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盗窃犯罪心理分析盗窃犯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一般特征分布广专门化手段多样智能化技术化团伙化盗窃犯罪的心理特点盗窃犯罪的理性选择盗窃的成本和利益作出评估盗窃的机会属性进行考量盗窃犯的道德和法制观念自私、利欲、利己的道德观念对待法律的采取轻视甚至对立的态度法律观念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方面有缺陷对于刑罚的认知采用淡化的技巧物欲需求型自我显示型人际交往型嫉妒报复型寻求刺激型特殊需要型补偿型模仿型盗窃犯罪的动机长期的人格适应不良,缺乏自信,自我中心、对他人不敏感和缺乏同情心,冲动易怒、情绪不稳定,偏执、敌意、多疑、过分敏感、对人警戒,情感淡漠、人际关系肤浅,缺乏真诚,道德人格偏离被动——攻击型的人格,反映敌意、不信任、易激惹、自我中心、任性、低的自控能力盗窃犯的人格特征盗窃犯的能力智商比较高,善于利用人和操纵人盗窃犯罪技能高超良好的观察能力强调语言能力、智慧、态度、和支配他人的能力盗窃的习癖化一部分盗窃者形成盗窃动力定型,盗窃心理和行为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从事盗窃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盗窃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盗窃者人格构成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盗窃犯罪团伙的亚文化以犯罪为职业;具有共通之黑话,以便获取认同聚集在适当之地点、商议交换情报对于被害者不同情、不怜悯,并合理化其行为对同伙诚实、有义气、决不告密团伙成员以盗窃组织为家;禁止使用金融卡,以避免被侦破;不能公开的参与社交活动,必须隐姓埋名;反社会倾向浓厚;团伙成员也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团伙成员依据其知识、技术、权力、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在团体中建立地位三.盗窃犯的行为特征预谋型盗窃犯的行为特征事先精心策划作案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手段、逃脱路线、作案持续时间、如何应对被发现、勘查盗窃地点的周围情况,犯罪后注意消除痕迹机会型盗窃犯的行为特征没有明确的作案目标,而是伺机而动,犯罪行为随时间、空间、对象等因素而定冲动型盗窃犯的行为特征受激情驱使,犯罪人的思维能力下降,行为的自控能力减弱,内心冲突、恐惧,作案手段比较粗糙,犯罪现场遗留痕迹比较多抢劫犯罪心理分析抢劫犯罪是犯罪分子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一种行为抢劫犯罪的一般特征人口学特征被害人特征时间特征团伙目标特征地域特征抢劫方式抢劫犯罪过程分析结伙拟定计划和目标实施抢劫行动逃脱抢劫犯罪人分类职业性抢劫犯投机性抢劫犯成瘾性抢劫犯酗酒性抢劫犯动机特点物欲补偿模仿自我显示征服、男子气赌资和毒资追求刺激反社会抢劫犯的心理特点抢劫犯的认知特征法律意识和价值观缺陷自恃高明侥幸心理犯罪行为合理化信念抢劫犯的心理特点抢劫犯的心理特点能力特点较强的体能计划组织行动的能力被害人管理技能迅速建立“权威”的能力处理紧张的能力语言的能力控制场面的能力使用现代化工具的能力抢劫犯的心理特点人格特点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兴奋性高好幻想凶残反社会狂妄狡诈冲动鲁莽自我中心紧张焦虑挫折容忍力差诈骗犯罪心理分析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的所有人或经管人信以为真,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犯罪的一般特征方式多样团伙化受害对象广泛智能化主体特征动机特点物欲快速致富债务享乐虚荣心赌资和毒资生活困难畸形的成就欲,诈骗犯罪人的心理补偿诈骗犯罪人认知特征法律意识和价值观缺陷自我中心诈骗行为合理化信念诈骗犯罪人的心理能力特点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被害人管理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印象管理技巧擅长自我设计灵活反应能力社会经验丰富诈骗犯罪人的心理善于控制被害人人格特点侥幸心理突出人格双重性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责任感缺乏罪恶感说谎成性世故狡诈自我中心挫折容忍力差诈骗犯罪人的心理诈骗者与被骗者的心理互动物色——怀疑期引诱——松弛期行骗——受骗期逃避——悔恨期第九章贪污与贿赂犯罪心理贪污与贿赂犯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受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新特点窝案、串案领导干部多受害对象广泛行业化手段多样,反侦查能力强。