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_利他行为
第七章利他行为1社会心理学导论第七章利他行为第七章利他行为第七章利他行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第七章利他行为第七章利他行为内容提要利他行为概述1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2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3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者效应4第七章利他行为内容提要利他行为概述1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2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3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者效应4第七章利他行为社会期望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助人行为(helpingbehavior)利他行为(altruism)第七章利他行为三种社会期望行为的关系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包含的关系。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第七章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美国心理学家威斯伯(L.G.Wispe)《社会行为的积极形式考察》代表所有与攻击、欺骗、戕害等人类的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如同情、分享、协助、慈善、捐款、救难、自我牺牲等。包括任何类型的帮助或想要助人的行为,而不管助人者的动机是什么。共同的特征:有益于他人、群体乃至社会。第七章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巴塔尔(Bar-Tal,1976)利他主义行为不期待外来酬赏,帮助别人是惟一目的;助人行为(偿还行为)以利他为目的,但动机是出于一定的功利目的•回报性行为:为了回报曾经得到过他人的好处而助人•补偿性行为:补偿自己曾使他人蒙受损失而助人。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包括利他行为,但不等于就是利他行为。第七章利他行为利他行为(Altruism)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惟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可以有内在酬赏)四种特征:以帮助他人为目的;是完全出于自愿的行为;不应该带有外在酬赏的期望;利他者本身可能会有损失。助人者的意图是判断利他的重要标准。利他行为的三层次•把人的利益都视为同等重要•把利人放在利己之上•牺牲自己以利他人第七章利他行为内容提要利他行为概述1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2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3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者效应4第七章利他行为为什么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呢?会真正存在纯粹的利他主义吗?第七章利他行为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生物进化论达尔文(C.Darwin)的进化论:经过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利他在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威尔逊(WilsonE.O.,1975):人的利他行为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决定的,是本能行为。儿童实验——利他是不是一种本能?第七章利他行为第七章利他行为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亲缘选择假设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帮助近亲的行为•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孩子,还可以通过保全他们血亲的孩子来增加基因遗传的机会。•越是确保近亲们的生存,他/她的基因在未来留传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互惠利他假设社会生物学家特雷沃斯(R.Trivers,1971)•利他行为动机是期望帮助他人后能增加他们将来帮助我们的可能性。•自私不利生存第七章利他行为马丁·尼莫拉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第七章利他行为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非互惠利他主义的基础唐纳德·坎贝尔(DonaldCampbell,1975)人类社会形成的伦理和宗教规则,它们能阻止指向自私的生物性偏好。耶稣:“如果你只爱那些爱你的人,那么你有什么权力去要求任何信任呢?……我告诉你,爱你的敌人吧。”第七章利他行为社会规范理论:责任、互惠与公平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因素比生物学基础更重要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有益,成为社会习俗或规范的一部分。亲社会行为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将这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后产生的。•内化的过程–遵守得到肯定、赞扬–违背遭到社会排斥或其他惩罚。•内化后的结果:–内在酬赏:由于责任的实现而产生的满足感和精神愉悦,减少负罪感和内疚第七章利他行为社会规范理论:责任、互惠与公平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社会责任规范、互惠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社会责任规范(社会角色的作用)•帮助需要或依赖我们的人互惠规范:•我们应当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社会公平规范:•同等贡献同等报酬•分配不均,就会有重新分配或再分配的压力,最后达到两者均等。第七章利他行为社会交换理论:成本与报酬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基本假设:只有当报酬超过成本时,人们才会去助人。报酬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金钱物品等,知识、友情等提升自我价值感•内部:减轻内疚感,缓解消极情绪在社会交换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其本身就是受益偿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交换论者吉尔德纳提出的互惠性规范,即交往双方互相帮助、互相受益。第七章利他行为社会交换理论:成本与报酬反思:如果人与人的交往只是成本——收益的分析,那么我们似乎就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利他行为了“只有当我们不能解释别人做好事的原因时,我们才会因此而信任他们”——斯金纳社会规范理论:个体的认知和主动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第七章利他行为学习理论:强化和观察学习强化利他行为是通过强化(在赞扬和批评中)建立起来的。•对儿童行为的奖励和惩罚•规范和习俗的最好学习者具有生存优势,学会了这些规则,更容易适应社会。