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房价未到崩盘时,全国供需比为119%投资要点:全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均衡,供需比为119%,供给过剩城市比例为37.14%:我们对70个城市近9年住宅用地成交建筑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的进行分析,我们认为:1)全国住宅市场目前供需基本均衡,但城市之间分化严重:一线城市供需比仅65%,供给不足状况仍旧严重,供需比: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二线城市供需基本均衡,供需比为116%,太原、西宁、济南、武汉供给严重过剩;三四线城市供给轻度过剩,供需比为125%,营口、鄂尔多斯、张家界为过剩最为严重;2)全国房地产相对过剩的比例约37.14%:70个城市有26个城市供给相对过剩,占比37.14%;17个城市供需基本均衡,占比24.29%;而供给相对不足的有27个,占比38.57%。货币急剧紧缩是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对比2008年和2012年的两次房价下跌周期,1)紧货币周期是刺激房价下跌的直接因素:2008年下跌前,经历6次加息16次提升准备金,利息提升1.35%;2012年下跌前,经历6次加息12次提升准备金,利息提升1%,投资甚至刚性需求急速下降;2)下跌周期在加长,幅度在加大:2008年环比下跌周期4个月,而2012年则接近9个月,调整范围也较08年更为普遍(08年主要是一线城市调整,而11年则几乎遍及全国),区间跌幅由2008年的下跌10.4%扩大到2012年的下跌13.6%。日本经验:货币急剧紧缩及商业地产价格下跌是领先信号,目前中国房价虽需远虑但勿近忧,未到全面下跌时:通过对中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对比,我们认为:1)房价下跌的直接因素往往是紧货币周期:日本政策利率价格在71-74和88-91年两次周期加息,随后导致地价在75和92年出现明显调整;我国目前货币环境稳中略紧,在目前经济转型尚未成功、新兴产业未能快速替代的情况下利率环境并不致大幅上行;2)商业地价连续大幅下跌是泡沫破裂的信号:商业地价最具弹性,在泡沫形成期上涨最快幅度最大;在泡沫破裂初期跌幅最快最大,是房价全面下跌的领先指标;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商业地产出现量价僵持,未来的房价调整或将始于商业地产。3)人口结构变化是房价停涨的根本原因:日本1982年后25-34岁人口总量进入下行周期,房地产价格也停止上涨趋势并出现了小幅调整。预计中国25-34岁人口高点将出现在2017年前后,房价虽有远虑但勿近忧。投资建议:目前房地产市场供需比总体均衡,房价未到崩盘之时,过度悲观情绪后续或将得到纠正,但行业总体增速也仍在下降通道之中。行业中期仍缺乏趋势性机会,建议关注:1)可能转型拥抱新经济的公司;2)受益于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存量用地盘活的公司。3)受益于国企改革的公司。2014年节后的市场一如预期一样充满争议和不安,2月22日关于兴业银行停止部分房地产贷款业务、杭州楼盘大幅降价的传闻令市场陷入恐慌,对房地产行业基本面迅速恶化、信用风险暴露的担忧迅速加剧,我们随即于2月24日发布2014年行业风险系列研究第一篇——《资金链无忧,销售额下降15%方遇困难——房地产行业风险系列研究之一》,我们的观点很明确,行业在增速放缓周期通道中,但并没有到资金链立即断裂和房价全面崩溃的时候。本文为行业风险系列第二篇,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状况到底怎样?第二,刺激房价下跌的因素是什么?第三,中国房价是否到了全面下跌的时候?我们的研究结论是:1)全国住宅市场目前供需基本均衡,但城市之间分化严重:全国住宅市场供需比为119%,其中:一线城市供给不足,供需比仅65%;二线城市供需基本均衡,供需比116%;三四线城市供给轻度过剩,供需比为125%。2)紧货币周期往往是刺激房价下跌的直接因素:从中国经历2008和2012年的两次下跌来看,央行多次加息、提准、限制房地产贷款规模等,导致住房购买能力和需求短时间快速下滑,房价预期短期扭转,刺激房价下跌;3)货币急剧紧缩及商业地产价格下跌是领先信号,目前中国房价虽需远虑但勿近忧,未到全面下跌时:通过与日本经济的对比,我们从人口结构、城镇化率和货币周期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房价并未到全面下跌的时候,需远虑勿近忧。1.