动机特点物欲贪婪以权谋私消极职业人格隐蔽性贪污、贿赂犯罪的犯罪心理隐蔽性行为特征牵连性贪污、贿赂犯罪人的心理智能性反复性互动性自我中心贪婪虚荣侥幸责任扩散赌徒攀比补偿交易贪污与贿赂犯罪人的心理从众杀人犯罪心理分析杀人犯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最严重的暴力犯罪之一我国的杀人犯罪率在世界上属于中等偏低的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杀人犯罪在刑事犯罪总数中的比例,位居世界前列杀人犯罪的一般特征地点特征时间特征共同犯罪情况被害人特性人口学特征加害者与被害者关系动机特点利欲报复性欲人际冲突逃避追求刺激恐惧杀人犯罪者的心理……….认知特征敌意性归因缺少人际问题解决的方法对暴力行为结果价值正性评价杀人犯罪者的心理社会观点采择缺陷人格特点自卑控制不足控制过度虐待狂自我纵容自我评价低挫折容忍力差杀人犯罪者的心理。。。。。系列杀人系列杀人犯罪,是指同一犯罪主体(一人或多人)为了同样的犯罪目的。在一定时期内间隔地杀害多名无辜者的一种严重暴力犯罪系列杀人犯罪的一般特点系列杀人犯罪者罪通常是男性犯罪活动具有计划性被害人在被杀死之前往往遭受虐待或者性攻击犯罪人通常杀死3个以上的被害人,被害人通常是陌生人,但是,被害人之间在身份、性别、地点、死亡模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犯罪人都有病态人格倾向或者精神病症状犯罪人作案隐秘系列杀人犯罪人类型幻觉型享乐行任务取向型权利︱控制取向型第十章性犯罪心理性犯罪心理分析广义的性犯罪概念远远超出了刑法的意义,认为一切受法律、道德、风尚、习惯以及其他社会行为规范所禁止、谴责和惩罚的性行为都是性犯罪狭义的性犯罪概念把性犯罪严格限制在刑法意义的范围内,仅指一切为一国或一地区的刑法所禁止并予以惩罚的性行为性犯罪的特征性犯罪成员低龄化女性性犯罪突出恶性案件增多作案人员广泛,内容形式多样性罪犯类型心理正常型性变态者心理变态者性变态兼心理变态强奸犯罪心理分析强奸犯罪一般特征时间特征地点特征年龄受害者的特点强奸犯罪分类陌生者强奸熟识者强奸约会强奸强奸犯罪的理论芬霍克认为,强奸的发生,是在强奸者产生加害动机、去除内在抑制、突破外在环境阻碍以及受害人的拒绝之后达到的。强奸者要有虐待的动机克服内在的抑制因素解除外在的抑制因素避免受害者拒绝霍尔和赫希曼认为性暴力的产生,是因为性加害者生理性兴奋的抑制力较弱扭曲的认知情绪失控状态人格的缺陷动机特点性欲权力和控制压力报复寻求刺激变态心理满足亲密关系的需要强奸犯罪者的心理……….认知特征错误的信念消极的社会问题解决取向社会技能缺陷强奸犯罪者的心理智力水平较低人格特点嫉妒猜疑反社会追求感官快乐低的自我控制缺乏移情低的自我肯定挫折容忍力差强奸犯罪者的心理长期人际关系不良压力处理能力不足回避亲密关系控制支配。。。强奸犯罪被害人的心理损害“强奸创伤综合征”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强奸创伤综合征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重组期对儿童的性犯罪指侵犯者以满足其性欲为目的,通过暴力、诱骗、物质引诱等方式,诱导儿童(十八岁以下)进行性接触(包括身体与非身体)的行为。性侵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强奸、乱伦和猥亵行为;诱导儿童观看或触摸性器官;向儿童提供不当的性信息;抚摸儿童性器官;引诱儿童观看色情或淫秽电影录像等儿童性侵犯者的特性早期有受性侵害的经历早期亲子依恋关系不稳定,导致依恋需求不满足而转向向儿童寻求性满足;严重的认知扭曲,并且在社会判断上有缺陷,智能低下,思考简单冲动,缺乏逻辑性;社会技能不足;在青少年早期就已经开始有偏差性幻想;可能有药物滥用史;人格上不成熟、低自尊、反社会、焦虑抑郁、被动害羞、不信任、不安全感、多疑、对儿童专制恋童的原因比较认同儿童的情绪儿童对他们具有吸引力在发展社会赞同的关系方面有障碍与儿童性关系中的去抑制儿童性侵害者分类不成熟型退却型剥削型虐待型第十一章信仰型犯罪心理一、概述信仰是对某种主义、思想、宗教或迷信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此作为信念来支配行动。信仰是一种精神需要。信仰型动机犯罪是指由反社会的信仰引起的犯罪,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型犯罪、邪教信仰型犯罪和封建迷信信仰型犯罪。