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风险管理―第八章--风险管理决策解析
风险管理第七章风险管理决策第一节风险管理决策概述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选择技术决策实施评价效果设定计划第一节风险管理决策概述风险•火灾•爆炸•恐怖袭击•地震•洪水•海啸•冰凌…技术•避免•损失管理•分割•复制•转移风险源•免责协议•自留风险…风险管理决策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决策标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风险管理决策概述第二节损失期望值分析法第三节效用期望值分析法第四节马氏决策规划法第五节现金流量分析法第一节风险管理决策概述一、风险管理决策的概念与意义二、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三、风险管理决策的原则四、风险管理决策的程序风险管理决策的概念风险管理决策就是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在风险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并制定出风险管理的总体方案。风险管理决策从宏观上,从总体上讲是对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的计划和安排;从微观上,从具体的实施过程而言则是指运用科学的决策理论和方法来选择风险处理的最佳手段。风险管理决策的意义1、风险管理决策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保障和基础。2、风险管理决策是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从宏观的角度制定总体行动方案。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风险管理决策与其他一般管理决策相比较的特点:1、风险管理决策是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描述常常运用概率分布,因此,概率分布成为风险管理决策的客观依据。同时,正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决策者的主观反应往往也成为影响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决策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及主观反应构成风险管理决策的主观依据。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2、由于风险具有随机性和多变性,在决策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定期评价决策效果并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多变的风险所带来的新的问题。3、由于风险具有隐密性和抽象性,风险事件的真正影响只有在事件实际发生之后方可知晓,因此,风险管理决策的效果在短期内常常难以得到体现,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具有长远的眼光和谋略。4、由于购买保险是化未来不确定性为相对确定性的较好途径,因此,整个风险管理决策以保险为主,结合运用其他非保险手段成为企业实施决策方案的共同特点。三、风险管理决策的原则1、全面周到原则2、量力而行原则3、成本效益比较原则4、注重运用商业保险,但不忽视其他方法四、风险管理决策的程序1、确定风险管理目标2、拟定风险处理方案3、选择风险处理最佳方案第二节损失期望值分析法——是以每种风险管理方案的损失期望值作为决策的依据,即选取损失期望值最小的风险管理方案。一、建立损失模型二、忧虑因素的影响三、方案的选择建立损失模型(TheLossMatrix)(一)定义(二)基本要素(一)定义所谓损失模型就是用来揭示决策对象(特定的风险)在不同的决策方案下存在的损失额和费用额与决策效果之间数量关系的模型。(二)基本要素1、风险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形,如火灾风险有发生与不发生两种情形;建筑物遭损毁可能有全损、部分损失或无损等情形。通常对风险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形都用概率予以描述。2、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后果,即在不同的情形下可能出现的损失数额和成本费用额。损失后果以货币价值额表示。3、决策方案,即针对风险事件所拟定的措施和行动方案。如风险管理者在风险衡量之后以定采取的行动方案为购买保险、全部或部分自留风险、购买一定自负额的保险等。将以上介绍的要件进行归纳和整理,便可建立起一个有助于决策分析的损失模型。案例某幢建筑物价值100000,下表列出该幢建筑物在采用不同风险管理方案后的损失情况。对于每种方案来说,总损失包括损失金额和费用金额。为方便起见,每种方案只考虑两种可能后果:全损或不损失。不同方案火灾损失表方案可能结果发生火灾的损失不发生火灾的费用(1)自留风险不采取安全措施(2)自留风险并采取安全措施(3)投保可保损失100000未投保导致间接损失5000合计105000可保损失100000未投保导致间接损失5000安全措施成本2000合计107000保费3000保费3000安全措施成本20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果发生火灾,三种方法的损失分别为: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105000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107000投保---3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果没有发生火灾,三种方法的损失分别为: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0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2000投保---3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何进行决策,标准设置为什么?标准A---最大损失最小化标准B---最小损失最小化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标准A和标准B的缺陷只关心两种极端情况:最大损失和最小损失出现时的成本。现实中的损失往往介乎于两者之间。决策--当损失概率可以确定时有安全措施时,火灾可能性是1%;没有安全措施时,火灾可能性是2.5%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105000×2.5%+0×97.5%=2625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107000×1%+2000×99%=3050投保—3000×2.5%+3000×97.5%=3000?面对火灾风险隐患,什么安全措施都不采取,也不购买保险,即是最优策略?忧虑因素的影响忧虑成本――是由于不确定性存在而产生的隐形成本,在运用数量方法选择风险管理决策的过程中,需要把忧虑因素的影响代之以某个货币价值,这个货币价值即是风险管理方案的忧虑成本。忧虑因素的影响影响忧虑成本的因素1、损失的概率分布2、风险管理人员对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的把握程度。