全国住宅供需基本均衡,供需比为119%我们认为,供求关系是决定房价涨跌的根本原因,我们用供需比来衡量市场当前的供需状态,我们认为目前一线城市供需比为65%,处于供给不足状态;二线城市供需比116%,处于供需均衡状态;三四线城市供需比125%,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我们定义:“供需比=统计年限内出让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总和/统计年限内住宅销售面积总和”,即:SD=∑住宅用地建筑面积/∑住宅销售面积。最简单的划分,SD数值越大则供过于求越严重,我们认为SD120%时将出现供给过剩状态。我们选取70个城市作为代表,对住宅供需情况进行了分析,70个城市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我们统计的70个城市,分布在全国除港澳台和西藏外的4个直辖市、22个省和4个自治区,从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城市4个,占比5.71%;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分别选取32、34个,占比45.71%和48.57%。从经济区域来看,东北和环渤海城市各8个,各占比11.43%;海南及海西城市3个,占比4.29%;长三角城市17个,占比24.29%;中西部城市27个,占比38.57%;珠三角城市7个,占比10.00%。我们认为:当供需比200%时,该城市或地区处于供给严重过剩状态;当供需比在120%SD≤200%之间时,该城市或地区处于供给轻度过剩状态;当供需比在80%SD≤120%之间时,该城市或地区处于供需基本均衡状态;当供需比≤80%时,该城市或地区处于供给相对不足状态。查看原图从分析结果来看:1、供给过剩城市(含轻度和严重过剩)占比37.14%: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全国70个城市有26个城市供给相对过剩,占比37.14%;17个城市供需基本均衡,占比24.29%;而供给相对不足的有27个,占比38.57%。查看原图2、全国商品住房供需总量上2014年整体基本均衡:根据2009-2012年国土部和统计局公布的土地出让和住宅销售数据,全国平均供需比为114%;而我们统计的70城市供需比均值为119%,均呈现供需基本均衡状态,平均统计年限约7年,即2007-2013年,重点城市统计区间多为2006-2013年,即8年时间,统计区间涵盖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的爆发式增长和两次下跌。这一数字告诉我们,过去近10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虽然使得部分城市供给过剩,但整体是有需求支撑的,且目前并没有出现严重过剩的情况。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为了直观的判断全国供需情况,根据统计的70个城市的供需比,我们以其所在的省份标以不同样色表示其供需状态,如下图1所示。从最终结果来看,供给过剩的省份(含严重和轻度过剩)有11个,占国土面积39.5%:内蒙、青海、山西、山东、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重庆、贵州、云南、天津,区域面积37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9.5%;供需基本均衡的省份有5个,占26.6%:新疆、甘肃、河南、江苏、江西,区域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6%;供给相对不足的省份有11个,占国土面积的20.8%:宁夏、陕西、四川、河北、北京、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区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8%。查看原图1.1一线城市明显供不应求、平均供需比65%一线城市的房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引起了大家对泡沫的担忧,根据历史可查的数据,2000年至2013年,一线城市销售均价涨幅约305%。查看原图我们观察了北京自2005-2013年9年的供需数据,其余三个城市则观察了2006-2013年8年的供需数据,四个城市的供需比从高到底依次为上海73.2%、北京69.3%、广州56.3%、深圳33.3%,整体平均供需比为64.54%,供给相对不足。查看原图以上结果说明,在过去近10年期间,四个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面积相比同期的住宅销售面积而言,明显供不应求,这是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升的根本原因。