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形而上学•一、什么是最真实的?•二、世界本原学说•三、本体论的开创•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五、心灵与形而上学•六、形而上学与生活世界开篇问题•“假作真时真亦假”•下列各项的“真实”度有多少?(用一个1到10之间的数给它们打分,10代表最真实,1代表最不真实。)你身边的人你坐的椅子上帝天王星贝多芬名曲你昨晚的头痛人权电子梦境数字7水爱美基因相对论你的身体红色理性你的灵魂中国政法大学一、什么是最真实的?•两种对“最真实的”东西的检验方式•第一种是,最真实的对象是那种其余事物都依赖于它的对象。•第二种是,最真实的对象是那种本身不会被创造或毁灭的对象。——罗伯特·所罗门•从根本上说,本体论就是关于什么是最真实的东西的研究。有些人会持一种常识的本体论,认为最真实的东西是椅子、身体、人等;有些人会持一种更偏向科学的观点,认为最真实的就是科学所发现的那些东西,比如电子、基因等;另一些人的思路则更具精神性,他们把上帝和灵魂排得最高;还有些人总是把人当作最真实的。大多数人感到最困难的是像贝多芬的音乐和数7这样的东西。——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一)现象背后的实在•哲学上引起最大困难的一个区分就是“现象”与“实在”的区分,事物好像是什么与它究竟是什么的区分。画家想要知道事物好像是什么,实践家和哲学家则想要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然而如果实在并不就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样子,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知道究竟有没有任何的实在呢?——罗素•我们假定存在着一种现象背后的实在,并试图用不可见的东西来解释可见事物的序列。……正是这种在我们所看到的、显得如此的东西和我们用来解释它的“更深层的”图景之间所做的区分,才迫使我们引入了“实在”这一概念。实在是对这个世界——或连同另一个世界——的看法,它使我们可以理解日常显现的世界,无论是天气还是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个可怕的事故表面上的不公,还是人类历史的意义。因此,我们学会了区分事物显现给我们的方式和它们的“内部”实在,学会了解释它们和理解它们。——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二)梦、感觉和理性•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心经》•所罗门论理性(reason):抽象地思考、形成论证以及进行推理的能力。有时理性指的是人心灵的一种“能力”……在形而上学中,这个词有一种很有争议的含义,即人仅仅通过思想超越经验去确定实在是什么样子的能力。•今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实在是科学家所描述的样子。……在过去……当科学尚未完全主宰我们的实在图景时,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上帝。……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宇宙的秩序首先是上帝的无限智慧和至善的一种标志。而对于科学家来说,最实在的东西是那些最可触、最可测量和最可检验的东西。……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感觉是最可靠的知识来源,并且会把我们的亲眼所见当成相信某种事物的理所当然的依据。但直到大约三百年前,哲学家和科学家还是更信任理性能力而不是感觉;对于后者,他们抱有很大的怀疑。——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三)物理学之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神殿,各方面都富丽堂皇,里面却没有神。——黑格尔•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死后,遗留下一部分稿子,没有写上总名。他的徒众们看见这本稿子的内容,是比Physics一书的内容更进一步的,因之就题为Metaphysics,意思就是:在Physics之上的。中文译为“形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一句话来的。——劳思光《哲学浅说新编》(四)形而上学的基础•形上学的研究,是以所谓“超经验的”实有为对象的。我们能看见、听见、摸到、感觉到的事物,在哲学上称之为“经验的对象”,大如日月山川,小如眼前的桌子、椅子,以及我们的身体等等,都是经验的对象。研究经验的对象,是经验科学的任务。早期的幼稚的思想,可以将“经验的”与“超经验的”混起来,但在人类智慧稍有发展之后,就有专研究超经验的实有的形上学出现了。——劳思光•形而上学就是关于事物本质的学说。传统形而上学包括宇宙论(cosmology)和本体论(ontology):前者是关于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理论;后者则探讨存在或实在的本性,以及关于存在的诸种基本范畴,或者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探讨“作为存在的存在”。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包括:心与身、实体与偶性、时间与空间、同一与变易、共相与殊相、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可能等。——李超杰《哲学的精神》二、世界本原学说•最终的实在是水。——泰勒斯•实在是不确定的“无限者”。——阿那克西曼德•实在从根本上说是气。——阿那克西美尼•实在像火。——赫拉克利特•实在是由微小的原子构成的。——德谟克利特•自哲学诞生起,关于存在问题的学问也就起步了。不过,这门学问最初还未获得本体论的形态。它的最初形态是世界本原学说。可以把世界本原学说称作“前本体论”,因为这种学说是本体论的先导,它探讨世界统一性的原理,也就是要揭示诸存在者之最基本的共同规定。只是因为它所揭示的基本规定,还出不了有限的感性具体性之范围,所以还不是本体论。——王德峰《哲学导论》你怎么看世界本原?•有些人的确是像德谟克利特那样理解宇宙的,他们认为宇宙包含着一种由不变的元素构成的精妙秩序,而这些元素可以通过拆分和分析而得到理解;有些人是像泰勒斯那样理解世界的,他们认为世界就像一池水或地中海那样,是可理解的、有形的和物质的;有些人是像阿那克西曼德那样理解世界的,他们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神秘的、超越日常经验的;还有人则把不变的能量和剧烈的流变看作世界的最重要的要素。——罗伯特·所罗门•外行人往往认为现代科学已经弄清了实在的最终本质,或至少是知道得比前人多得多。然而,无论认为实在应当由基本的建筑原料构成,还是应当以某种更大的、更为整体的东西加以刻画(无论物质和能量谁是首要的),基本的争论仍在继续着。……换言之,形而上学并非仅仅是一种关于科学的陈旧而粗糙的看法,它更是一种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2500年,但它的一些想法其实与今天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三、本体论的开创•实在最终是数。