米尔斯等人(Mills&Grusec,1989)实验P178•人格倾向的赞扬比一般性的赞扬更有效。–你真是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你愿意把筹码分给其他小朋友,这是非常好的帮助他人的行为第七章利他行为学习理论:强化和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榜样的力量当个体仅仅是观察到他人表现出利他行为,即使没有物质奖励或表扬,他们也会在类似的情景中表现出利他行为。•关于献血的研究(Rushton&Campbell,1977)第七章利他行为决策理论拉坦内和达利(Latane,Darler)利他行为的决定过程模式知觉到需要有人需要帮助吗?个人的责任我有责任吗?权衡损失和酬赏是否值得提供帮助决定如何帮助我有能力提供帮助吗?提供帮助是是是是否。这不是我的责任。否。太冒险了,太浪费时间,让人不愉快,等等。否。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否。这里没什么问题。第七章利他行为决策理论知觉到需要三种方式来知觉到有人需要帮助•由被助者本人主动、直接地提出,如向人借钱;•由助人者自己发现,如发现有人病倒在路边;•由被助者做出被动的求助要求,如公路上的一个司机站在破了轮胎的汽车旁。第一种方式对助人者的知觉影响最鲜明,后两种则容易被人忽略。第七章利他行为决策理论个体责任归属判断当人们明显感觉到他们存在个人责任时,他们显然更可能提供帮助。影响责任知觉的另一个因素是能力。如果我们有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我们就会感到更多的责任。第七章利他行为决策理论权衡损失和酬赏损失即采取一项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是指时间的损失与精力的消耗。酬赏即采取利他行为后所获得的内在酬赏,指的是诸如光荣感、自尊的提高、精神舒畅等个人主观感觉。格罗斯实验:助人行为会因代价的提高而减少人们若预期从利他的行为中获得较大的内在酬赏,会激励人们多做利他行为。同时考虑不助人时的损失与酬赏第七章利他行为决策理论决定如何给予帮助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急迫决定,要顶住巨大的压力,有时甚至会有个人危险。直接给予助人的干预并不总是很有效,有时可能会出错。人们不提供帮助的原因认识到帮助的需要,但不认为自己有提供帮助的责任;可能认为利他的损失大过于行动之后的酬赏;可能是想提供帮助但缺乏相应的能力;也可能是正在犹豫不绝。第七章利他行为内容提要利他行为概述1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2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3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者效应4第七章利他行为自然环境天气条件Cunningham1979年研究:人们更愿意在天气好的时候帮助他人。城市规模城市过载假设(urbanoverloadhypothesis):住在城里的人经常被过多的信息所包围,使得他们经常独善其身以避免被信息所淹没。第七章利他行为时间因素有时人们觉得自己太匆忙了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帮助他人。达利和巴特森(Darley&Batson,1973)实验被试在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情况下,会主动权衡各种因素的成本和收益,最终做出采取何种行动的决定。时间压力是是否引起利他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第七章利他行为时间因素事件的紧急性对紧急事件的评定•肖特兰德和哈斯顿(Shotland&Huston,1979)紧急事件的特点•突然或出乎意料地发生;•当事人可能要受到伤害或已经受到伤害;•随着时间的延续,情况越来越严重和危险;•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当事人;•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事人帮助。紧急情况是利他行为唤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第七章利他行为个体因素助人者:谁最可能提供帮助人格特征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助人者的一些特定人格特质和能力可以使其更愿意帮助他人(Knight,Johnson,Carlo,&Eisenberg)。当时心境心境是指一种弥漫性的微弱的情绪状态。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会对利他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七章利他行为个体因素助人者:谁最可能提供帮助当时心境(续)个体积极的心境可以增加其产生利他行为的可能性,从三个方面导致利他行为的增加性:•帮助他人是一个延续我们好心情的方法;•好心情会使我们看到生活的阳光一面;•好心情可以使我们自我注意,使得我们更可能根据价值观与理想行事。坏情绪若使得人们更多关注自身和自己的需要,就会降低对他人提供帮助的可能。也可能带来对自疚的补偿。第七章利他行为个体因素助人者:谁最可能提供帮助助人动机:个人困扰与移情个人困扰(personaldistress)是指当我们自身对于他人困境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如震惊、恐惧、焦虑、无助等。移情(empathy)指的是个体在关注到不幸者的需要和情感时,体会他人痛苦的感受或见解,分担他人的痛苦,产生对他人的同情和关心的感受。个人困扰会使人们感受到焦虑和恐惧,移情则让人们感受到对他人的同情和悲悯,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情感。第七章利他行为个体因素助人者:谁最可能提供帮助助人动机:个人困扰与移情第七章利他行为个体因素受助者:谁最可能获得帮助性别和年龄女性被助的机会多于男性。当发生危险时,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高的助人倾向,但这仅仅针对女性求助者,尤其是漂亮的女性求助者,而不是男性求助者。女性助人者则不会受到求助者性别的影响,而且女性也会表现出较高的助人倾向。老人和孩子获得帮助的机会较多。第七章利他行为个体因素受助者:谁最可能获得帮助是否受他人喜欢人们更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外貌上有吸引力的人更可能获得他人的帮助。•本森(P.L.Benson)等人1976年实验人们更愿意帮助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安姆司威勒(T.Emswiller,1971)第七章利他行为个体因素受助者:谁最可能获得帮助是否值得他人帮助根据归因理论,潜在的助人者会考虑寻求帮助的人需要帮助的理由。我们更容易帮助那些我们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却必须求得帮助的人。我们往往拒绝帮助那些由于自己的过错或不适当的行为而遇到麻烦的人。第七章利他行为内外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因外在因素陷入困境,与内在因素相比,能够获得帮助的机会较多,因为这具有较高的合法性。•由天灾人祸而陷入困境的人,理应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别人也有责任帮助落难的人。个体因自身的疏忽而导致必须求助于他人,并不会激起他人对社会责任规范的意识感。第七章利他行为内容提要利他行为概述1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2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3利他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第七章_利他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3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