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语文考前指导与答题点拨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语文卷中各板块平均用时参考值:(150分钟)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10分钟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15分钟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10分钟文言文阅读4题19分20分钟古诗鉴赏2小题11分10分钟默写5句5分2分钟语言文字运用5题20分18分钟作文1题60分55分钟机动、检查10分钟切记:别在某一题上超时过多!考试中的不良答题习惯一、验收试卷不认真,匆忙作答。二、分配时间不适当,书写潦草。三、阅读题面不仔细,定势思维。四、答题程序不熟悉,懒打草稿。五、答题规范不遵循,答非所问。六、自身特点不了解,扬短掩长。七、检查试卷不细心,随意修改。各类题型的应考策略一、成语(3分必得!)•逐字解释成语,不能望文生义,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特别注意题干要求:选正确(恰当的)还是不正确(不恰当的)的一项。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重复赘余不分轻重不当搭配不合逻辑成语设错的角度二、病句(细心则不难!)•语序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句式杂糅(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多成分〕、•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搭配不当(动宾、主谓搭配不当等)•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分类列举不当〕。★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快速默读!!!特别注意病句的16个标志•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九、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十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十六、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三、语用题(不求最妙,但求恰当!)1、衔接题:有时语感很重要答题技巧:①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陈述对象、叙述角度、情调、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②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③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语言连贯题:前瞻后顾,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2、补写句子审清题目,看清要求把握文段的结构思路与中心瞻前顾后,前后沟连3、图文转换四、文言文——最好得分题基本认识——不可能句句都理解,但是题目可以全做对,关键要细心。1.文本的阅读难度不会很大。即使有些难,但不妨碍做题。2.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3.题目一定要看完。1、文言文复习的知识积累很重要,18个文言虚词各个义项要熟记,例句要读懂、体会。120个文言实词的义项、例句要读1—2遍。复习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与词类活用。梳理复习教材里的文言文,包括注释、课后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练习题。2、以上为细,细到此处,剩下的就是粗。考试时千万要大句大句阅读,要上下文快速推断把握,要整体理解。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一放先读下文,也许结合全文便能理解,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又何妨!3、解释不通的字词要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4、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断句•读通文意,注意选项差异,掌握方法对话标志断句法(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重要名词断句法(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代词作主宾)重要虚词断句法(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特殊句式断句法(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修辞方式断句法(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别翻译题:1.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根据上下文推敲重点词语,做到字字落实等。根据上下文语境补充省略内容(如主语,介词宾语,介词),使句意更通畅。2.翻译时,既要理解透实词的语境意义,也要把握住虚词的具体用法,更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和全句的语气、语调,点好句末标点。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常用的翻译方法:1、保留。一些不必译和不能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等,可以照录不翻译。2、调序。在翻译时,有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语序的句子需要调整。3、增补。在翻译时,要把文言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增补出来。4、删略。有些文言虚词在文中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在翻译时可以不译。5、替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目”应换成“眼睛”,“发”应换成“头发”。此外,还要注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等,在翻译时要体现出来。关键——翻译:回归语境,理解大意,补充省略成分,画出得分点,翻译后读一遍,确保通顺。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建议对重点篇目再回头,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从教材出发,迁移课外。要牢固树立计分点意识,避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重点落实文言翻译“信”的原则。文化常识应对策略:回归教材,紧抓传统名篇进行梳理,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赤壁赋》、《鸿门宴》、《古诗十九首》、《廉颇蔺相如列传》、《游褒禅山记》、《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孔雀东南飞》、《陈情表》、《师说》等,这些篇目中涵盖了文化常识中的天文历法、文史典籍、文娱音乐、名姓称谓、官职任免、古代地理和科举制度等。