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案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经互会”建立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基本史实;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内外因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力量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改革既要立足国情,又要改革创新,更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3)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教案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亿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常态。归纳总结:(1)经济上:“新政策”;(2)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3)评价: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图解改革】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改革图解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材料展示: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1989年“东欧剧变”的发生。图为1986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开幕式上。设问: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戈尔巴乔夫在思想、政治、经济上的改革特点(或措施)。提示:思想上多元化,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政治上多党制、议会制代替共产党和苏维埃制度;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归纳总结:改革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2.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剧变的实质。材料展示: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设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提示:东欧剧变的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各国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体制弊端,成效不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充分发挥出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等。归纳总结:(1)剧变的原因;(2)剧变的表现;(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8.19”事件和苏联解体过程。材料展示:伴随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趋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发展,社会日益动荡。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年的历史,反对马列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内部进一步分化,400多万党员退党。1990年,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教案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提示:(1)主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影响;政治思想改革错误,反对马列主义和共产党执政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2)启示:①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归纳总结:苏联解体与原因(1)苏联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2)解体原因:究其根源在于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错误路线。具体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偏差;共产党自身的原因;经济方面的错误;民族方面的因素;西方和平演变等。【图解演变】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图解三、课堂总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遭受的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不切实际地倡导“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立足国情的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苏联改革与解体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学生的感觉来说比较遥远,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对这样的情绪体验和讲解不会引发学生更深、更积极的思考,思考的深度肯定远远不够。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对苏联解体的认识,老师要适当的给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期的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是因为什么?通过启发讨论学生比较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也就更能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教案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本文标题: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7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