二、政治信仰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一)心理特征1、严重的反社会认识2、强烈的反社会情感3、意志特征的两极性4、动机的反社会性(二)行为特征1、行为实施方式的智能性2、行为方式的暴力性3、犯罪行为的集团性4、犯罪行为的狡猾性5、犯罪行为的预谋性6、犯罪行为的疯狂性7、犯罪行为的模仿性三、邪教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一)心理特征1、偏执与错误的认知2、存在某种人格障碍:如自恋症、妄想症、偏执型、强烈的控制欲与权力欲3、复合型的犯罪动机(二)行为特征1、犯罪行为的组织性2、作案手段的残忍性3、犯罪行为的谋利性四、封建迷信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一)心理特征1、错误的认知2、情绪情感的狂热性3、坚定的犯罪意志4、动机的荒谬性(二)行为特征1、犯罪行为的迷信色彩2、犯罪行为的公开性3、犯罪行为的狂暴性第十二章情绪型犯罪一、概述1、情绪型动机是指心理的或心理社会的动机,是以非生理变化为特征而以社会交往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情绪动机型犯罪,又称情感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如:嫉妒、憎恨、戏谑、好奇心、自尊心、自卑感、友情、愤怒、恐惧等。成员以青少年犯罪人居多。2、在我国,情绪型动机犯罪大多数因人际纠纷和冲突引起。这种人际纠纷和冲突,主要发生在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受挫,以及同学、同事、上下级、朋友、邻里和日常生活的其它人际纠葛中。这一类型的犯罪还突出表现在年轻人的犯罪行为方面。二、情绪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一)异常的自尊心水平(二)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1、不稳定性2、高强度性3、缺乏原则的情感倾向性4、情感的肤浅性(三)挫折的耐受力差三、情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一)盲目性(二)冲动性(三)戏谑性(四)情绪性(五)残暴性四、几种主要的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特征(一)反社会情感的犯罪缺乏理智感,反国家、反人民,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德感,腐朽、没落的审美观(二)挫折情绪状态的犯罪具有不良情绪倾向,易被激怒和控制力差。烦恼、怨恨、不满等情绪不及时消解或转移,会产生攻击性,直接攻击阻碍目标实现的人或事物,或寻找“替罪羊”。(三)激情犯罪心胸狭隘,认知水平低,情绪体验强烈,理智和意志失去监督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犯罪行为。(四)应激状态的犯罪犯罪行为发生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由于暂时意识狭窄和感知上的错误,如防卫过当的过失犯罪。犯罪行为特点:仓促应付,举止失措,目的不明确。(五)消极心境的犯罪比较微弱、持久的抑郁、忧愁与不满的心理状态,对生活、事业持消极态度,情绪长期受压抑直至无法忍受,最终导致爆发式的反抗行为。第十三章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第一节智能犯罪心理一、智能犯罪的定义所谓智能犯罪,是指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借助高科技工具和先进技术,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二、智能犯罪的类型(一)通讯领域中的犯罪1、盗码并机2、窃取无线电波源3、电信欺骗犯罪(二)计算机犯罪1、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犯罪2、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三)医学与生物学领域的犯罪如:非法堕胎;非法人工繁殖;非法克隆人实验;人体器官盗窃;违反道德的医学实验;制造生化武器三、智能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一)动机的特征1、动机多样化:物欲型、游戏型、报复型、信仰型2、动机冲突不明显:对被害后果不能直接感知,难以引起犯罪人的反思与后悔(二)认识特征1、智力水平高2、思维偏执3、法律意识淡薄(三)情绪情感特征1、情绪复杂:冷静、自信、高激惹2、缺乏道德感(四)意志特征:两极性。难以抵制经济诱
本文标题:犯罪心理学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8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