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
专题复习—句子二、字词1、复习要点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辨别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活运用。二、字词2、主要题型(1)把句子补充完整;(2)写出句子的意思或表达的思想感情;(3)按要求变换句式;(4)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5)修改病句;(6)扩句、缩句;(7)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3、知识归类(1)常用关联词①并列:一面…一面既…又不是…而是②假设: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③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都…④转折: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然而…⑤递进:不但…而且…不仅…还…⑥因果:…因此……由于…之所以…是因为…⑦选择:或者…或者…不是…就是…是…还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⑧承接:接着、就、于是、又、便(2)古诗名句的分类整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描写“离别”的古诗;描写乡愁的古诗……(3)句式的分类整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的互换;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用关联词合成句子等。(4)病句的分类:①用词不当;例:狮子是一种猛烈的动物。②成分残缺;例: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了错误。③搭配不当;例:桂林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城市。④重复啰嗦;例: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难忘。⑤前后矛盾;例:队长笑嘻嘻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⑥词序颠倒;例:做完作业,我们要认真订正检查。⑦指代不明;例:A和B边走边谈,他告诉他作业做了。⑧分类不当;例:菜市场里有冬瓜、黄瓜、西瓜等蔬菜。4、典型题例缩写句子:(1)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眼前。(2)不知疲倦的知了在我家窗前那棵大树上吱吱地叫个不停。(3)学校四周种着许多清秀挺拔的松树。解析:完成这样的练习,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抓住句子的主干,能够找到“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谁是什么”等这样几个问题的答案。然后把这个答案在句中划出来,再连起来读读看,是否通顺,有没有改变句子的原意,最后再检查一下,句子中还有没有修饰成分,如果有还要再删除。指出下列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1)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4)看见这鲜绿的禾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6)像这样优秀的老师,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呢?(7)这本书上的评语是谁写的?(8)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比喻/比喻/夸张/夸张/拟人/反问/设问/排比解析:1、用“像”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例如:A、她长得像她妈妈。B、他的身子显得那么瘦弱,像是还害着病的样子。C、他还像过去一样爱打乒乓球。A中的“像”表示外貌相似;B中的“像”表示推测、判断;C中的“像”表示相同。2、设问和反问的不同:设问是自问自答,答在问外;反问是答在问中,让人从问句中体会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主要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反问则本身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目的是加强语气。3、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1是暗喻;2是明喻。4、夸张的方式有三种: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3句是扩大夸张;4句是超前夸张。5.综合应用题例(1)结合课文拓展(2)结合生活运用①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学校食堂;花圃草坪。②在下列情况下写一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或诗句:鼓励同学刻苦学习;鼓励同学不懂多问;教育同学不能骄傲;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赞美某人有学问;教育别人要爱惜粮食;给同学的毕业赠言……③分别写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④请写出你的座右铭(或你喜欢的一句名言),并举例说说在生活或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句子的构成句子是由词或者短语构成的。它能明白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一般可以分两部分:前一部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例如:小明‖在认真学习。他‖是十佳少先队员。(谁)(做什么)(谁)(是什么)(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谁、什么)(怎么样)按照句子的用途、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四种基本形式。关联词语运用题型一: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如果……就……因为……所以……既然……就……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只有…才…即使…也…(1)花生()不好看,()很有用。(2)()他讲得很动听,()我听得津津有味。(3)爷爷()答应了你,你()放心吧!(4)()是数九寒天,我()坚持锻炼。(5)()刻苦学习,长大()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6)这座井里的水()清凉,()甘甜。(7)()没有这个转播台,老山沟里()收不到电视。题型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从小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2)小王的学习()有进步,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4)()明天不下雨,我们()去郊游。(5)()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6)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题型三:根据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⑴这只空调虽然体积不大,______。⑵只要你做的事对人民有益,_____。⑶星期天,你是去公园,_______。⑷小明的爸爸,_____,还会修汽车。⑸尽管林玲学习十分努力,_______。(6)_____,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题型四: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小华的字写得很好。2.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3.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4、你没有告诉我。我知道了。5.我们发动群众。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题型五:用上不同的关联词语使句子前后关系不同。小明每天坚持锻炼。小明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1、──────────────2、──────────────3、──────────────题型六:修改句子中的关联词语。⑴即使说法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⑵虽然他平时善于观察,因此写作文时总是言之有物。⑶即使勤奋的人,才有希望做出优异的成绩来。⑷既然修筑京张铁路十分困难,詹天佑也依然接受了任务。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用法——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例如:共产党像太阳。•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例如:弟弟成了泥人。•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运用比喻时应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2)不是所有像“像”、“好像”、“仿佛”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运用拟人这一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拟人有两种类型: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人直接同事物说话。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例如:延安,你的精神辉煌灿烂!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比喻和拟人的区别:(1)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比喻词“像”、“如”等。(2)而比喻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因而,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凡有“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例如: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啄木鸟像医生一样在给树治病。(明喻)啄木鸟成了医生。(暗喻)——夸张•夸张: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夸张可分为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排比•排比:就是把3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例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反问•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反问能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1、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设问•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的群众。•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富有变化。但设问一定要用得恰到好处,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反问和设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准确运用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对比可分为两种: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1、两体对比•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句中通过两种不同的事物的对比,说明两种人的不同生命价值和人们对两种人的不同评价。2、一体两面对比•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物说理说得透彻、全面。•例如: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赞扬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对偶•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式汉语所独有的修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2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