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状况调查研究1小组成员:谢华鑫邵秀云黄婕朱虹志愿者的含义•志愿者(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是指不受私人得益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2志愿者有哪些活动形式31、西部计划志愿者2、义诊、义务劳动3、到养老院、福利院做义工4、辅导小学生写作业5、其他一些大型活动的志愿者8万余大学毕业生报名参加2016年西部计划55692,79%3220,4%11971,17%本科研究生中共党员全国2084所高校的8万多名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报名,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达55692人,占报名总数69.6%;研究生3220人,约占4%;中共党员11971人,占报名总数的14.96%。4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过程5现代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1971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正式成立。★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起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此全面开展。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志愿者也从此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活动。自1994年起各地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APEC上海会议、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等国内国际大型赛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1998年1月李鹏、胡锦涛、李岚清同志对“中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998年8月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成立。1999年6月“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实施。61999年9月广东省通过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2003年6月黑龙江省通过第一部志愿服务条例。迄今全国已有5省3市通过志愿服务立法。2002年3月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正式启动,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志愿者,赴老挝从事语言教育、计算机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2002年4月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全面启动。2002年5月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在京举行,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名代表参加会议,吴仪同志出席会议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7志愿者的服务对象8①企业的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职工。②有突出贡献和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③农村青年文盲。④见义勇为英雄及家属。⑤孤寡老人、孤残儿童。⑥灾区及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⑦民工。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趋势9志愿服务要想引起社会重视,获得政府支持,必须开展有较大声势、引起社会关注的服务活动。但是,随着志愿服务的日益兴旺发达,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就必须重视活动的效益化问题。许多志愿组织都存在服务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支持的资金不足和社会筹资不足。从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看,解决志愿服务资金需求将依赖于多元化的渠道。随着交通、通信、媒介、网络的发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志愿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影响并联系广大公民。具体分析,未来中国志愿服务的网络将呈现复杂多样的状态。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使志愿服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公众知晓度高、社会参与广泛的活动。在21世纪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志愿事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自己的志愿者活动10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作用111.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实现服务社会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可以促使实现自我的需求,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123.大学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获得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从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会和理解了很多原来陌生的东西,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同时,扩大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培养了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1314151.大学生喜欢参加适度的志愿服务调查结果显示:66.3%的大学生一个学期内参加志愿服务的次数为1-5次,还有10.5%的大学生在6-10次,这说明大学生喜欢参加适度的志愿服务。12.10%66.30%10.50%1.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0次1-5次6-10次10次以上一学期内参加志愿服务的次数162.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呈现多样化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中,有40%的大学生希望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44%的大学生想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有3.2%的大学生觉得好玩新鲜,8.4%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还有21.1%的大学生选择了组合选项,这说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越来越多元化。当然,更多的还是希望能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锻炼自己。40%44%3.20%8.40%21.10%0%20%40%60%做些事情锻炼自己新鲜其他组合选项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动机比重图173.志愿服务信息传递不畅,渠道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和志愿服务团体的占到了70.5%,通过同辈群体及其他志愿者的占了24.2%,而通过志愿服务机构的仅占了5.1%。这个结果说明,一方面,学生社团以及分布于学校的宣传栏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即在进行志愿服务宣传时,没有注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工具媒体。或者说,我们已经开始利用,但宣传效果不佳。70.50%24.20%5.10%0.00%20.00%40.00%60.00%80.00%志愿服务信息传递的方式184.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存在很大阻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8.4%的大学生认为有阻力,51.6%的大学生认为没有,说明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方面存在着某些阻力。在参加志愿服务的阻力调查中,45.3%的大学生选择时间因素,15.8%不知道以何种方式参与进去,12.6%的大学生选择了两者的组合,这说明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最大障碍是时间,同时,由于志愿服务渠道不畅,也抑制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45.30%15.80%12.60%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阻力时间因素不知道以何种方式参与进去两者都有195.活动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影响志愿服务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不想参加活动,什么因素占最大部分时,40%的大学生选择活动不吸引人,26.3%的大学生认为觉得参加没有意义,11.6%认为浪费时间,还有12.6%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这说明了活动吸不吸引人与大学生能不能顺利完成志愿服务有很大联系。40%26.30%11.60%12.60%9.50%0%10%20%30%40%50%活动不吸引人觉得参加没有意义浪费时间其他组合选项不想参加活动,什么因素占最大部分201.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首先要拓宽志愿服务宣传途径,鉴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利用好海报展板宣传栏等常规宣传模式的同时,应加强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打造地域性特色的志愿服务网站,提高其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利用率,从而利用这个平台向学生传达相关信息。212.增加服务地点,扩宽服务领域一方面,要提高志愿服务的地点,增加服务项目,满足志愿者不同层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志愿服务的创新度,扩宽志愿服务的领域,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和技术,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专业特长以及日后职业特点相结合。志愿服务除了扶贫扶贫济困、帮老助幼、帮残助弱、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支教助学、大型社会活动等方面,还应扩展至其他领域,如保护妇女、移民难民安置、民权、社区开发、文化和艺术、卫生和医院等等。223.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理念教育一方面在大学课程中增设有关志愿服务的选修或通修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包括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相关历史沿革、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条文、基本技能等等)和实践(主要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们从事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技能。另一方面在完善原有志愿服务手册等宣传品的基础上,编写符合地区特色并具有一定推广性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教材和普及读本,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积极的志愿服务精神和过硬的基本志愿服务技能的培养。234.完善评价和保障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引导和扶持5.加强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的沟通和交流,加大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研究2425
本文标题:志愿者服务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8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