮的原因太过、不及五行学说-主要内容太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来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如:木侮金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不及: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的一行的“反克”如:土侮木相乘、相侮可同时发生《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母子相
本文标题:阴阳五行学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7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