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b
阴阳五行学说主讲叶建君第一节阴阳学说主要内容1、阴阳的起源2、阴阳学说的概念3、阴阳的基本内容4、阴阳的基本特征5、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一节阴阳学说1、起源与形成(1)起源于中国。萌芽于远古,奠基于周初,成熟于春秋。(2)是古人在对日月昼夜等自然现象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经过漫长的摸索,逐步归纳总结完善的。(3)是人类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一种原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日月昼夜热寒第一节阴阳学说2、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概括宇宙中相互对立且相互关联中两个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用阴阳来分析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以及某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和把握自然界错综复杂变化的本质原因及其基本规律的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属性: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双方,具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可以用阴阳进行概括,这就是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阴阳属性划分:阴阳属性不能随便划分。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静动火水阴阳的属性特征阳温热明亮兴奋上升向外运动无形阴寒凉阴暗抑制下降向内静止有形第一节阴阳学说3、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属性的特性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存在于万事万物中。2.阴阳的相关性。划分阴阳必须处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同一统一体中。3.阴阳的相对性。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划分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第二节阴阳学说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对立即相反,制约即抑制、约束。阴阳相互对立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制约、相互约束。2.阴阳互根(互用)。是指阴阳之间互为根本、相互依存,并互相资生、促进、助长。《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第二节阴阳学说3.阴阳消长(平衡)。消即减少、消耗,长即增多、增长。4.阴阳(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可以向其相反方面转化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黑白分别为阴阳的各自属性。S线代表阴阳的消长变化和运动中的平衡关系。黑中之白眼、白中之黑眼,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第二节阴阳学说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阳表上左外侧腰背背胸六腑心肺手足三阳经阴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第二节阴阳学说《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升、出(阳)降、入(阴)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第二节阴阳学说1.分析正邪的阴阳属性2.说明疾病的病变机制(1)阴阳偏胜: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2)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3)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4)阴阳转化:阳证转化为阴证;阴证转化为阳证。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4.用于疾病的诊断5.指导疾病的防治6.指导养生防病7.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学说小结1、阴阳的起源:中国古代。2、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阴阳学说、阴阳属性、阴阳属性划分。3、阴阳的基本内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4、阴阳的基本特征: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5、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五行学说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2.五行的特性3.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4.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5.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五行学说一、基本概念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第二节五行学说“五”:是指人体内“升、降、出、入、(化)”五种气机。也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定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引申: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刚柔相济)“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木曰曲直所谓“曲直”,是形容树木的生长形态特征,主干挺直向上生发,树枝曲折向外舒展,故引申为木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曲直刚柔于一身等特性曲直向上、升发、舒展火曰炎上所谓“炎上”,是说火在燃烧时,能发光放热,火焰蒸腾上升,光热四散于外,故火有发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繁茂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火向上、升腾、明亮土爰稼穑所谓“稼穑”,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即所谓“春种曰稼,秋收曰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所谓“从革”,顺从和变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肃降收敛沉降水曰润下所谓“润下”,是指水有滋润寒凉、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水上善若水水润万物而不争向下、寒凉滋润三、五行的归类属性1、归类的依据:五行特性。2、归类的方法:(1)比类取象法:从事物的形象中找出反映本质的特征,直接与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的归属。如日出东方,与木之升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归属于木。(2)演绎推理法:根据已知的某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与此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的五行归属。如已知肝属木,因为可推演络绎胆、筋、目皆属木。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肾有藏精,主水之功四、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相生:是指此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比如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1)五行相生火——土(我)木火土生生“生我”“子”“母”“我生”相克:是指此事物对另一事物在其变化过度时所发生的正常抑制或制约,是自稳调节作用。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比如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2)五行相克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木土克克“所不胜”“我克”“克我”“所胜”水(我)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克我者所不胜,我克者所胜顺位相生隔位相克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间的正常协调关系。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事物间的平衡协调,促进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和谐社会)五行制化规律: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五行生克制化图例(子)火(我生)(克我)(我克)金土(所不胜)(所胜)(生我)水(母)木(我)3、五行相乘(倍克)相乘: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的制约关系。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规律: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乘现象可分两个方面:其一绝对亢盛:一行本身过度亢盛,出现过度相克的现象称之为相乘。以木克土为例:土本身正常,而木过度亢盛,这样过度的木克土,超过了正常的相克程度,则称之为木乘土。其二相对亢盛:一行本身不足,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乘),而使它更加不足,即乘其虚而袭之。仍以木克土为例:土本身不足、衰弱,而木乘土虚而克之,这样的相克,相对土而言,木仍是超过了正常的相克程度,使土更虚,亦称之为木乘土。“相克”和“相乘”尽管在次序上相同,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相克”属五行之间正常的制约和调节,“相乘”则是五行之间异常而太过的制约。在人体,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是生理常态;后者是异常相克现象,是病理状态。相克与相乘的区别木土木土木土乘木土乘克10g10g20g10g5g10g20g5g乘相乘图例(4)五行相侮(反克)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反侮。规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木土木土木土侮木土侮克10g10g10g5g10g20g5g20g侮相侮图例五行乘侮关系图金木土木强木弱有余金克木不及(所不胜)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利用五行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联;二是借助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来分析和研究各脏腑系统、经络之间和各种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运用五行之间的乘侮和母子相及关系来阐释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从而指导辩证和治疗。因此,五行学说不仅用于理论阐释,并可用于指导临床诊治。(一)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医学对生理现象的解释中。五行学说解释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行学说将脏腑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例如,木性曲直,枝叶条达,具有向上、向外、生长、舒展的特性;肝属于木,其禀性也喜条达舒畅,恶抑郁遏制,所以说肝主疏泄。火性温热,其势炎上,具有蒸腾。热烈的气势;心属于火,所以说心“禀阳气”。五行学说不但将人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而且还把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等与人的生理系统联系起来,认为同一行的事物之间有着“同气相求”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性和统一性。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长夏养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等(二)说明人体脏腑间的相互关系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中医学借助五行以探索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是:肝生心,肝藏血可以济心;心生脾,心阳可以助脾之运化;脾生肺,脾运化精微上输于肺;肺生肾,肺气清肃下行有助于肾的纳气主水;肾生肝,肾藏精能滋养肝之阴血等等。五脏相互制约关系是:肾制约心: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心制约肺: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肺制约肝:肺的肃降抑制着肝阳上亢,防其太过;肝制约脾:肝木条达,可疏泄脾土之壅滞;脾制约肾: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相生: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的联系。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相克: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土克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金克木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水克火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制的联系。(三)解释脏腑病理传变五行学说可用于解释一些病理情况,特别是用以说明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某些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中医学习惯上称之为“传变”。中医学特点1
本文标题: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7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