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服饰美食住房出行PPT制作:第一小组PPT展示:第一小组1服篇住房篇3出行篇42美食篇主要内容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最细微的体现应该是这近三十年内服装的变迁。50——6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有这样的顺口溜:“日本产尿素,做成飘飘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是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装饰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装、人民装、军服是他们的首选。•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中山装•中山装外形上呈方形,宽窄适中,领口以下等距排列五粒圆形钮扣,顺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左右共四个口袋均衡对称,形成含蓄、庄重而平衡的风格。60年代人人爱“武装”无论大人小孩,几乎人人都有一套红卫兵装。鲜艳夺目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人人都湮没在黑、深蓝、军装黄和白色的服装之中。70年代:一个大变革的年代“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这一年代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期,文革的结束,使人们对美的天然热爱和追求迅速苏醒,所以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70年代初,化纤面料问世,服装面料的品种,花色变得十分丰富,许多人开始摆脱老三色、老三样服装,追求新的服装式样。人们除了在裁缝店加工服装外,还喜欢购买成衣,图其方便、省事。这种转变是服装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国服装业的振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绝对会引起围观。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太快90年代又盛行夹克衫及其编译的休闲衫。连衣裙又此出现,之后蝙蝠衫、健美裤、高跟鞋、牛仔裤、吊带裙、迷你裙、婚纱等。T恤衫、牛仔裤、运动鞋、旅游鞋则成为男女共宠的时尚。1994年哈日族一股崇尚日本明星的风潮从台湾省吹到了内地,在1970年代后出生的人中风行开来。他们出门玩滑板,穿HIP-HOP的衣裳,扎花里胡哨的头巾,他们穿着松糕鞋和有短流苏的裙子。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在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唐装。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也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无季节时装小结•1978年,一个不平凡的开始。这一年伟大的领袖邓小平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轨迹。到今天己有30年光景,这其中变化可谓翻天复地,不知还能用什么形容.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家有目共睹的是祖国的崛起。从某一点,如服饰,就可以直接反映出中国人着装观念的改变,从而折射出国家走过的一条繁荣昌盛之路。民以食为天不论什么年代,老百姓生活中都少不了“吃”这个重要内容。30年来,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的变化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当下,人们面对品类繁多的美食常苦于选择“吃点啥”。然而,30年前,中国人还处于“没啥可吃”的状态,“吃饱饭”成为那时人们的终极理想。改革开放前的状况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很多东西都得凭票购买,肉、禽、蛋等副食品不能充足供应,老百姓也顾不上什么口感、营养,只要能吃饱就行。老百姓家里一年大半时间吃的是青菜腌成的咸菜。菜谱基本是常年不变,餐桌上一般只有一两个菜,肉、鱼、鸡、鸭、蛋等荤菜和水果极为少见。计划经济时代粮食和食用油是按计划定量供应的,各种票证多达几十种:买米面要粮票(包括面包饼干、大饼油条各种点心),买食用油要油票每人每月只有250克。肉要肉票、蛋要蛋票且每人每月的定量好像只有500克。甚至牛奶都是奢侈品,并且具备一定条件每户才能订1—2瓶:比如家庭中有婴幼儿、有年老体弱者,要不就是达到一定级别的干部家庭,才能订牛奶。三十多年前人们用粮票买食物30年前的农村,没有任何副业,乡亲们只有靠天吃饭,而“天公”又常常不遂人愿,一日三餐吃的是玉米面、高粱面做的贴饼子、窝窝头儿、尜尜儿汤……没有几种像样的蔬菜,大家都就着自家淹制的咸菜。当然,咸菜也比不上现在的好吃,是用盐煮成咸水淹的,有谁舍得放大料、花椒、十三香呢?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绿色食品”,而且供应量少。70年代的食物•80年代的零食搅糖稀街边的小贩正在加热白糖做成松软的棉花糖•三十年前的餐桌上,只有白菜、土豆、自家生的豆芽、山野菜简单的几样,肉是限量的。正是因为食物的严重匮乏,很多人都因为营养不良而身患疾病。60~70年代,肝炎被称为“黄病”,面对当时无药可治的“黄病”,国人谈病色变。到了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夜盲病、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病已经大大减少,并陆续消灭了霍乱、鼠疫、斑疹伤寒、黑热病,其它传染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迅速下降。很多疾病的名称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已经很陌生了。现在的食物“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从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人们才能开一次荤,现在想到什么吃什么,讲究色香味俱全。鸡、鸭、鱼、肉、瓜、果、菜、蔬、米、面、点心每天每餐变着花样不重样。