3、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4、决策者个人的胆略忧虑成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含忧虑成本的火灾损失表方案可能结果发生火灾的损失不发生火灾的费用(1)自留风险不采取安全措施可保损失100000未投保导致间接损失5000忧虑成本2500合计107500忧虑成本2500(2)自留风险并采取安全措施可保损失100000未投保导致间接损失5000安全措施成本2000忧虑成本1500合计108500安全措施成本2000忧虑成本1500合计3500(3)投保保费3000保费3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果发生火灾,三种方法的损失分别为: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107500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108500投保---3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果没有发生火灾,三种方法的损失分别为: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2500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3500投保---3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标准A---最大损失最小化---投保标准B---最小损失最小化---自留不采取措施决策--当损失概率可以确定时有安全措施时,火灾可能性是1%;没有安全措施时,火灾可能性是2.5%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107500×2.5%+2500×97.5%=5125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108500×1%+3500×99%=4550投保—3000×2.5%+3000×97.5%=3000第三节效用期望值分析法一、效用及效用理论二、效用函数及其求法三、效用理论的应用一、效用及效用理论效用:可以解释为人们由于拥有或使用某物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意或满足程度。效用理论(UtilityTheory)是融经济学上的效用观念和心理学上的主观概率而形成的一种定性分析理论。最早的效用理论起源于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边沁的思想,他认为一切决策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正效用而避免负效用。后来人们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并将日益成熟的效用理论引入风险情况下的行为方案的选择。由此,效用理论便逐步应用于风险管理决策领域。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欲望是一种心理感觉幸福也是一种心理感觉人在某一时期的需要是一定的,这样人的幸福取决于效用的大小。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研究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欲望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和地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1、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向上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面临着高层次需要的满足。2、低层次的需要是有限的,但是高层次的需要几乎难以满足。3、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的满足随之上升。人的欲望和需要不可能得到满足:外部资源有限:生命有限;个人资金有限二、效用效用:人们通过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所产生的满足程度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衡量(效用的单位:Util)、可以相加效用的函数表示式总效用:TU=f(Q)边际效用:MU=ΔTU/ΔQΔQ趋向于0,MU=dTU/dQ举例:喝咖啡咖啡带来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和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不断减少。原因:(1)人们欲望本身,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刺激与反应(2)商品本身的用途,消费者对物品本身的使用方式:举例:一台手机的使用、二台手机的使用、三台手机的使用……一块巧克力自己吃(生理需要)、二块巧克力赠送(爱的需要)、三块巧克力施舍(自我实现对善的追求)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图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见书: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增加;反之,总效用下降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在边际效用为零时最大边际效用价值论:(回想需求价格曲线)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边际效用-实际价格消费者剩余实际上是消费者的心理感觉圣彼得堡悖论圣彼得堡悖论是数学家尼古拉·伯努利(NicolausBernoulli)在1738提出的一个概率期望值悖论,它来自于一种掷币游戏,即圣彼得堡游戏。圣彼得堡悖论设定掷出正面或者反面为成功,游戏者如果第一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元,游戏结束;第一次若不成功,继续投掷,第二次成功得奖金4元,游戏结束;这样,游戏者如果投掷不成功就反复继续投掷,直到成功,游戏结束。如果第n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的n次方元,游戏结束。圣彼得堡悖论游戏的期望值即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期望值之和。随着n的增大,以后的结果虽然概率很小,但是其奖值越来越大,每一个结果的期望值均为1,所有可能结果的得奖期望值之和,即游戏的期望值,将为“无穷大”。圣彼得堡悖论圣彼得堡悖论按照概率的理论,多次试验的结果将会接近于其数学期望。但是实际的投掷结果和计算都表明,多次投掷的结果,其平均值最多也就是几十元。这就出现了计算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的“矛盾”,问题在哪里?实际在游戏过程中,游戏的收费应该是多少?决策理论的期望值准则在这里还成立吗?这是不是给“期望值准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圣彼得堡悖论圣彼得堡问题对于决策工作者的启示在于,许多悖论问题可以归为数学问题,但它同时又是一个思维科学和哲学问题。悖论问题的实质是人类自身思维的矛盾性。从广义上讲,悖论不仅包括人们思维成果之间的矛盾,也包括思维成果与现实世界的明显的矛盾性。圣彼得堡悖论DanielBernoulli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给出一种解决办法。他认为游戏的期望值计算不应该是金钱,而应该是金钱的期望效用,即利用众所周知的“期望效用递减律”,将金钱的效用测度函数用货币值的对数来表示。圣彼得堡悖论假设一个风险规避者的效用函数是U(x)=ln(x),我们可以算出他愿意为参加前面的赌局(别忘了,该赌局的期望值是无限的)付出多大的代价。圣彼得堡悖论假设一个风险规避者的效用函数是U(x)=ln(x),我们可以算出他愿意为参加前面的赌局(别忘了,该赌局的期望值是无限的)付出多大的代价。圣彼得堡悖论DanielBernoulli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给出一种解决办法。他认为游戏的期望值计算不应该是金钱,而应该是金钱的期望效用,即利用众所周知的“期望效用递减律”,将金钱的效用测度函数用货币值的对数来表示。二、效用函数及其求法反映效用度与金额之间对应关系的函数为效用函数。从人们对损失的态度来看,从理论上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漠视风险者趋险型决策者避险型决策者常用的确定某人的效用曲线或效用
本文标题:风险管理―第八章--风险管理决策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1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