五、诗歌鉴赏三个忠告:1.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不要被繁多的诗歌术语、表现方法弄花了眼,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和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也就是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2.将古诗分类,归结各类诗主题。如古诗可分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抒怀诗等。以咏史诗为例,它又可分为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伤己三小类,主题无外乎昔盛今衰、警戒后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3.学说“行话”,规范表述。如,技巧方面: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实结合、托物言志、以动写静、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等。高考所给答案用的都是“行话”,同样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简洁,也不准确,再者也易让阅卷老师“走眼”。(对于此点,不懂也要装懂)1.诗中要素:人、景、物、情、理;写人、景、物,为了抒情或者为了说理;有人有景,景是为衬托人,为抒情;2.从题材类别上(特别注意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贬谪诗三类)把握主旨和情感;3.突破薄弱点,如“描写景物的角度”先观察角度、再感觉角度、再状态角度(静态描写、动态描写),诗中对比有今昔、物人、景情、人己、虚实、正反对比(昔盛今衰,昔宠今贬,物是人非,乐景哀情,人喜己悲,人顺己逆,梦想现实);4.答题一定要带进诗歌内容(还原诗歌)。*临考复习:如何读懂诗歌、精细规范到位、古诗鉴赏答题方式一、分析意境(描图景+点氛围+析情感)二、分析技巧(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三、分析语言(明特色+列例证+析感情)四、炼字赏析(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五、词句统领(思结构+虑主旨)9.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食王禹偁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团练副使。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的稿费。⑴结合全诗内容,赏析诗歌首联中的“亦”字。(3分)【提示】炼字:解释该字、放到句中理解句意、分析特殊用法(若有)、分析表达效果。⑵诗歌颔联、颈联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什么手法写山里风光的?(4分)【提示】从红色字看出,答借景抒情对吗?⑶全诗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作分析。(3分)答案⑴亦就是“也”,承认他乡风光也好;(解释字与句1分)蕴含了一种不满和无奈(效果之一1分)“亦”字用来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效果之二1分)⑵角度:人的活动,自然风景(2分);手法:动静结合、对比。(2分)⑶对商山风光的喜爱,从“可怜”、颔联颈联写人与写景中看出(1分),因为离家和赋闲惆怅寂寞(1分),劝勉自己,还有钱可以消磨时光(1分)。(蓝色之外,属于题目“试作分析”内容)六、名句•1、注意同音和形近字如:“唯”和“惟”唯见江心秋月白唯见长江天际流如:辩和辨欲辨已忘言•2、务必工整,一笔一划,不清楚划去重写(注意三点水、言字旁和走字底);•3、“一字不差”原则,写完再读两遍;•4、想不起来的句子做好标记暂时放过,有时间再回头想,回想时尽量朝前背诵段落。•5、写好后不忘检查(习惯性写错的字要小心)看清题目设置的情境最为关键七、文学类文本阅读特别强调通读全文,圈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读懂!(注释、背景、文本)文学作品答题要求读好——读文章(标题、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等),理解主旨,整体把握。审好——读题干,画出限制性词,切准要求,明确答题方面,准确定位。析好——相关信息的筛选,按要求适当整合(注意人称转换\化含蓄为明确朴实)。写好——写出要点,写出层次,最好标出①②③。(贴紧文本)“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⑶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哪几个方面”等提示,点数较多。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理解命题特点•具有浓郁文学气息的小说(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旨,探究)★2掌握答题要领A、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整体感知)B、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C、找出中心句子(找抒情、议论的词句。明确中心句与支撑句。解析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小说要联系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来思考。小说类阅读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1、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2、情节运行方式三种:一是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3、还要注意小说赏析的术语: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场景、主题、贴着人物写、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虚构是小说的灵魂,小说是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小说题型:主要有十类:标题作用类、情节结构类、线索分析类、人物形象类、环境作用类、描写技巧类、表现手法类、语言风格类、主题分析类、结尾作用类等。如小说标题的作用:①设置了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窍门有:1.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四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之中)。2.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
本文标题:语文考前指导与答题点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0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