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级财务会计2教材结构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货币资金第三章应收款项第四章存货第五章投资第六章固定资产第七章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第八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九章流动负债第十章长期负债第十一章所有者权益第十二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十三章财务报表3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财务会计的涵义和特征,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了解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会计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掌握会计要素及其特征;了解会计确认的基本条件和会计计量属性。重点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难点会计要素的定义、特征和内容,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章总论4目录1234财务会计及其目标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5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一、财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成为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逐渐发展成为西方国家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形成了以投资者、债权人等为主的企业外部利益集团。企业的外部利益集团都迫切需要企业会计提供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关财务会计信息,以便他们作出有效的投资和经营决策。为适应这种需求,传统会计逐步演变为以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第一节财务会计及其目标6★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使传统的簿记演变为财务会计;★20世纪50年代管理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得管理会计也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1.财务会计的特点:(1)以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2)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为主要目标(3)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指导(4)采用特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2.管理会计的特点:(1)以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2)以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为目标(3)不受制于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4)应用现代数学和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会计规划、决策、控制和分析7二、财务会计的目标(一)一般涵义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期望达到的境地或结果。(二)关于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会计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在于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三)内容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用户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信息用户作出经济决策。8第二节企业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是以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迫切需要一套社会公认的、统一的会计原则来规范其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准则应运而生。会计准则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正经历了经济大危机,这次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公众对企业公布的会计报表普遍产生了不信任感,纷纷指责会计处理的随意性,为了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美国制定了公认会计原则。1973年6月,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前联邦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爱尔兰以及美国的16个职业会计师团体,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成立以来,陆续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为促进国际会计的协调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1997年开始进行全面重组,并于2001年初基本完成历时4年的重大重组,改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重组前颁布的准则称为“国际会计准则(IAS)”,重组后颁布的准则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9我国自1988年起开始研究起草企业会计准则,1992年11月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由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解释公告三部分构成,这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整体架构一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其中,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作用,是具体准则的制定依据。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的操作性规定;解释公告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就实务中遇到的实施问题而对准则作出的具体解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各项具体准则与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对应关系见表1.1(教材P5)。10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高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在2014年初对会计准则进行了大规模修订,相继修订5项会计准则,发布3项新准则,并规定于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2014年修订的5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新发布的3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11第三节会计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一、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即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计量单位等所作的合理设定,是进行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条件。会计基本前提持续经营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2(一)会计主体(空间范围的界定)1.涵义会计主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2.类型(1)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2)具有独立资金并能进行单独核算的企业内部单位。(3)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公司或企业集团。3.作用有利于把会计主体与主体所有者的财务收支严格区分开来有利于把会计主体和其他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严格区分开来4.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13(二)持续经营(时间的无限性设定)1.涵义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的经营活动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2.作用持续经营假设是企业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基础,有了这个假设,会计主体就可以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条件清偿债务。3.注意如果一旦判定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14(三)会计期间(时间的有限性设定)1.涵义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首尾衔接,间隔相等的期间。2.作用有利于分期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有利于采用特殊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划清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3.注意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记账基础,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递延等会计处理方法。15(四)货币计量(计量单位的设定)1.涵义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而且假定用作计量单位的货币其币值是稳定不变的。2.要求确定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3.作用有利于以货币作为综合计量单位来计量、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并报告其结果。4.局限性丧失了某些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需要报告附注;货币价值本身的不稳定。16会计基础也称记账基础,是指用以确定收入、费用归属期间的基本方法。公认的记账基础: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判断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方法权责发生制以应否属于本期为标准,判断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方法收付实现制二、会计基础171、涵义会计核算应当以取得收入的权利和承担费用的责任是否实际发生来确认各期的收入和费用。2、要求收入和费用只要发生在本期,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支付,都应当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只要不在本期发生,即使款项已在本期实际收到或支付,也不应当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3、作用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准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正确确定各期的经营成果。权责发生制18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现金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认各期的收入和费用。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均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19第三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称会计原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具有公认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20(一)可靠性(客观性)基本涵义: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基本要求:(1)必须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2)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21(二)相关性基本涵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和预测。基本要求:会计核算必须考虑各类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要,确保提供的信息与其决策相关。22(三)可理解性基本涵义:企业提供价格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基本要求: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通俗易懂。23(四)可比性基本涵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基本要求:1.同一企业前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其会计核算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指标应当前后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纵向可比)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其会计核算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不同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横向可比)24(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基本涵义: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25(六)重要性基本涵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基本要求:(1)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充分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作重点的说明。(2)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简化的核算方法进行处理。注意:重要性原则的运用涉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26(七)谨慎性(稳健性)基本涵义: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基本要求:(1)不高估资产和收益,收入实现后才确认;(2)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企业经营中的风险。27(八)及时性基本涵义: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及时性的要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ccountingReportsSOFTBYTEAnnualReport一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要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要及时传递会计信息。28第五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特征:(1)资产是由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3)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确认条件:(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分类: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1、资产一、会计要素292、负债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本文标题: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8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