从吃饱到吃好,再从吃好发展到吃出健康:讲究绿色、讲究营养均衡,讲究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快餐也渐渐入驻中国市场,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来食品周末的时候火锅是人们饮食的不二选择小结•纵观三十年,中国老百姓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再到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小小的餐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以前的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现在的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物构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轨迹,凸显了三十年改革开改成果的一个侧面,那就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年代以后,通过改革开放,在食物构成方面获得了长足的改善和发展,生活水准日益提高。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30年来人民住房的变化四代人的不同感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话反映出当时老百姓对住房的一种渴求。而千年后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70年代的筒子楼,80年代的单元楼,90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和时代的进步。70年代的城市房子70年代的房子没有门卫,污渍斑斑80年代的城市•高兴的居民拿到了新房的钥匙。90年代已有了现代气息90年代的农村已不再陈旧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村子。仅仅30年,巨大的变化2006年,北京市民在第22届房交会上观看楼盘模型。2007年11月,即将竣工的拉萨阳光家园廉租房小区。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廉租房被摆在了显要位置。房子带来的困扰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买房难也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尽管政府不断的提出新方案减缓房价的过快增长,可却没有明显改善。面对直线升温的房价,很多人望而却步,也有不少人奇思妙想,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房子的创意,也算得上苦中作乐了。小结人民的住房条件逐步改善,从原来的简单平房,砖坯房土坯房筒子楼发展到公寓、花园式小区、别墅。从一家三代居住一室到大家庭解体,各个小家过自己的甜蜜的小日子,我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有些问题仍需要改善,还应完善一些制度,出台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改革开放30年全国交通的巨变前言30年,中国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而变化最大、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交通从悠长的胡同到静谧的小巷,从热闹的马路到繁华的街道,从宽阔的高速公路到封闭的环路,中国的道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行走在路上的人,奔驰在路上的车辆,所有的这一切,每天都在改变。1978梦开始的地方——北京那时候北京的二环外就是郊区了,在西郊百万庄的农贸市场,经常可以看到辛苦的农民赶着驴车来城里出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累了困了,就席地而睡。1979交通宣传员——北京为了北京搞好交通秩序,中小学生们经常走上街头,做义务宣传员。1980北京机场——北京那时的机场很小,也没有大飞机,飞机是中国民航字样,机尾是国旗。记得那时要乘飞机,需要团以上单位的介绍信才能购票。那时候买不起彩色胶片,使用的是问朋友要的拍电影剩余胶片的片头,是灯光片,前面要加雷登滤色片。1981年准备上阵——怀柔是春节的时候,村里的演员们一起乘拖拉机的拖车去县城表演。1982年忠于职守——北京那时候北京的郊区有很多的火车岔路口,需要看道口的员工来管理栏杆,以免发生事故。1983年古运河上——常州因为运费低廉,老祖宗留下的运河一直在满负荷的使用着,这是在清晨里运送煤炭的木船。1984年国庆检阅——北京1984的国庆阅兵,是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10月1日10时,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阅兵车出天安门,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秦基伟乘检阅车,请邓小平检阅部队。受阅部队和群众行进在长安街上。1985年原始二环——北京那时候很少私家车,路上没有很多的汽车,而且能看到现在已经进博物馆的上海牌小轿车,那时候,它是局级干部的配车,而且不是个人专用。1986年边境路上——云南瑞丽当时瑞丽是一个边境县城,在边境上有一村二国的景象,有的界碑甚至在老乡的院子里面,有时一不小心就会北京吉普把车开到缅甸境内。1988年旅游大巴——四川红原去九寨沟采风,在红原草原停车观景,骑马的藏族小伙子靠近大巴来兜揽生意。1989年去大巴扎——喀什喀什的大巴扎在南疆是最有名的集市了,热闹非凡,可以看到农民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把自己的产品运来。1991年地铁车厢内——北京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及乘坐。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1981年9月1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1992年天宁寺桥——北京从西便门桥往西不远就是天宁寺桥建成于1991年,该桥位于宣武区与海淀区交界处,既是路陆桥又是跨河桥,当时这是二环路上最复杂的一座桥梁,由17座跨路和跨河桥梁组成。1994年东三环——北京东三环虽然早就存在,但随着改革步伐的前进,越来越漂亮了,1990年建成的北京京广中心是我国大陆首栋突破200m的超高层建筑,就在东三环上,一直是北京的最高建筑,直到最近在修建的CCTV大楼和国贸三期才超过了它。1995年南京路——上海南京路是上海最热闹的一条马路,商铺林立,靠近外滩,在1999年9月,又建成了南京路步行街。1996年贡嘎机场——拉萨拉萨贡嘎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镇,坐落在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600米,可供波音747、空中客车等大型飞机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在1996年的时候,去拉萨要在成都或者西安转机,机票在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7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