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电影遇见书——记“香樟园影院”儿童电影课程电影课程从一人到一个团队,从一节课到一整个课程体系,从一所学校到一所图书馆一家连锁电影院,从一座城市温州到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我们一次次见证着奇迹,一次次感受着电影文化给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变化。自从学校将儿童电影课程搬上更大的平台——温州市各大图书馆和漫游未来影院之后,来自全市各地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儿童电影课程的学习中来。他们甚至不放过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如果没有拿到名额,有的孩子会在电影开场前一个多小时就候在会场门口,等老师过来再请求进场。电影课程从一人到一个团队,从一节课到一整个课程体系,从一所学校到一所图书馆一家连锁电影院,从一座城市温州到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我们一次次见证着奇迹,一次次感受着电影文化给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变化。把儿童电影引进课堂,把儿童电影课作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是我校课程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集合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必将引领又一课改新浪潮。那么为什么会选择电影课作为本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呢?一、为什么是电影(一)大家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儿童电影恰好就符合了儿童的这种思维方式。“全美最佳教师”雷夫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提到儿童电影课的开设深受学生的喜欢,他的这一做法被广为效仿。(二)机构说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9月28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通知》一文中,明确提出:“要用戏剧、影视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美育,要创造条件开设影视等教学模块。”英国电影协会认为,通常情况下,电影被学校用来给学生放松,但是事实上,电影应该被视为儿童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经典儿童电影应该在课程中获得与经典文学作品同等重要的地位。该协会主席卡里·巴扎尔格特说:“人们在讨论孩子们应该读什么文学作品,我们希望从他们应该看什么电影开始讨论,我们希望孩子了解人们是如何通过电影理解这个世界的,这跟其他艺术是相通的。”(三)课标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电影、电视、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等等。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也明确要求: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由此不难看出,开设儿童电影课程无疑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这样充实的文化环境中,让学生去感悟与体验,经历与收获,一切教育的功效自然水到渠成。二、电影院里的电影课“耶,到电影院上电影课咯!”周五的校园内,常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喜悦的呼朋引伴声。电影课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课程,如同节日一般充满期待。12:30,2个班的孩子们如约来到当地的漫游未来影院私人订制VIP大厅里,开启迷人的光影之旅。大约90分钟完整的电影观看之后,电影导师陪同孩子们共同启程,一起探寻电影的精彩之处。日益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的出现,使得观影在校园内变得很常见,那为什么到电影院上电影课呢?首先,电影需要大屏幕、黑暗和安静——这三个条件是在教室里观影所不具备的。其次,教室是日常学习之所,面对如此熟悉的场景,看电影时的神秘感和仪式感便消退了。最后,教室的桌椅并非为观影而设计,舒适程度是大打折扣的。❖看电影,应该是一种轻松愉悦的休闲方式。❖把教室搬到电影院,有利于孩子们迅速地进行身份的切换:从学生到观众。孩子们与影片的互动,其实从进入影院就开始了,走过挂满电影海报的走道,一种期待,一种氛围就已经在将孩子们带入情景之中。而当电影开始,整个空间变暗,不必要的干扰被排除,孩子们的身心沉醉于光影之中,由此带来的视听效果是普通教室所远远不能及的。物理空间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心理的变化。❖把教室搬到电影院里去,就是通过适当的空间形式强化教师、学生的行为及思想观念,让光影的魅力在专业影院空间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我们希望能够让教室空间改变单一的状态,让学习的空间无处不在。❖在影院里,孩子们坐在舒适的座椅上,无须端坐,此刻作为一名观众,他们和老师一样,都刚刚从那个造梦的世界里回到现实。❖我在期许,这些在电影院上电影课长大的孩子们,会不会走出导演、编剧、演员、影评家……当然,也可以只做一名纯粹的电影爱好者。在很多年以后,他们中的某些人如果能够记得,曾经在电影院里上过的那些电影课,那就足够了。如果我们的教育有更开放的课堂,能为孩子们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那么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都应该成为我们的教室。电影院也是一个庞大的“隐性课堂”,其间隐含着一节节极富教育意义的“隐性课程”。电影院的建筑风格、环境布局对孩子的审美意识间接地进行渗透;观影时的基本礼仪,与工作人员的互动交流;等等,则以内隐的方式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发生作用。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把电影院与学校电影课程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电影院资源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使更多的学生在充满设计感而又宽松的氛围中接受高品位艺术潜移默化的濡染。三、电影课如何上“香樟园影院”儿童电影课程根据学校3~6年级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设置了相应的课程方案。课程目标:1.初步了解电影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打下基础;2.挖掘影片中人文情怀,在书影互文中,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3.了解不同的文化,让多元文化发生碰撞,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4.增强人文底蕴,树立科学精神,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课时安排:每学期必修课4次,选修课不定,每次课2.5小时。光影世界的多样形式,丰富内容,为电影课提供了灵动多样的模式。