——毕达哥拉斯•实在就是逻各斯。——赫拉克利特•实在是不变的,连贯的,完满的。——巴门尼德•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用追寻“第一因”的方法来揭示诸存在者的最基本的规定,这种努力所以归于无效,是因为在感性的经验世界中不可能有“第一因”。假如我们仍然要追寻那统驭和规定万物的根本原因,那么,第一,这原因必须不再是其他事物之结果,即它自己同时即是自身的原因;第二,这原因必须是能保持自身不变的。换言之,必须以“自因”取代“第一因”。——王德峰《哲学导论》(一)实在是“逻各斯”•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一切都遵循着这个道(logos)。——赫拉克利特•内在的本原即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这个词的原意是“话语”,赫拉克利特用它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并且认为正确的道理表达了真实的原则。就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它可被理解为“理性”、“理由”等;就逻各斯是世界的本原而言,它又可被理解为“原则”、“规律”、“道”等。……按照逻各斯的原则,一切事物都像火那样变动不居,处于永恒的生成变化状态。——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二)实在是“Being”•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巴门尼德•巴门尼德把“是者”(being)作为真理的对象。……这个概念来自希腊文的“是”(einai)动词。在西文中,“是”(tobe)既可用作系动词,起表述作用,如在“A是B”句型里的用法;又可以单独使用,指示事物的存在,如英文tobeornottobe(存在或不存在)……巴门尼德……把“是”的两种功能归结为同一意义、同一对象……又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不生不灭、连续性和完满性。……他以前哲学家所说的本原具有感性直观可把握的形体和性质,如可感的物理性质以及可用数字符号和图形象征的数学性质;而巴门尼德则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是者”后来超出自然哲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注意:有了tobe,单词才变为主词,感性杂多才变为一“是者”。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共相(Universal)、“本体”(Noumenon)、“理式”(Idea),亚里士多德的“实体”(Substance)、“本体”(Entity)、“存在”(Being)等一系列真正的本体论概念,为人类理性的哲学追求提供了必要的哲学概念和哲学范畴,而他们在众多著作中表达的超越物理世界、超越现象界、超越有限世界,探索终极实在、终极原因、终极根据的哲学追求,则是哲学本体论诞生的标志。——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一)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把巴门尼德关于世界是静止的命题与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变化的命题综合起来,提出静止的理念与流变的现象两个世界的思想。柏拉图认为,我们日常所感知到的具体事物都像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是变动不居的,因而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应该像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一样是不动不变的;这样的存在就是“理念”(Idea)。理念是……我们所能见到的现象事物的本质,“理念世界”给予并显现“物理世界”的意义。——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参阅教材第146~147页“洞穴比喻”(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凭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门科学跟任何其他的所谓特殊科学不同;因为在各种其他的科学中,没有一种是一般地讨论“存在”本身的。它们从“存在”割取一部分,研究这个部分的属性。——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坚持我们的日常实在就是实在……事物的形式就在事物本身当中,而不是存在于另一个地方……构成最终实在的东西——他给它们起了一个很重要的名字:实体——就是这个世界中的个别事物,即马、花、人、石头等。然而,现象与实在之间的区分仍然保留了下来,因为我们并不总能理解这些个别实体的本性……•亚里士多德……接受这个常识意义上的世界,但同时表明其中还有许多我们尚不能理解的东西,整个图景不能仅从生活的细节加以把握。——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五、心灵与形而上学•考虑我们面前的这张桌子,它虽然一向并没有触动我们的思绪,现在却已成为充满惊人的可能性的问题了。关于它,我们所知道的仅仅是,它并非是它看上去的样子。超出这个平凡的结果的范围而外,我们有充分的自由去任意猜测。莱布尼茨告诉我们,它是一堆灵魂;贝克莱告诉我们,它是上帝心灵中的一个观念;严谨的科学几乎也同样令人惊诧地告诉我们说,它是极其庞大的一堆激烈运动着的电荷。——罗素•一个唯心论者认为,万物存在的基础是心灵(无论是我们自己的心灵,还是上帝的心灵)。……正是心灵才是最真实的东西,其他的一切都依赖于心灵。……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有三种关于心灵及其在实在中的地位的不同观点支配了我们的思考。……在第一种观点看来,心灵不过是一种实体;在另一种观点看来,心灵是一种实体的一个部分;在第三种观点看来,心灵是唯一的实体。——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一)笛卡尔的实体观•精神可以没有肉体而存在,肉体可以没有精神而存在。——笛卡尔•笛卡尔是一个多元论者,他相信……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实体:物理意义上的身体、心灵和上帝。……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把不同的实体——特别是心灵与身体——联系起来。……发生在我身体上的事情(比如踩到了一颗钉子)怎么会在我的心灵上引起一个效应(即疼痛)呢?……笛卡尔从未解决实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只有两种办法:或者(1)心灵与身体并非不同的实体,而是同一实体的不同部分;或者(2)它们是不同的实体,但无法相互作用。斯宾诺莎的解决办法接近于第一种,而莱布尼茨的接近第二种。
本文标题:形而上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7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