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2001-2010年)前言2000年春天,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沙尘暴或浮尘天气,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是建国以来所罕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分别于2000年4月27日、5月26日、6月5日三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5月12日至14日朱镕基总理考察了河北、内蒙古沙化严重地区,作出了加快防沙治沙步伐,特别是要加快北京及周边地区防沙治沙速度的重要指示。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指示,遏制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趋势,改善京津周围生态环境,国家林业局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及京津冀晋内五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制了《2001—2010年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规划》。《规划》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根据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化土地分布的现状、扩展趋势和成因及治理的有利条件,采取荒山荒地荒(沙)营造林、退耕还林、营造农田(草场)林网,草地治理、禁牧舍饲、小型水利设施、水源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移民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1.5亿亩,以期2010年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风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从总体上遏制项目区沙化土地的扩展趋势,使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一章工程区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工程建设区西起内蒙古的达茂旗,东至河北的平泉县,南起山西的代县,北至内蒙古的东乌珠穆沁旗,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9°20′,北纬38°50′—46°40′。范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个县(旗、市、区)(详见附表1),总国土面积为45.8万平方公里。(一)地形地貌工程区地貌由平原、山地、高原三大部分组成。京津市区为海河平原的一部分,其西部、西北、北部被太行山北端、燕山山地西部环绕,山地外侧为内蒙古高原中部。其东部浑善达克沙地是锡林郭勒高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沙漠化土地广布;西部乌兰察布高平原由阴山北麓的丘陵、地势平缓的凹陷地带及横贯东西的石质丘陵隆起带组成,境内多为干河床或古河道,无常年流水的河流。内蒙古高原中部从整体地势上看,呈由西向东逐渐倾斜下降的趋势。燕山山地和太行山地形起伏较大,最低处海拔仅几十米,最高处的雾灵山海拔2116米。(二)气候工程区气候区划颇为复杂,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包含暖温带半湿润大区,温带半湿润大区、温带半干旱大区、温带干旱大区、温带极干旱大区2个气候带5个气候大区。工程区年平均气温7.5℃,但差异较大,内蒙古高原的阿巴嘎旗为0.6℃,平原区的天津、北京分别为11.5℃和12℃。生长期平均145天,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高原仅90天,位于海河平原的天津为217天。年降水量与经度关系密切,平均为459.5毫米,东部平原地区的北京为595毫米,天津为536毫米。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雨季降水量为297.7毫米,占全年的65%。年蒸发量平均为2110毫米,为降水量的4.9倍。工程区平均全年大风日数为36.2天。内蒙古高原大风日数57天,以锡林郭勒高平原和乌兰察布高平原为最高,达80天以上,而且大风日数的70%出现在春季。总体说来工程区气候干旱,热量偏低,多风。由于工程区地貌单元复杂,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差异颇大。内蒙古高原地处中纬度内陆和接近内陆的地区,气候具有明显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蒙古高压气团的控制,寒潮频繁发生,年平均气温由东向西逐渐增加,而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且多大风和沙尘暴天气,是京津地区风沙的主要来源,亦是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燕山山地坡度大,地形雨较多,地表径流大,易造成水土流失。(三)土壤工程区的土壤在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显示出种类繁多的复杂性。内蒙古高原地带性土壤以温带、暖温带条件下形成的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为主,栗钙土的分布占有绝对优势;燕山山地以石灰土、石质土为主。(四)水资源工程区水系分为内流和外流两大区系,以坝头为界,坝西为内流区,坝东和坝下属外流区。主要内流河有安固里河、大清沟。外流河有永定河、滦河、潮白河和辽河。工程区水资源总量229.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2.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7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59.18亿立方米。内蒙古干旱草原和浑善达克沙地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埋藏浅,一般机井、民井的单位涌水量大于5立方米/小时·米;河北省承德地区地表水较为丰富,但70%为过境水。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可用水资源总量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亿立方米、地下水1.99亿立方米。坝下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4.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9.62亿立方米、地下水5.7亿立方米。山西省的工程县属于水资源缺乏区域,境内可供开采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北京市区可供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41.33亿立方米(包括入境水量),其中地表水15亿立方米,地下水26.33亿立方米。北京山区平水年(p=50%)可供水资源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3亿立方米,地下水2亿立方米。(五)植被燕山山地及太行山北部山地的天然植被以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建群种有辽东栎、蒙古栎、槲栎、麻栎、栓皮栎等落叶栎类,白桦、山杨、榆树等小叶落叶树种,但现存植被多为次生杨桦林及荆条、胡枝子、山杏等落叶灌丛;人工林以油松为主,高海拔地带以落叶松为主。内蒙古高原天然植被以灌草植被为主,大针茅、克氏针茅和党花针茅为主要类型,旱生小半灌木冷蒿所建群的草原群系也较为常见;人工植被以阔叶乔木和旱生灌木为主,所占比例甚小,且分布不均。人工植被的分布数量东部明显多于西部,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质量东部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质量和数量均呈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下降趋势,与降雨量的分布相吻合。二、社会经济状况(一)人口及组成工程区总人口1957.7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622.2万人,占总人口的82.9%,贫困人口440万人,占总人口的22.5%。河北省工程区内贫困人口数量占其总人口数量的比例最大,为38.5%。