一共三种课型:(一)点状课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电影课的教学。点状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围绕某部影片多个点进行观影讨论。一部载入电影史册的经典影片为不同的观众提供了无限的解读可能,因此点状课程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学习。以《风之谷》的教学为例。《风之谷》是宫崎骏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片中无关乎探险、悬疑,有的是他不变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敬畏与人类贪婪的痛斥,人性的纯真与贪婪之间的对比。这,也许就是它经典之所在。学习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电影海报、手抄报等,有创意地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2.通过讨论、互影思考、换位体验等方法,在影片中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的重要性。3.在观影体验中品悟影片细节之妙,获得真、善、美的享受和愉悦,激发观赏优秀电影的兴趣。学习过程:❖活动一:小组合作,创意简介影片梗概❖活动二:头脑风暴,人物评价❖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评价主人公娜乌西卡,你会写下哪个词?并说说理由。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图。❖活动三:生生互动,回忆影片中印象深刻的情节❖活动四:聚焦话题,获得启示1.看海报,学生回忆细节。娜乌西卡是唯一愿意与虫子进行交流的人。2.相关影片片段回放。3.出示影片截图,排序。4.思考:片中多次出现娜乌西卡与虫子交流的片段,这样的情节安排是不是有重复之嫌?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5.体会导演的独具匠心:人与虫情感变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讨论:你认为娜乌西卡的身上最与众不同的能力是什么?❖6.互影思考:观看影片《星河战队》《安德的游戏》片段,小组合作研究。(1)三部影片的异同点,填写表格。(2)求同:三部科幻片的相同之处。为什么都是虫?小组合作填写“理由圈”,并由一位同学汇报。(3)求异:相同之中,又有什么不同呢?在求同求异中,感受导演在影片中所传递出来的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理念。❖7.换位思考,获得启示。❖如果你是导演,让你拍人与虫的战争的影片,你会设定一个怎样的结局?❖在该设计中,我依据学生学情、影片特色、个人兴趣等多种因素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部影片,不同学科的老师同课异构,解读的丰富性便蔓延开来了。(二)线性课程线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围绕某位导演多部影片进行横向内容联系和纵向时间比较。在点状课程的基础上,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观影量,这时就可以将不同的影片按照导演、演员、类型、主题等形式进行重组,在片段赏析、比较、重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和见解。带着孩子们看完10部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片之后,又做了如下的课程:以课例“守护自然的生命之树”来进行阐述2.推荐阅读:《爱心树》《树真好》《椅子树》《愿望树》《樱桃树下的约克》《再见小树林》《苹果树上的外婆》《和树谈心》。3.补充思维图:在你的眼里,树又有了哪些意义呢?补充关键词。活动四:寻找《天空之城》的原型1.从《格列佛游记》的浮岛到《天空之城》。(1)出示《格列佛游记》中关于Laputa的描写片段。(2)书中插图与影片截图的比照。(3)好书推荐:《格列佛游记》。2.住在距离天国最近的地方——探访电影《天空之城》的取景地:希腊梅特奥拉。活动五:认识久石让,聆听《天空之城》主题曲及变奏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活动一:通过与树相关的话题切入,唤醒学生对树的情感活动二:寻找宫崎骏影片中大树的意义1.回忆:大树是宫崎骏作品里的常客,你还记得在哪些影片里出现过?2.回放:《风之谷》《龙猫》《幽灵公主》《天空之城》四部影片中相关片段。3.聚焦《天空之城》,讨论《天空之城》的神话寓意。4.补充资料:树与土地的关联活动三:书影相随,形成主题——最·爱·树1.大自然是一种生命力,非人类所能主宰,人类不仅要学习与自然相处,更要去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与崇高的意象。在不同电影之中,寻找相关的话题进行勾连,这既是对影片再次深入地理解,更是提升思维品质一种有益的手段。(三)立体课程立体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同一主题让电影与其他艺术对话。借助电影这一媒介,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不同的艺术领域,打开他们的视野。例1:电影与文学的对话❖不少的电影是由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通过与文学名著对应的电影做评书观影的品鉴会,能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拉近他们和名著之间的距离。❖细心梳理语文课本,能够找到不少与之相匹配的电影。用这种方式来推荐课外好书,也有事半功倍之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推动整本书的阅读,通过电影课就可以实现了。2:电影与历史的对话❖通过电影了解历史,是一种广为大家所喜爱的方式。因为有了历史背景,电影显得更加厚重了。伊朗儿童电影《小鞋子》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电影导师的引导,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鞋子的故事,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细节,听不见的声音,比如:教室墙上的枪眼,馕的制作过程,伊朗男女分校上课,画面之外响起的战斗机的轰鸣声和警车的声响……关注这些细节,引起了孩子的细究,这个国家到底经历了什么?经典就是需要这样细细地品味。3:电影与多种艺术的对话《胡桃夹子》这个童话故事对许多孩子来说,是耳熟能详的。我们的电影课不仅让孩子欣赏同名电影,还可带领学生欣赏由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同名组曲,借助迪士尼制作的《幻想曲》这一动画作品,让孩子走进古典音乐,与世界名曲有一次亲密接触。同时欣赏同名芭蕾舞剧,戏剧。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分组,选择喜欢的方式来演绎这个童话故事。❖蒋勋说:“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电影课可以将这“三好”一网打尽!❖美国诗人惠特曼曾在诗中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电影课程将美好的东西呈现给孩子们,而这些美好也终将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沉淀于他们的成长里,帮助他们走向更好的自己。
本文标题:电影遇见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0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