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坚定不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坚定不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县人民政府*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陇东黄土高原塬梁沟壑区,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辖8乡8镇247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4.43万人。近年来,我县以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锐意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围绕资金投入、药品购销、医院管理、医药费用、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等问题,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初步实现了患者、医护人员、医院和政府“四满意”的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健全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05万元,为19所乡镇卫生院新建维修业务19903平方米,无偿调拨房屋3处1565平方米。给5所中心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给19所卫生院配备了345万元的医疗设备326台(件)。实施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009年,采取集体筹建、村医自建和集体与个人合建的形式,全面启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县财政除省市补助外,给新建每室补助1万元,改建每室补助0.4万元,全县投资1252.8万元,其中,县财政投资467.4万元,乡镇政府投资129万元,村集体248万元、村医自筹408.4万元,建成每室87.7平方米的规范化村卫生室248所。并给每室配备3000元的基本医疗设备。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为了充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业务技术力量,2008、2009两年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210人。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人才培训经费,2008年以来,委托西安医学院累计脱产培训128名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采取网络远程教育、集中脱产培训、卫生院带训等方式,加强乡村医生业务技术培训,从2008年开始,每年坚持1次为期20天100学时的网络远程教育,7天一期的脱产集中培训2次,累计培训乡村医生2232人次,有效地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能力。三是积极开展以农村卫生、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村卫生室“星级”竞赛活动,激活了村卫生室服务功能。竞赛活动开展一年来,达到五星级标准卫生室的51个,四星级的61个,三星级的80个。四是积极探索县级一体化管理,县级医院托管贫困乡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与被托管理医院实现双向互动转诊,使贫困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提高了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减轻了贫困地区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二、积极改革医疗机构运行管理机制。一是深化县级医院改革。制定了《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县级医院院长公推公选实施方案》和《卫生技术人员人员聘任实施细则》。面向社会,公推公选县级医院院长,把懂业务、会管理、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院长岗位,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聘用,合同管理,竞争上岗,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格局。建立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的考核分配制度。改革了现行工资发放办法,将个人工资卡发放改为医院工资总卡发放,变死工资为活工资管理,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二是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乡镇卫生院院长在全县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公推公选,竞争上岗,增强了卫生院院长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医务人员实行聘任合同制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收入分配按代酬,能高能低,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合并为基础工作,基础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绩效工作,岗位工资占基础工资总量的60%予以全额发放,绩效工资占基础工资总量的40%按考核结果给予发放,达到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目的。三、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围绕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狠抓了扩面征缴工作。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方面,按照政策要求,重点推进了关闭、破产改制及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职工医疗保险。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方面,重点推进了未成年人及中小学生参保。2010年,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达96%以上,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0%。全县287928名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参合率达到95.3%。县级定点医院报销比例由55%提高到70%,乡镇定点医院由60%提高到80%,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单病种付费增加了16个病种。实行直通车报销,达到了简便、快捷、方便群众的目的。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扩大了新农合受益面,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大病救助基金,用于特困户大病救助,解决合疗资金不足的问题。2010年为27263名住院群众报销医药费用3729.02万元,为130927名门诊群众报销医药费用253.42万元。四、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了有力有效地执行和落实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狠抓了四个环节:一是制定好方案。根据省市要求,我县制定了《*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成立了*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和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是开展好试点。在县级医院率先实施了药品零差价销售,西药全部实现了按进价销售,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强化了措施。为有效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将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纳入了年度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指标,目前,基本药物使用量达到%;新农合将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四是确保给予资金保障。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对县级医院县财政按销售额的15%予以补贴。对乡镇卫生院按卫生院服务功能、服务规模分别给予15-35万元定额补助经费,保证了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全县乡镇卫生院从2010年3月份实行药品“三统一”管理,零差率销售,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415.2万元,结束了乡镇卫生院以药养医的历史。2010年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达到258510人,住院人次达到12166人,床位使用率由2009年的66.6%提高到68.4%,基本实现了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对全县村卫生室每室每年给予6000元的补助,调动了村医的服务积极性,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五、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等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1119人,其中,农村175626人,城镇25493人,建档率分别为60%和75%,电子档案建档率为100%。成立了健康教育所,加大了卫生知识普及力度。全县24所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规范化接种门诊,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儿童七苗接种率达到99.3%,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遏制了传染病新发和流行。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8.3%和95.3%。对29812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率达到98%。2205名高血压病人建档管理1323人;214名糖尿病患者建档171人,规范管理113人;69名精神病患者建档69人,规范管理35人。在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注重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18773人,补种率为97.18%.免费对农村17000名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对2000名妇女进行了乳腺癌筛查,对4202名农村孕产妇进行了免费产前检查,对4258名农村孕妇进行了补服叶酸。对3976名农村产妇实行了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金额250万元,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对10003名3岁以下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监测,为64名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全县建设无害化厕所12750个,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达到45.5%。六、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公益性。一是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由发改局、卫生局、监察局、财政局、社保局、民政局、编办、商务局、药监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卫生局,县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社保局等单位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抽调五名工作人员。按照全县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指导、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全面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制度政策。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研究讨论并制定了《*县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县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工作方案》,以推进该项工作。二是从2011年起,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实行全额预算,药品“三统一”管理、零差率销售,县财政按15%予以补贴;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下调部分全部由政府足额补贴;乡镇卫生院按医院等级、辖区服务人口给予15-35万元的定额补助;预防保健机构业务经费、设备购置费用县财政给予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历史债务由县财政统一打包,逐年偿还。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设立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发展;列支100万元,设立优秀人才和优秀院长奖励基金;列支152万元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落实了村医补助及药品零差率补贴,每室每年6000元,并将乡村医生养老纳入新型农村养老统筹范畴,解决了乡村医生后顾之忧。总之,我县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省、市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兄弟县区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努力推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文标题:坚定不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