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韩润清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3—4岁(小班)1、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初步生活自立2、认识依靠行动:在做中想、在活动中思考,例如,画画。3、情绪作用大:常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哭,甚至全身抖动,很容易激动.等其情绪稳定下来,再进行说理教育。4、爱模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二)4—5岁(中班)1、更加活泼好动:正常的儿童都是好动的。其原因是:第一,生理原因:骨骼肌肉系统比较柔软,肌肉收缩力差,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使有关肌肉群负荷过重,活动交替进行,可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驰,轮流休息;活动主要依靠大脑神经系统的调解,幼儿大脑的成熟度不够,兴奋过程胜于抑制过程,所以会较多的变换姿势和动作。第二,心理原因:幼儿的认识活动依靠动作和行动,表现出来就是不停的动来动去。2、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个特点在中班表现最突出。3、开始接受任务:(1)中班的幼儿开始能够接受严肃的任务,能够较好的执行指令。(2)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都比3岁前有较大发展;4—5岁的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其增长程度比3—4岁和5—6岁都大。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1)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班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自己分工,安排角色。(2)为什么幼儿喜爱游戏?游戏是很快乐的活动,可以开心地、自由的玩,可以自选主题、自己分配角色、制定计划、使整个心理面貌都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三)5—6岁(大班)1、提问:教师和家长该怎样对待幼儿的提问?好问、好学(问为什么?)2、抽象思维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式4、个性初具雏形思考:你所认识的真实成长中的小中大班幼儿有哪些独特的特点?(一)好学好问幼儿一直都是很好问的,因为他们是通过用问的方式来了解世界,来认识自我,到这个年龄段时,幼儿的好问已经达到了高峰期。他们的问题特别多,并且都是一些很难回答的。这时作为家长或者作为老师,要有耐心,不能给他们泼冷水。也不能乱回答,因为你的答案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对事物的看法和他们的求知欲。举两个不太好回答的例子,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或者学生问你:“妈妈/老师,为什么秋天叶子会落到地上”。“妈妈/老师,我是怎么来的。”对于这样的问题你们会怎么回答,下面我们前后桌的同学进行一下讨论,看看哪一组的答案比较精彩。。。。。。讨论完毕,每组抽一位代表来进行作答你们的答案都很精彩,同时我也有一个答案,我们大家来听听。“因为秋天来了,叶子太想大地妈妈了,他就穿上和大地妈妈一样颜色的衣服,然后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睡上一冬养足精神。等春天到了,他就又会长出绿绿的芽。像你一样慢慢长大。”“因为在一个美丽的日子里,爸爸遇到了妈妈,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于是他们住在了一起了。爸爸太爱妈妈了,所以总是送一个礼物给妈妈,于是爸爸送了一个精子给妈妈,作为礼物,妈妈也太爱爸爸了,也送了一个卵子给爸爸,于是这两个礼物放在一起,经过爸爸妈妈的爱心培育,所以就有了你了,你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果。所以有了你。你是我们的爱。”我们在回答幼儿的每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要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别忘了告诉他们世界的美妙和人与人之间深深的爱。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我们都应该把智育、美育、德育等融入之中,让他们从小心中就充满了爱和美。这是五到六岁最应该注意,也是最需要注意的一个特征。(二)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在这个年龄段里,随着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了,为了进入小学做准备了。这时候他们开始能够很好的学习数字等比较抽象的事物了。这时我们让幼儿学习时要一步一步的来,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使他们的潜力得到相应的开发,充分的开发出来。五到六岁的年龄特征就主要有这些,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个,也是这一节课要重点掌握之一。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生物因素1、遗传对感知觉和气质的影响较大,对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影响较小。2、先天素质妊娠期孕妇的疾病、用药、营养、环境、烟酒以及以及孕妇的情绪等对胎儿的影响。3、机体损伤脑的损伤和疾病。(二)心理因素主要有幼儿的动机系统、情绪倾向、行为习惯、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和早期经验等。(三)社会因素1、家庭(1)幼儿的行为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2)幼儿在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情感的充分表达,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至关重要。反之,往往会引起种种行为问题。(3)幼儿社会化行为首先是在家庭中获得的。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各种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从而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2.社会幼儿园是幼儿最早进入的社会环境,对幼儿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帮助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情感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健康的行为与他们能否以积极恰当的方式认识、分析、解释及交流情绪情感有密切关系!1.学会调控情绪,培养积极情绪。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教会他们学会调控自己情绪,懂得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引导他们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达情绪,培养如快乐、高兴、满足等积极情绪!在早期注重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幼儿期乃至今后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合理宣泄情绪成人要善于进行疏导,引导幼儿学会用一些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如倾诉、运动、大哭等。幼儿园里可以设置一些心理角、心情小屋等,布置一些软靠垫、毛绒玩具或一些好吃的零食,让幼儿能够借此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二、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2~6岁是幼儿社会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幼儿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社会交往技能对其一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证据表明人际交往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儿童交往的朋友数量越多,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越小。1.