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整合及特征 全部知识点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一个形态两个时期两对矛盾两大任务四条线索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①清朝后期(1840-1912)②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8)③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两个时期——1919五四运动1840鸦片战争1949约80年约30年【概念阐释】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年)1840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领导: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任务:反封建和反侵略;追求社会民主和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革命任务民族革命(反侵略)——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主革命(反封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四条基本线索——①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侵华史)②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史③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④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①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甲说……②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乙说……③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所以丙说……④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所以丁说……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史观解读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文明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丁说:“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例:对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的评价:①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②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③整体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文明史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转向工业文明的地方。⑤社会史观: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07年广东卷)【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第(3)问: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07年广东卷)第(3)问: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①(从材料一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双半社会的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从材料二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a.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b.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c.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条件。新中国的建立,带来婚葬礼俗的改革:土葬为火葬,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时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材料三】法国著名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新史学》中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而且还是…习俗史”。思考:请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析新中国建立的影响。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屈辱史)(一)侵华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胜败原因)1、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中国完全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5、抗日战争。(1)1931——1937年,局部侵华。(2)1937——1945年,全面侵华。(二)不平等条约(内容及影响)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协定关税……2、1843年,中英《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侵犯司法主权)……3、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深入内地;开放通商口岸最多……4、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5、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准许华工出国;开天津为商埠……6、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允许设厂;重庆……日本成为获得赔款额最多的列强。7、1901年,《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反帝;……赔款数目最大;8、1915年,“二十一条”——旨在灭亡中国(三)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①1840以前特征:走私鸦片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②1840-1895特征: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手段:开放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后果: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1895-1931特征: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手段:设厂、开矿、筑路、向中国提供开款后果: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④1931-1945特征: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相结合手段:控制中国工矿业,掠夺中国劳动力,掠夺农产品,控制金融后果:使我国经济遭巨大灾难,破坏民族工业⑤1945-1949特征:美国对中国大肆商品输出后果:给民族工业以毁灭性打击(一)地主阶级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2、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林、魏;洋务运动)(二)农民阶级1、太平天国运动(发动及失败原因、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及意义)2、义和团运动(评价“扶清灭洋”)(三)资产阶级1、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背景及意义)2、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意义)3、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分子——新文化运动(原因及意义)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四)学生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原因及意义)(五)工人运动1、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1923年“二七”大罢工(六)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创建时期①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建党。②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③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2、国共对峙十年①1927年“八七”会议——为中共指明了新的出路;②1935年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抗日战争时期①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②1945年中共“七大”——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会议;4、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解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产生的条件:(1)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外商企业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3、特点:两面性4、发展:(1)甲午战争以后——初步发展(2)辛亥革命后(1912年—1919年):“短暂的春天”(3)国民党统治时期:缓慢发展5、建国后:(1)合理调整(国民经济恢复)(2)赎买政策(社会主义改造)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复习时注意这三条主线的交融与影响,准确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注意理清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时间概念与近代化历程的关系。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近代化的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化为现代工业社会。复习指导——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近代中华民族在列强侵略的屈辱中,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前80年(1840~1919)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后30年(1919~1949)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内容总论2、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多种势力阻挠,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艰难曲折。②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过程,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的发展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③中国近代化区域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行业集中在工业领域,农村地区和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④中国近代化是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属于“欧美风雨”的产物。内容总论3、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①先天的不利条件: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资金准备不足;缺乏科技支持,技术准备不足;欠缺技术人才,人才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思想准备不足。②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的压制③缺乏安定的环境。近代中国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内容总论【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芽状态,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但由于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主义势力仍然强大,广大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加上外国势力的阻挠,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化的因素,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第一阶段1840-1860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
本文标题:2013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整合及特征 全部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8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