当前一线城市的销售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存量土地的去化以及城市自我更新。查看原图1.2二线城市供需基本均衡、平均供需比116%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与一线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13年间,代表城市的涨幅接近342%。其中杭州,从2000年的1940上涨至2013年的15022,区间涨幅411%,居代表城市涨幅榜之首。查看原图32个二线城市,按照经济区域分布来看,其中超过一半为中西部城市,有17个;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均为4个城市,海西海南3个,整体平均供需比为115.64%。供需比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太原、西宁、济南、武汉、天津、贵阳、呼和浩特、长春、青岛、哈尔滨、昆明、重庆、沈阳、大连、南昌、长沙、乌鲁木齐、兰州、杭州、北海、厦门、西安、银川、南京、宁波、合肥、石家庄、南宁、海口、郑州、福州、成都。查看原图1.2.1二线城市供给过剩城市比例为44%二线城市过剩比率为44%,平均供需比155%:从统计的32个二线城市来看,其中供给严重过剩的有4个城市,分别为太原、西宁、济南和武汉,平均供需比为201.92%;供给轻度过剩的城市有10个,分别为天津、贵阳、呼和浩特、长春、青岛、哈尔滨、昆明、重庆、沈阳、大连,平均供需比为144.89%;过剩城市占比为44%,过剩城市平均供需比为155.1%。供需基本均衡的城市有10个,占31.25%,平均供需比为99.8%,分别为南昌、长沙、乌鲁木齐、兰州、杭州、北海、厦门、西安、银川、南京;供给相对不足的城市有8个,平均供需比为64.92%,为宁波、合肥、石家庄、南宁、海口、郑州、福州、成都。查看原图1.2.2太原、西宁、济南、武汉供给严重过剩二线城市中四个供给过剩的城市均为省会城市:太原、西宁、济南、武汉,四个城市的平均供需比为201.92%。太原市供给过剩的原因主要是其2009年和2013年住宅用地的大幅增长导致的,2009年住宅用地同比增加接近75%。武汉近四年供地面积大幅增加,住宅成交平均每年约3379万方,是2008年的6倍之多,但销售平均增速最高也不超过20%,其后续去库存压力较大。查看原图1.2.3近年部分城市供给上升较快近年供给最快的城市按从大到小:张家界、兰州、银川、泰州、海口、连云港、乌兰察布、安庆、阜阳、济南、温州;这些城市的供应的快速上涨,以及抑制了房价的涨幅且后续去库存压力较大。查看原图1.3三四线城市供给轻度过剩、平均供需比为125%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分化较为严重,从代表城市来看,8年间平均涨幅约211%,其中温州房价从2005年的4904年上涨至2013年的17476元/平,区间涨幅256%,九江温州等涨幅居前。综合前面一二线代表城市的涨幅来看,涨幅按高低排列依次是:杭州、厦门、武汉、深圳、南京、九江、济南、南充、温州、北京、广州、上海。需要注意的是一线城市并不是涨幅最高的城市,目前出现降价传闻的温州、杭州都是在前期上涨较多的城市。34个三四线城市,其中长三角12个、中西部10个、珠三角5个、东北4个、环渤海3个,整体供需比为125.0%,略高于120%,呈现供给轻度过剩。1.3.1过剩最严重的均为三线城市:营口、鄂尔多斯、张家界三四线城市供需比前三名为营口、鄂尔多斯和张家界,供需比分别高达476.8%、385.4%和246.7%,平均供需比高达369.7%,同时这三个城市也是全国70城中供需比最高的三个城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据所限,这三个城市的跟踪时间都较短,仅有不到4年时间。营口被誉为一个辽东湾的经济中心,近些年土地市场成交异常火热,其中2010年和2011年更是成交了4055.24和4632.30万方,基本是其余年的4倍左右,而同期的销售增长却不明显;鄂尔多斯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目前面对资源价格重塑的困境,2010年和2011年高达1995.52和1595.99万方的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在资源型经济面临困境的背景下,新增供应的大幅增加导致房价大幅下跌,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市场的预期,从2011年
本文标题:房价未到崩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7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