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对于增进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很有价值。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体验在共同活动中的乐趣,正确地认识、感知与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感和愿望,初步学会人际交往技能。2.合作与分享幼儿需要通过人际交往认识、体验、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应指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在交往中养成友好、合作、宽容、热情的心理品质。这对于改善幼儿的人际关系,增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大有益处。3、尊重与帮助他人要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不歧视有某些缺陷和残疾的人;尊重长辈,见面主动打招呼;学会倾听,不无理取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要积极为幼儿提供帮助别人的机会,让其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满足,从而克服其自我中心的心理。(三)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心理健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对幼儿来说,行为习惯主要指生活与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保持情绪饱满,稳定和愉快,是在家长和教师训导下,通过反复练习,持久积累而形成,本身包含着一种理性地应付外界环境的倾向!1.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即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盥洗、饮食、排便以及室内外活动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的机体活动能按照一定的生物节律进行运转,维持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平衡。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即养成勤理发、勤洗手、勤洗脚、勤洗澡、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用自己茶杯和手帕、不挖鼻孔及耳朵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必要的安全、营养和保健方面的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四)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性教育1、正常进入性别角色幼儿期性教育为开始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并初步进入性别角色。例如鼓励男孩子的勇敢坚强,鼓励女孩子的温柔甜美、爱清洁等等。还有,男孩子应该穿男孩子的衣服,女孩子应该有女孩子的服饰。那种从自己的好恶出发,男孩女养或女孩男育的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因为这或许正是孩子日后发生同性恋的原因之一。2、消除幼儿对性的神秘感首先要对此持坦然态度。在教幼儿认识全身器官时,不要有意识的避开性器官,对幼儿提出的一些性问题,应该如实客观地回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般的言谈和行动进行引导。第二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一)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成人应与儿童多接触、多交流,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二)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心理特点以及班级幼儿存在的心理困扰,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与各领域融合的主题教育活动。(三)集体教育活动针对幼儿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集中解决或者改善本班、本年龄段幼儿在心理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四)家园配合教育家庭是幼儿品质形成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性格、爱好、受教育水平、教养方式等对幼儿心里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互相尊重、民主和谐,幼儿在家庭中就会感到安全、情绪愉快、心理健康。幼儿入园后,家庭教育方式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要基本一致,才能保证幼儿心里的稳定。引导家长多带孩子开展一些有益的亲子活动,到户外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等。(一)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努力保持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与家长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带给幼儿正能量。切忌在幼儿面前表露,甚至宣泄不良情绪,以确保幼儿的心理健康。(二)熟悉幼儿的心理特点熟悉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征,善于观察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熟悉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和表达方式,并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帮助幼儿排解不良心理。(三)营造健康的氛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处处以幼儿发展为本,营造轻松、平等、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公平公正、慎重地对待每个孩子。班级可以设立心情角等,让孩子有一个抒发和宣泄情绪的场所。(四)正确对待个性差异教师要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能有所偏颇。有的孩子胆小、有的敏感、有的好动、有的攻击性强等。教师要善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改善不良心理,使其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五)家园密切配合对于幼儿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可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采取一致性的引导策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三、幼儿心理易患疾病的表现及对策(一)儿童孤独症(一)儿童孤独症•2001年我国卫生部、公安部、中残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全国0~6岁残疾儿童的抽样调查,涉及6个省市,发现精神残疾的患病率为0.101%;其中孤独症位居精神残疾儿童致残原因的首位。10个精神残疾的儿童中就有8个是孤独症。在确诊的精神残疾儿童中。根据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人数推算,我国约有0~6岁孤独症儿童占10万。再看几个孤独症案例1、金·皮克•金·皮克有过目不忘本领,在所有人口数超过八百的美国城市,金都能告诉你该市有几号公路经过、那条铁路或河流穿过市区或市郊、该市的邮递区号;若要看区域电视,应看第几频道。他能背诵9000多本书、能预测天气、是一个数学天才,在15门学科堪称“专家”。(《科学美国人》2005)•2009年12月19日,58岁的皮克因突发严重心脏病,不幸去世,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2、天宝·葛兰汀•天宝·葛兰汀(TempleGrandin)生于波士顿,动物学家,动物保护主义者。时代周刊2010年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英雄榜第5位。她出生不久,母亲发现她的行为跟别的小孩不一样。后来得知她患有自闭症。天宝称,自己是一个视觉思考者,她通过
本文标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6739 .html