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四川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川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姓名:余小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王成璋20060401四川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作者:余小英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参考文献(61条)1.参考文献2.李建敏我国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及研发模式[期刊论文]-中国药房2002(7)3.颜久兴创新与医药产业[期刊论文]-天津药学2002(1)4.唐若维.王英论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期刊论文]-中国药房2000(3)5.蔡洪秋技术创新是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6.李泊溪论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战略背景与目标——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的若干思考(一)[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5)7.张飞燕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中国药房2003(7)8.郭俊华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1998(03)9.曹军伟.张伟江苏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战略研究2005(01)10.甄峰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2000(6)11.李宗璋.林学军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2002(5)12.蔡兵如何评估广东的科技创新工作1999(05)13.焦凌佳我国各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5)14.敖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2004(06)15.张浩.冯林主成分分析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2004(06)16.胡琴湖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和研究2003(01)17.姜炳麟.谢廷宇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多级模糊评价方法[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4(18)18.李荣平.李剑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1)19.李立.刘致远我国合成材料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2000(01)20.尚勇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200121.StevenCasper.CatherineMatravesCorporateGovernanceandFirmStrategyin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DiscussionPaperFSⅣ97-20,WissenschaftszentrumBerlin]199722.EstherFSchmidShouldscientificinnovationbemanaged?2002(18)23.JürgenDrewsStrategicchoicesfacing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acaseforinnovaton1997(02)24.NickDavies.TimPeakman.SteveArlingtonAnewformulaforfindingdrugs2004(05)25.AidanHollisAnEfficientRewardSystemforPharmaceuticalInnovation200426.LukeGeorghiou.KeithSmith.OttoToivanen.PekkaYl(a)-AnttiláEvaluationoftheFinnishInnovationSupportSystem200327.HannuHernesniemiEvaluationofEstonianInnovationSystem.SupporttoEuropeanIntegrationProcessinEstonia200028.DrewsJundRyserSInnovationDeficitin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199629.AsheimBT.AIsaksenLocalisedKnowledge,InteractiveLearningandInnovation:BetweenRegionalNetworksandGlobalCorporations199730.HairJFJr.AndersonRE.TathamRL.Black,W.Cultivariatedataanalysiswithreadings199231.杨俊斌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199432.四川省医药化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四川省医药产业2002-2005发展纲要200433.孙巍中药产业比较分析200534.严秀芳科技创新之我见1995(07)35.石忆邵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建议[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5(5)36.崔清泉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4(11)37.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199938.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5(2)39.张怡.岳金桂技术创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003(08)40.王苏武SPSS统计分析200341.熊比特经济发展理论199042.傅家骥技术创新经济学199843.莫长塞.王英中国医药产业研究开发战略选择[期刊论文]-中国药房2000(4)44.何勤.苏子仪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1997(02)45.UtterbackJ.AbemathyNADynamicalModelofProcessandProductInnovation1975(06)46.SlinnJInnovationintheUKPharmaceuticalIndustry1948-197847.BloomN.ReenenJWhyhastheUKPharmaceuticalIndustrybeenSuccessful199748.胡明.蒲剑.赖琪WTO与四川医药产业[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2000(4)49.DebressonCBreedingInnovationClusters:AsourcesofDynamicDevelopment1989(01)50.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199851.傅家骥.姜彦福.雷加骕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199252.张贺文浏阳药谷启示:创新乃医药产业发展之魂[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4(8)53.CFreemanTheEconomicsofIndustryInnovation198254.SolowRTechnicalChangeandtheAggregateProductionFunction1957(39)55.陶表益.赵浩兴区域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及合作营销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5(6)56.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员.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4200457.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员.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3200358.利润下滑四川医药产业深陷GMP迷局查看详情200559.周基清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策略初探[期刊论文]-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60.陈君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1998(02)61.政府介入是新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保证[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5(10)相似文献(6条)1.期刊论文余小英.王成璋.廖智君.YUXiaoying.WANGChengzhang.LIAOZhijun四川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中国药房2006,17(17)目的:综合评价四川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四川省医药产业发展.方法:构建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与结论:四川省医药产业学术科研水平较高,科技创新经费、人力、政府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科技成果市场化能力相对低下,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结构不合理.2.期刊论文李贵卿.黄寰.李政中医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以成都市为例-当代经济2007,(4)本文以成都市为例,以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主题,通过分析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面临挑战,提出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对中医药创新技术的开发、全面提升中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提升策略.3.期刊论文雷昂.邱家学中国建设医药科技强国和产业大国的战略与措施-福建中医药2009,40(3)1建设医药科技强国和产业大国的战略对策中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之一,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属于世界第二阵营前列.与发达国家相比,医药产业的规模与效益都有很大差距,中国医药产值仅占世界医药产值的5.6%.要建设成为医药科技强国、产业大国,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战略与对策.4.期刊论文桑晓靖.李纯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及产业化开发途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气候资源的典型性、生物资源的独有性、草地资源的特异性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是西部地区农业地域资源的显著特点.然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市场容量相对狭小,市场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普遍脆弱;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市场机制不很完善限制了地域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据此,树立经济全球一体化意识,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建立民族医药产业、草原畜牧产业、观光旅游产业是实现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5.期刊论文简讯6则-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2)我校“华工科技”获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人事部最近正式下发通知,批准我校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华工科技”依托我校以及设在我校的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致力于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多年来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队伍.作为“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重要力量,“华工科技”上市后将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在能量光电子、信息光电子、无线通信、软件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研发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必将对企业吸引和培养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校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取得好成绩 2000年度我校共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项,获准82项,总经费1589.5万元.其中,面上项目70项,经费1144.5万元;高技术项目2项,经费30万元;专项基金5项,经费55万元;杰出青年基金5项(含海外青年基金1项),经费360万元.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统计,我校申请项目数居全国第2,获面上项目资助居全国第6.华中科技大学全面盘点学校无形资产 为了全面盘点学校无形资产存量,防止学校无形资产流失,促进学校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科技处负责组织对学校无形资产进行了首次清理.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初步摸清了学校无形资产的存量. 学校无形资产由五个方面组成,即:职务专利权、职务作品著作权、学校及所属单位拥有的非专利技术、学校及所属单位拥有和使用的注册商标、学校及所属单位名称及徽章图案的商用权.本次核查清理规定的时间范围是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 截止1999年底,我校拥有的无形资产包括:职务专利权108项;职务著作权137项;非专利技术1359项;注册商标4个(“同济”、“华工激光”、“华中数控”和“HUSTSOFT”);专有名称及徽章商用权10项(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大、华中大、华工、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协和、梨园医院和梨园).经过评估机构评估的非专利技术12项,评估价格为7196.42万元.我校“华工科技”正式进军生物医药产业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2月26日,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在武汉香格里拉酒店举行隆重成立仪式,华中科技大学校领导黄光英、丁烈云、向继洲,校长助理王延觉等和各界人士300多人到会祝贺. 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是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和李亦武(便乃通茶剂专利持有人)对原同济医科大学制药厂整体改制的基础上,共同发起成立的,注册资金4500万元. 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包括:获国家专
本文标题:四川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