工程区内北京、天津、山西三省(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内蒙古、河北以汉族为主,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有一定比例,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3.9%,其中西乌珠穆沁旗等4个旗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河北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5%以上,其中丰宁等5个县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65%。(二)经济状况工程区内国民生产总值911.8亿元,农业总产值259.6亿元,农民年均收入2490.1元,贫困人口年均收入667.0元。三、现有土地利用状况(一)土地资源工程区土地总面积68732.9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7367.47万亩,占总面积的25.3%;耕地6558.42万亩,占总面积的9.5%;草场39947.98万亩,占58.1%;其他用地4859.05万亩,占7.1%。(土地利用现状详见附表2)。在土地总面积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5275.49万亩,其中可以治理的面积为15175.29万亩,占沙化面积的99.3%。(二)土地利用现状1、林业用地利用现状工程区内林业用地面积17367.4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994.75万亩,占34.5%;疏林地面积335.88万亩,占1.9%;灌木林地面积2245.57万亩,占12.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83.96万亩,占4.5%;苗圃地18.05万亩,占0.1%,无林地面积7989.26万亩,占46.0%,其中宜林地面积7878.50万亩,占无林地的98.6%(详见附表2)。2、耕地利用现状工程区耕地面积6558.42万亩,其中需要退耕的面积为2012.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7%。3、草场利用现状工程区内草场面积39947.98万亩。现存栏大小畜2950.59万头(只),其中大畜555.69万头,占18.8%,小畜2394.90万头。畜牧业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小牲畜的63%分布于该区。区内每公顷载畜量平均5.03羊单位。除内蒙古北部干旱草原沙化治理区载畜量为0.83羊单位外,内蒙古的农牧交错带沙化土地治理区每公顷载畜量5.41羊单位,即使植被极其稀少的浑善达克沙地每公顷载畜量也有2.95羊单位,河北的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载畜量为6.12羊单位,河北的张北高原最高,与现存植被相比,建设区各处均存在牲畜严重超载现象,牲畜超载进一步加剧了植被的逆行演替,加速了土地沙化。四、水资源利用状况工程区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229.16亿立方米,人均水量3785.8立方米,耕地平均水量6.1万立方米/公顷;地表水年径流量132.93亿立方米,蓄引水工程74424处,开发利用地表水28.22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量的21.2%;地下水资源量132.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59.18亿立方米,打机井、基本井、土筒井28.64万眼,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38.00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28.6%;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78.6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4.3%。工程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布不均匀,一些区域的水资源还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内蒙古自治区干旱草原区、浑善达克沙地地下水位较高,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河北省承德市和张家口的坝上、坝下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补给不足;地表水承德市较为丰富,但利用率低,张家口市利用率已达56%,有待进一步拦蓄。山西省项目区属于水资源缺乏区域,境内可供开采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在水源工程的开发上主要是以拦蓄天然降水为主;北京市境内大中小型水库、水闸、塘坝、扬水站、机井很多,地表水开发程度较高,地下水目前已处于严重超采状态。第二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化危害(一)北京及周边地区风沙危害成因分析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既有气候的因素,又有风沙源区植被稀疏、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据气象部门的资料和有关专家的分析,沙尘进入北京地区的气流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河北坝上—北京及周边地区;二是内蒙古朱日和—洋河河谷—永定河河谷;三是桑干河河谷—永定河河谷。地处三条气流通道上方的是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乌盟后山、河北坝上、山西雁北地区。这些地区历史上曾是茫茫塞外草原,自然植被茂密,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赞美。由于近代人口北迁、农耕北上,人口迅速增加,人为影响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对土地无止境的索取,导致自然植被难以休养生息和恢复,在大风及暴雨条件下,昔日潜伏沙丘开始活化、流动,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为追求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无序盲目地开垦草地、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不顾草地资源和生产能力,盲目追求牲畜头数,致使草地严重超载,地表赖以抵挡风沙、拦蓄径流的水土保持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土地生产力日趋下降,从而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和越牧越穷、越穷越牧的生态恶性演化的怪圈。此外,开矿、修路、旅游等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中不注意生态保护,也是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二)北京及周边地区风沙危害情况近年来,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越来越频繁。据资料记载,我国北方地区20世纪50年代沙尘暴发生5次,90年代则发展到23次,而2000年3、4月间,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沙尘暴就12次影响北京城。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化危害主要表现为:1、土地沙化急剧蔓延。在工程区总土地面积中,沙化土地面积15275.4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1%。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从50年代以来增加了17倍,现在仍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出现了沙进人退的情况;河北丰宁县清代的木兰围场,坝上风沙和坝下的4条大沙带已威逼其县城。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不断扩展的态势,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2、土地生产力衰退。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部分农牧区,特别是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河北坝上和山西雁北地区,由于风蚀、水蚀的强力作用,耕地中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严重损失,产量降低。坝上、接坝
本文标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5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